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半年进入熊市后,除去一些阶段性行情外(比如,2016年下半年四川双马引领的股权转让,2018年上半年贵州燃气引领的次新行情,今年上半年东方通信引领的科技行情),A股主要出现的大题材有三次,分别是:2017年4月的雄安新区,2018年11月的创投(科创板),和这次的区块链。[淘股吧]


下面对着三个大题材进行统计对比,但这次不从首日涨停数、一字板数这些角度去统计对比,而是从板块资金角度去统计对比,因为资金才是题材的发动机。因为这三大主题都是在熊市当中出现的大题材,市场资金相对没有牛市那么充足,所以,对板块成交资金进行统计对比,也许更能有说服力。


从题材被提出后,前三个交易日成交额和见顶日成交额对比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次区块链为什么这么不堪

雄安新区


题材性质:历史首次新题材
首日成交:177亿
次日成交:366亿
第三日成交:575亿
见顶日成交:1116亿

炒作时长:一周左右


创投(科创板)


题材性质:历史首次新题材
炒作时长:两周左右

首日成交:135亿
次日成交:143亿
第三日成交:109亿
见顶日成交:593亿



区块链
题材性质:非历史首次炒作新题材
炒作时长:待定

首日成交:525亿
次日成交:1035亿
第三日成交:856亿
见顶日成交:相当于次日就见顶了


区块链首日成交额就达到525亿,相当于创投那波的见顶成交额(593亿),而第二日成交额即达到了1035亿,相当于雄安见顶日的成交额(1116亿),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一开始就高潮了啊,二从首日涨停数也可以看到,首日涨停就达到了116只左右,一字板五六十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还是资金被压抑的太饥渴了,导致一开始直接高潮了,市场资金铺太开了。当然这次区块链的失败还有另外几个因素,比如官媒喊话对区块链要理性对待,交易所发监管函,上市公司公告澄清,还有就是区块链并非历史首次炒作的新题材,之前2016年就首次炒作过,但是当时也是各种原因导致没有出现大规模赚钱效应。

那区块链是否没戏了?当然不是,区块链首次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短期虽然这次还没有出现大规模赚钱效应,甚至很坑爹,但是长期来讲,区块链肯定是个好东西,会有它的价值体现,经过这次短期大规模洗礼后,一方面会把一些概念性的公司打回原形。另外一方面,其实在这过程当中,有一些未来能实质性受益的公司,或者说有实质业务的公司,一定会迎来比较漂亮的换手和新的上攻。因为筹码在这个位置已经充分交换了,上攻阻力就会减小,再上攻的一致性预期就会增强,精彩程度会加强。当然,短期来讲,区块链可能还需要继续洗礼,甚至冷却一下都是有必要的,待大盘指数、板块筹码等各方面都形成了某个点,即天时地利人和到来时,区块链可能就再出发了,那个时候也许赚钱效应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