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2021这轮大行情中,公募基金抱团大消费、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相关的股票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其中基金重仓的热门股票炒到80倍PE以上估值司空见惯,这些股票绝大部分是基金经理买上去的有据可查。这种状况和美国70年代初炒漂亮50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上轮牛市大行情中,基民拼命认购相关基金,很多明星基金在这轮行情中,规模翻了十倍不止,基金规模从几亿、几十亿两年的时间上升到几百亿的规模,例如: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一年认购规模一年认购量达到1590亿。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一年认购1024亿。基金规模迅速膨胀,基金经理无论股票估值多高,仍然买入涨的最快热门股票,基金净值又快速上升,这时又吸引基民大量认购其基金,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但是时间到了2021年
2月,行情到了极限,大盘开始下跌,在接下来的2021-2023年以来,很多热门股票从高点下跌60%以上,所谓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股票单位净值回撤超过50%,给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仅2022年一年,公募基金给基民造成亏损1.47万亿。

基金经理为什么热衷抱团炒作这些股票呢?

1、由于国内基民选择新基金时,认为短期涨的最快的基金就是好基金,争先恐后认购。基民不成熟,基金代销机构同样不成熟,在2005-2007年笔者任职某公募基金的市场总监时,经常跑银行渠道,银行零售业务部就是这样给基民选择基金的,他们只向他们的客户推荐过去一个月、过去三个月、过去半年基金净值涨的最快的基金,十几年过去了,笔者相信他们仍然是这个路子,因此造成了基金踊跃认购上述类型的热门基金。
2、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基金经理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切为了扩大自己的基金规模,倒逼基金经理基金认购后,再次买入相关热门股,典型明星基金经理每人把持着一个赛道,坤坤的白酒、葛兰的医药、刘格崧的新能源、蔡嵩松的半导体,他们谁也不愿意给别人抬轿子,只买自己赛道内的重仓股,生怕别人的基金净值超过自己,当然不愿意买其他股票,当年其他的大盘蓝筹股即使估值再低、再有投资价值,也无人问津,两年后这些股票翻了一倍,而他们的重仓股却跌了50%。基金经理不懂价值投资吗?非也,他们非常懂,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为了迎合基民的胃口,为了基金规模不愿意做而已。

3、其他跟随抱团股的基金经理也很多,形成很多基金抱团,为什么其他基金也买这些热门的股票抱团取暖呢?因为只有买这些股票基金净值才能涨的快,不会犯错误。假如一个基金经理自己买了当时有投资价值的中国石化,那种市场环境下,中国石化股票短期也不会上涨,股票不涨,基金净值也不会上涨,基金净值不上涨,基金经理自己的压力就很大,基金公司的老板就会找基金经理的事,用后视镜来看,如果当时一个基金经理提前布局了中国石化,也会被基金公司的老板骂的狗血喷头。基金经理为了免责,那时候当然不会去买冷门股,只会狂追热门股。

4、在中国这种市场环境下,公募基金绝大部分基金经理做不到真正的价值投资,因为他们的目的不纯,首要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基金规模,然后才是为基民赚钱,绝大部分时间,他们明知损害基民的利益,风险再大,只要基金规模能扩大,基民的利益早就抛在九霄云外,这就是目前公募基金真正的现状,这一切都是基金固定费率惹的祸。

目前公募基金管理的基金规模已达27万亿,这27亿的基金规模也不是所有基金经理全部这么干,不报团取暖、有良知的基金经理尽管是少数,还是有一部分,所以基民们一定在认购基金时,一定要睁大你的双眼,选择基金之前,一定要详尽研究基金的历史,看看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对于曾经报团股票的基金经理要坚决回避,把他们彻底打入冷宫,以免以后再祸害我们的基民。
[淘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