这个问题很复杂,每次当我们满心欢喜的觉得牛市来了的时候,最后都被证实只是短暂的几个个月或者局部的牛市。比如去年2月份,指数连续上行,但是最后仅仅是一次大规模的春季行情。真正意义上的大牛市是07年和14年中~15年中的大牛市,指数连续大涨。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指数上涨是好事,因为会吸引各路资金来淘金。
14年的大牛市源于不断的降准降息,向市场撒钱,推高资产价格。降准降息的原因是实体经济压力大,财政政策疯狂刺激。而今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破产潮,经济压力明显增大,外贸企业没有订单,减少订单,经济挑战空前严重。比较典型的就是去街上走一圈,大量商铺倒闭转让,经济萧条可见一斑。收入减少的直接后果就是减少开支,疯狂存钱应对风险,因而货币政策只能撒钱来满足市场的货币需求。从这一点来说和14年是比较像的。也就是说经济在向好情况下不必进行货币刺激,而经济大萧条必须进行货币刺激。比如美联储疯狂的印美钞。
最近比较有意思的是证监会准备给银行发券商牌照,相关解读认为是要把储蓄资金往股市搬。其实这是好事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增加储蓄,相当于货币闲置在银行,而经济流通资金减少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一味靠货币政策撒钱,撒了钱又存到银行是恶性循环。如果储蓄资金进入股市,股市上涨,一方面企业获得了流转资金,一方面炒股赚了钱,人们会增加消费,这样一来,货币在金融体系,实体经济,个人之间加快流转,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
当然了,是不是真的牛市,影响因素非常多,是不是真的大牛市有待时间的检验。对于个人而言,牛不牛市其实不重要,学会炒股才重要。行情也从来没有差过,只不过是你做的好或者不好而已。当然了,牛市赚钱概率更大些。
从盘面来看,市场走的有点乱七八糟。比如3月份炒口罩,4月炒农业和医药,5月炒次新,6月炒抖音之类的题材,但是最近题材明显炒不起来了,没有什么明确的主线,各行各业瞎几巴乱涨。你追了,第二天调整,你卖了,第三天又涨。这种情况对于做隔日超短的游资而言都是很不友好的。比如按照惯例,大盘连续上涨的话,老妖股都要表现一番,然后省广昨天70多亿都搞不起一个涨停,坑了一堆顶级游资。市场风格也切换的非常快,今天炒电子,明天炒白酒免税,后天又搞券商,风格切换非常快,反应慢了很容易站岗。题材没有连续性就很难赚钱。这就是典型的赚指数不赚钱。前两天还是医药股不断新高,我一朋友追了医药基金,这几天就跌成了屎。风格轮动太快,这种情况其实是熊市的特征,但是指数连续的涨,又是牛市的特征,你说怪不怪。
但是话说回来,市场永远是正确的,你只能不断的去适应新情况,适应没有碰到过的行情,像目前这种情况就要仔细去分析市场的特点,顺应轮动规律,加快操作节奏。
美股的微软亚马逊苹果,特斯拉等巨无霸不断新高,港股的腾讯,中芯国际等巨无霸也不断暴涨。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公司在疫情中反而不断新高,这是指数不断走牛的原因所在。背后原因是疫情打击下中小企业纷纷倒闭,龙头公司抗风险能力强,而基金牛市下这些公司也是基金标的。再就是创业板注册制利好绩优龙头企业。那些业绩差的垃圾股一不小心踩雷就是暴跌和退市,所以被资金抛弃。
指数牛市和基金牛市的特点就是这些票市值太大,不容易涨停,因而对于喜欢打板的游资而言不太友好,这也是近期游资上榜骤减的原因,很像17年的蓝筹行情,格力美的银行每天涨两三个点,让做惯了10个点的游资非常厌恶,但是打板题材却损失惨重。这种指数行情反而适合长期持股的基金和散户。所以,市场风格变了,不能因自己的好恶而选股,市场喜欢什么就得做什么。
操作策略上,既然是基金牛,指数牛,那么就挑基金和外资喜欢的大市值龙头上好了。对于一般散户而言,拿着不动没关系,对于隔日超短的职业选手来讲,注意板块风格切换,适应快轮动的特点,在医药,科技,白酒消费,地产,金融,有色等指数权重板块里不断做功课,跟上市场节奏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