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份,沉寂许久的化纤行业开始暖风频吹。在国外订单回流、国内双“十一”网购节等多重利好支撑下,纺织服装需求强劲,从而推动上游化纤价格大涨。卓创资讯数据显示,目前黏胶短纤1.5D报价1.07万元(吨价,下同)、氨纶40D报价4.15万元、腈纶短纤1.5D报价1.3万元,较7月最低价分别上涨31%、48%和13%。[淘股吧]
“中长期来看,化纤行业供需格局持续改善。在本轮纺织服装需求暴增的驱动下,化纤行业有望加速进入景气上行周期。”招商证券分析师段一帆表示。
货源供给放缓
在全国纤维总产能中,涤纶长丝、涤纶短纤占比较大,分别为68.2%和13.1%,锦纶、黏胶短纤占比稍小,分别为7%和8.2%。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化纤产品产量、利润大幅下降。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8月,我国化纤产量为3827万吨,同比减少2.38%,降幅与1~7月基本持平;实现营业收入5022.5亿元,同比减少15.5%,降幅比1~7月收窄1.8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约111亿元,同比大幅减少33.35%,降幅比1~7月收窄3.01个百分点。
从供给角度看,前几年我国化纤产能扩张较快。以黏胶短纤为例,产能从2016年的110万吨增至480万吨。受此影响,黏胶短纤价差由高点约8000元下滑至低点3000元附近,行业盈利能力弱化。因此,近两年化纤行业正在经历中小产能出清的过程。
“目前3万吨/年以下黏胶短纤装置基本退出,2020年新增产能仅有恒天海龙前期停产搬迁的18万吨/年装置,此后尚无企业公布投产计划,供给端增长放缓。”段一帆如是说。
下游需求好转
近期纺织服装行业的复苏回暖是黏胶短纤、氨纶等化纤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二季度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三季度以来,疫情负面影响因素逐步消除,纺织服装产业链回暖。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徐晋博士表示,“双十一”即将来临,纺织、服装备货大增。此外,海外部分国家第二波疫情暴发,在疫情冲击下,印度有25%的纺织厂和制衣厂可能将永久性关闭,部分订单回流国内。加之今年冷冬的概率较大,以及服装行业传统旺季助推,涤纶长丝、涤纶短纤过去几周快速去化,涤纶长丝OY库存降至10天,涤纶短纤库存降至超卖状态。
东吴证券在最新研报中认为,在需求端复苏的背景下,化纤行业基本面拐点将至。
原料价格上涨
从上游原料看,多数原料价格上行,给化纤产品市场带来成本支撑。
黏胶短纤方面,黏胶短纤的主要原料棉短绒价格上涨。来自顺风棉花网数据显示,工业级棉短绒目前报价为4000元,较8月份上涨13%。后期来看,国储棉库存低位,收抛储政策面临调整,预计后期棉短绒价格将稳中有升。
氨纶方面,氨纶的重要原料纯MDI涨势迅猛。三季度以来,受供应端收紧因素影响,国内纯MDI市场一路走高,快速推涨,尤其是“十一”假期后,价格直逼3万元关口。目前万华化学挂牌价2.8万元,比10月份上调8200元,比5月份上调85%。由于原料纯MDI价格提升,短期氨纶行情有望延续涨势。
综合来看,原料价格上涨成本支撑强劲,加之纺织服装需求暴增,化纤行业有望加速进入景气上行周期。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织机日开工率攀升至93.2%,达到5年最高水平就是最好的佐证。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