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问越多的人,并不一定越容易在市场成功?[淘股吧]

欧奈尔之光

著名经济学者之中,成为投资大师的甚少。普通投资者的圈子里,依靠市场投资成功的,也不一定学识丰富。似乎,为什么学问越多的人,越不容易在市场成功?
首先,学问越多,自我克制能力不一定越强。康德曾经给哲学家如此定义:什么是哲学家?哲学家是指在理性的指导下,能够保持自我克制的人,而不管他知识多少。所以,投资家或者成功的投机客,是“行者”、“忍者”,而非“学者”、“智者”。东方哲学中,有“事缓则圆”之说,于投资,说的也是一个心态的问题、节奏的问题。
巴菲特说过:“投资人必须记住,你的投资成绩,并非象奥运跳水比赛方式评分,难度高低并不重要,你正确地投资一家简单易懂而竞争力持续公司获得的回报,与你辛苦地分析一家变量不断、复杂难懂的公司可以说是不相上下”。千方百计解难题,把投资技巧往复杂化方向发展,看起来很聪明,但恰恰是“大愚若智”的表现。事实上,懂得越多,从各个角度观察市场,常常会得出互相矛盾的结论,最后反而会让自己内心充满矛盾,最终无法理解市场。世界上的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少而精常常胜过多而博。
投资实践活动中,我们也会发现,提高业绩的路径不在于发现机会次数的多少,而是在个别的好机会上争取获得大利润。而学问多的人主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打败市场上,而真正聪明的投资者则或是努力找到风口,耐心等待那个蓄势已久,可能突破起飞的交易品种上,乘势而为。国内外金融市场成功的人,一定是把握住了市场趋势的大机会,借助了势的东风。反之,重大的投资失败经常是逆势而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学问越多的人,在投机市场,还或许会带来其它一些不正确的心理:因为学问多,或会自我定位比较高,结果没有学会敬畏市场;因为学问多,懂得多,理论框架多,容易以理论框架套鲜活的市场,忘记了以“本具的智慧”观察和思考,导致“所知障”。
学问多,还不容易形成自己的投资信仰。 混沌操作法》里,作者谈到“没有任何交易商,无论是机构还是其它什么人,是在一个客观的市场上从事交易,我们交易的是我们的信仰”。投资是一种信仰,并不是将自己的投资引向神秘主义,而是一个投资者挣脱盲目复杂、强行思考、强行操作带来的羁绊,追求一种简单、自觉、自然的投资境界。“信则灵”,投资实践的历史长河告诉我们,信念比智慧更重要。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问多是好事,但要通过反复练及自身无数次实践,才能够形成自己持续盈利的交易系统,并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最终形成自己一致性的投资风格,如果上天眷顾的话,久而久之,或也能够成为投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