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运价上涨逻辑
疫情爆发,全球劳动密集型企业部分停业,导致减产,一个产业链可能出现多个产能瓶颈,导致全产业链产量宽度向瓶颈收缩,瓶颈产业零部件因供不应求而涨价,非瓶颈产业零部件生产出来多需求少,供过于求,导致减产降价,部分人降薪失业,人民整体收入降低,购买力下降,同时商品供给减少,经济倒退,陷入危机,此时美国等经济体系复杂的发达国家,经济风险耐受力弱,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不得不对经济进行干预,方式就是发钱花钱,提高了人民购买力,和建设升级需求,提高社会商品总需求量,企业开始努力增加产量,资本努力拓宽产业链瓶颈,全部商品生产环节不可能都在本土,产业链可能遍布全球,而全球低价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因疫情而减产,很大一部分产业链的一部分在中国,此时中国疫情控制得较好,同时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聚集地,欧美企业既然有了大量的钱和市场需求,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直接向中国买,从而导致中国出口量增加,因为疫情航运企业和员工出海意愿低,加上防疫政策重重阻力,导致远洋航运供不应求,不能满足欧美经济恢复的需求,运输在产业链上的价值非常小,不能因小失大,既然现在有钱了,那就加钱,以价格推动数量,轮船被各方抢订,导致了航运价格数十倍的上涨。接下来随着疫苗普及,印度东南亚等地区疫情好转,逐步恢复产能,产业链瓶颈会慢慢消失,中国订单减少,航运价格会恢复到之前,全球经济逐步恢复,各国政府发出去的钱要慢慢收回来,通过增加税收,卖出企业债券收回一部分,另一部分通过通货膨胀抵消,比如政府负债40万亿,所有商品、资产,所有人的工资,政府税收都涨一倍,40万亿的债看上去还是40万亿,其实就值过去的20万亿,还完它需要的时间减少了一半,举个极端例子,人均月工资涨到40万亿,这个债就相当于没有了,减少的债务去哪了?同时消失的可能还有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1000亿存款,那时候可能买不到一瓶水,有钱人的存款缩水,社会贫富差距缩小,富二代还得靠打工才能养活自己,银行是不受影响的,因为他只是个存款和借款的中介,永远赚差价,钱始终不在他那里,升职贬值跟他没关系,他也不关心你的钱是不是变少了,钱一旦停止流通就会贬值,即使你存到银行银行付给你利息,这个利息只要赶不上经济增速就是在贬值,比如你在70年代在银行存了一万,可能相当于当时50年的工资,现在取出来即便是十万,也就一两年的工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