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造成了蔓延全国的“气荒”。往日不足4000元/吨的液化天然气(LNG),11月份价格疯涨了150%,并于12月中旬突破万元大关。12月18日,天然气价格一度飙升至1.2万元/吨。[淘股吧]
榆林煤炭交易中心数据显示,12月28日,陕西、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区的大部分液化气厂已将LNG售价降至5000-6000元/吨。相比于月中的1.2万元/吨,LNG价格遭腰斩。
发改委重拳出击遏制疯涨
2017年冬天,对天然气涨价感受最深的,就是各位司机师傅了。北方城市出现大面积的出租车排队,等待一两个小时加不上气;很多开LNG重卡的司机,直接把卡车停运了。一位LNG重卡司机称,“开一趟车,连司机的工资都不够,还赔钱。不如不开。”天然气在11、12月份的猛涨,让LNG卡车大面积停运。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17年11月,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32亿立方米,创下今年天然气消费量的新高,同比增长约20%,主要是受到煤改气、冬季供暖的影响,自7月初至今价格涨幅近240%。随着环保督察、“煤改气”进程加快等因素发酵,有机构认为,天然气行业已经迎来黄金发展期。
12月,中石油预计北方天然气供应缺口达48亿立方米,采暖季结束前天然气供应紧张态势较难缓解。
“气荒”的局面下,天然气涨价也就不难理解。但是到了12月,这种涨价趋势已经几近癫狂。12月18日,国内天然气最高接收价格已飙升至1.2万元/吨。业内分析人士称,“天然气行情已经看不懂。”
在此背景下,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会议,要求立即开展天然气市场价格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坚决查处恶意囤积、哄抬物价,以及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违法行为。
为了遏制天然气价格,发改委祭出三招:一是协调重点企业保障供应。三桶油出面响应,称正在积极增加资源供应;二是部署召开LNG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在LNG主产区、主销区召开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要求企业加强价格自律、规范价格行为、稳定行业价格秩序;三是立即开展LNG市场价格专项监督检查。
国家发改委的重拳出击,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全国LNG价格闻风而降。12月下旬一开始,LNG价格就出现了千元以上的下跌。
12月25日,全国部分LNG工厂、接收站出厂均价8063元/吨,各地接货价格开始出现不同幅度的下跌。12月25日,内蒙古多家LNG厂的出价价降至5500元/吨。
多措并举迫降天然气价格
12月11日,住建部下发通知,称对尚未落实气源获“煤改气”气源未到位的区域,不得禁止烧煤取暖。
近期,发改委公布并处罚了一批擅自涨价、变相涨价的天然气企业。以山东曹县恒源加气站为代表的的一批企业受到了处罚。由此,使天然气涨价蔓延势头得到控制。
天然气价格的下调,也波及到相关的上市公司。12月28日,已经连续7天涨停的贵州燃气(600903)停牌。长春燃气、佛然股份、重庆燃气大通燃气皖天然气等多只股票也纷纷下跌。
卓创资讯分析师郄婧认为,进入12月下旬,随着工厂年底订单的完成,部分难以承受高价的下游用户陆续停工,目前工业用LNG用户停工数量在40%以上。但由于城市燃气天然气供应缺口较大,LNG采购需求量明显高于往年。
解决气荒就得加大供应量。目前,中海油天津LNG项目已经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由原先的一周接卸一船增至三天一船,每天为华北地区供应2400万立方米天然气。另外,天津滨达燃气管线近日投入使用,标志着中海油、中石油供气管道首次互通互联,进一步释放了华北地区的供气能力。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中海油、中石油联合保供成效显著,北方地区天然气资源紧张情况有所缓解。
自10月以来,湖北、河南等地已于国庆节前后分别宣布今冬明春天然气“保民用、限工业”的措施,多数城市响应发改委号召,明确天然气首先确保民生用气,城市燃气LNG用量减少。发改委要求,先压减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企业系统内部炼厂、油田热采、LNG液化厂用气,增加对社会的资源供应;适量压减直供化工、甲醇、LNG液化厂、化肥等非居民用气1500万立方米/日,确保民生用气不受影响,由此导致多地工业大用户大量停工,LNG需求量减少。随着元旦及春节假期来临,LNG工业用户继续减少用量,市场价格将进一步开启下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