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思考整个短线系统思考,突然明白了作手新一曾经讲的战略和战术的思考。
我个人总结:
交易系统,战略为先,战术为后。
所有的战术都是基于战略层面的思考。
而战略层面,有年级别,月级别,轮次级别。不同级别之间差距很大,主要受到指数级别和活跃度的影响。
年级别重点在于每年大级别的思考,每年的市场行情是不同的,不是每个月都好的,比如:23年2-6月很好,7—8月很差,9-12月都很好。年级别的思考是从更大的战略级别去思考整个市场,往往通过年度规划来实现自己的收益。在垃圾行情中不要过度沉迷,在优质行情中,往往需要更加聚焦。
月度级别的思考往往是对于月内的整体思考,往往思考市场的状态,以及行情的总体节奏等等,这些也是高纬度的安排。
轮级别往往更侧重落地,市场的行情结构到底怎么生成,是单主线行情,还是多主线行情。是多主线报团交叉行情,还是多主线轮动主升行情,这里面本身就是不同的,这些都是大的战略层面的思考。轮次级别往往是交易的重点。
轮次级别的重点需要结合指数和成交量去思考轮次的内部,指数环境和成交量环境决定了轮次的级别内部走向。

战术往往服从于战略,我个人把战术分为战法,手法,买卖点,仓位,选股思路。其实战法的融合中本身就有选股思路,而手法也是战法的必备融合。而仓位就是对于市场的理解,何时推仓位,怎么做到收放自如,买卖点其实也是战法的细分,最后发现也就是战法+仓位。

战略才是一切的核心,我们都在思考主线,主线如何产生,这是战略层面思考的问题,而战术层面则是我们思考了整个战略之后,战术性落地而已,战术永远服从于战略。

战略之下才有打法,阵地战和轮动战打法各有千秋,单主线和多主线打法各有不同,他们的不同侧重在于市场的状态,而理解市场状态才是重点。

市场状态往往不是单单指一个交易日,往往是一轮周期往往是3-7天,指数级别走向和成交量走向就是市场状态的最好思考。这也反过来决定了行情结构。

所以战略级别的指数,行情,打法,环环相扣,紧密连接。

短线的核心是题材,题材的核心是情绪,情绪的核心是周期。题材——情绪——周期,情绪周期也就是题材周期,题材周期内部有主线,而主线有时候是多主线,有时候是单主线。他们受制于成交量和指数环境。而情绪周期就是轮次级别战略思考。战略级别的定位才是核心,你认定市场这里走双主线还是单主线,那你肯定的战略布局也不一样,双主线,那么两个龙头都可以买,单主线,那么就只能二选一。同时主线到底是次主线变成主线,还是低位新题材启动主线,也就是战略级别的思考,最后就是战术的执行。
首板,2板,3板,更高板,所有的板仅仅是对于战略的龙头的空间位置抢夺。买入时机是重点,仓位跟随是重点。
战法:无论是1进2,2进3,3进4,4进5这些都仅仅是基于战略层面的思考的操作,战略是对于大周期方向的预判,从市场未来级别甚至一整轮行情来思考,而战术仅仅是基于这些交易节奏的细分而已。

高手买入龙头,超级高手卖出龙头,这就是因为超级高手是战略级别选手,而高手大多往往是战术级别选手。战略级别的高手往往买点前置,而战术级别的选手往往买点后置。

战略才是大成者的典范,战仅仅是小成者的典范。战略级别往往犹如行军打仗,必须有广阔的视野,杀敌人于千里之外;战术级别往往是细化落地,细节完美,操作行云流水。

关于交易计划,我思考了很多,我发现在轮次级别内部,所有的交易计划都是围绕主线思考,主线的启动,发酵,高潮,分化,反包,高潮,大分歧,这些都是主线的日内走向,而主线的日内走向就是决定了一轮行情的走向,直到主线结束,行情也就结束了。我们的交易计划有时候是从战略节点思考,大的周期转化就是战略层面思考,对于方向的判定是一个重大格局的思考,也决定了交易者对于未来市场走向的研判。而一旦在战略层面落地以后,就是进入了战术层面的思考。从板块的节奏出发去思考,多主线和单主线操作不同,多主线交叉思路和多主线轮动思路也不同。

而执行力的根本在于应变,应变本身就是基于交易计划的临时处理。我们有3种计划,市场给出不同信号,那么处理方案肯定不同。但是你的计划中最终一定只有一种可以被市场认可,其他的计划,都不会被市场认可,所以应变是某种计划的执行而已。

交易系统的战略级别:指数,行情结构,打法。
战术级别:战法,选股,手法,仓位,买卖点,交易计划,执行力。
再想想小鳄鱼以前讲的系统:大局观、看指数、看热点、看主流、看个股、看盘口、节奏感、心态、买点的舒适感,通过仓位和交易策略来保持交易的主动性。
其实我发现其实大同小异,但是要消化这些确实没有足够的经历,也无法把他们构建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