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yr
2010-02-09 15:50:24发布主贴
广发基金朱平:关注“两高六新”类股票
【摘要】 广发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朱平表示,事后来看,本次金融危机没有预期的那么严重,对全球经济基础(包括中国)的打击并不是很大,所以经济才能够迅速复苏。他指出,后危机时代也存在着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如全球资产的泡沫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2010年我国高增长低通胀格局是否能够持续,怎样才能够促使中国的经济进行结构的调整等等。
[淘股吧]
"市场难以琢磨,以往的经验表明,投资是经验的科学,测不准原理在这里得到体现,但是这并不妨碍投资。"朱平说,"就像巴菲特犯错误并不妨碍他挣钱。没有必要看对底部,只要买入好的股票,只要看清楚行业的趋势,照样可以获得收益。"
朱平建议投资者关注上市公司企业利润的变化。他认为,上市公司的股票分成很多种,有的是属于周期类的股票,有的是属于稳定的持续成长的股票,有的是新兴产业的股票。哪些行业的销售额处在比较快的增长阶段,利润情况如何等,通过这样的分析,去判断这个公司净利润的增长状况,然后判断股价。"不要追逐股价,要追逐利润,就是企业利润的变化。因为股价是随着利润而变,而不是企业的利润随着股价变。投资者只要把企业利润变化的情况搞清楚,终究会挣钱的。"
从价值的角度来分析,在2010年哪些企业、哪些行业是值得投资的?朱平指出,分析的框架有两种。一种直接找企业,去实地调研,但是这种方法很少单独使用,一般会与另外一种分析的框架相配合;另外一个分析的框架更重要,就是所谓的"自上而下"。即从宏观经济开始分析,从最宏观的经济,然后到行业,最后到企业。
朱平指出,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与内需型相关的三大板块表现较好。一是以医药为代表的消费板块,包括酒、零售、服装连锁;二是技术领先的制造业,如涉及到节能、高速铁路相关的,国家要重点发展一些行业、技术领先的企业;三是一些新兴的行业、新兴的领域,尤其是一些服务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朱平判断,从上市公司业绩展望2010年A股市场,可能整体会有20%-30%的涨幅,其中"两高六新"(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的模式)类股票将有很好的行情,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汽车、房地产、家电、医药、食品、零售、通讯、智能电网、高速铁路等行业投资机会。
林奇
2009-12-06 21:51:26发布主贴
朱平:A股股票泡沫之惑
【摘要】 1882年对洋人来说是个好年景,这一年,欧洲的蚕丝大丰收,但这一年对中国的蚕农却不是好时光,因为他们的蚕丝歉收近三成。那个时候的胡雪岩正处于人生的顶峰,尽管三年后,他在潦倒中病死,但当时他是大清国的首富,财产约白银3000万两,超过大清国的货币储备。所以他认为他应该做一件大事,也是为整个民族做一件大事。他要改变洋人对蚕丝的垄断,蚕丝可是国人最先发现的。据说他当时动用了总资产的三分之二在上海开办了蚕丝厂,并囤积了14000余包生丝,这绝对是个大手笔,因为这个量超过了上海生丝全年交易总量的三分之二。生丝果然开始涨价,他也感到意满志得。但其实他并不懂蚕丝市场也不懂国际市场,因为洋人控制了海运和国际市场,所以他的生丝根本无法卖给最终消费者。就像多年前中国高高在上的那些庄股,唯一的命运是等待资金链断裂的那一天价格雪崩。胡雪岩的结局,相信差不多中国人都知道,只是不同的人会从这个结局中得到不同启示。
[淘股吧]
今年全球经济如愿复苏,但明年各国政府都会考虑同一个问题:刺激政策如何退出?为什么呢?因为很多货币会像胡雪岩富可敌国的财富一样,在囤积一些东西。以黄金为代表的资源是第一个去处;股票市场是第二个落脚点;房地产则是第三个方向。囤积是泡沫的基础,能否成功则要看两个条件能否满足:一是供给;二是出路。所以投资书画的人都知道,画家如果去世,则价钱会立刻上涨,因为再也没有供给了。
资源是涨跌最快的泡沫,因为资源总是有新增的供给。而资源的价格也总是以边际成本为地平线,做弹性运动,当供大于求时,成本定价,供不应求时,价格高涨,刺激供给增加。其实一百年前,五两黄金可能就能买北京的一个四合院,现在可能只能买一组进口沙发。
对国内投资者而言,中国股票的供给是有管制的,重组则提供了出路,所以价值投资在中国会有无效的地方,这也可以理解为中国特色。只要股票供给一天不放开,这种特征就可能存在一天,投资者其实不用抱怨,因为没人强求你参与,而大部分的股票还是适用价值投资的。
中国土地的供给也是控制的,这为囤积住房提供了前提条件。一次一个中国福布斯榜排名靠前的房地产老板来路演,问他对房价的看法,他说还会涨20年,主要理由也在于此。所以许多比较富裕的人囤积了相当多的住房。但土地的事有些复杂,中国虽然有18亿亩耕地不能动,但中国农民的宅基地可能有2亿亩,如果有50%用来盖房,容积率1.5,按大点面积算,每户120平米,中国还可以盖近8亿户。按三口人算,中国也就是5亿户人。所以除非将来人口超过30亿,所以从总量上看,囤房的人将来会比较麻烦。对于政府而言,现在高价卖地相当于对富人征税,房地产商虽然现在很盈利,但如果高位没走,挣的钱全变成了地,也相当于还给了政府。只要控制好银行贷款,大不了泡沫破了时,政府再注资救一下,可能中国地产的泡沫也就这样过去了。
股市底部的三种可能(朱平)
【摘要】有个故事,说有两个乌龟比赛看谁能hold更长的时间不动。这时来了一个专家,问你们两个在这做甚呀?“我们在PK,看谁先动”,其中一个乌龟说道。是吗?专家仔细观察了下他们,指着另一只乌龟说,不对呀,这只乌龟背上还有甲骨文,它是商代的,早死了。真的,第一只乌龟很生气,怪不得那么能忍,原来早死了。这时,另一只乌龟突然抻了抻脑袋,说你才死了。第一只乌龟不服说,不可能啊,专家说你早死了,你所在的时代也早过去了。“白痴,专家说啥你就信啥啊?”,另一只乌龟吼道。
[淘股吧]
今年股市与2008年的股市非常神似,股市、债市、大盘股、小盘股、中国股市、外国股市统统没有机会,而且黑天鹅事件也不时光顾,所以今年专家的说啥就信啥可能比较杯具。无论是年初的高端装备还是后来的周期复辟或者现在的确定性成长,现在看来,神马都是浮云。要说不同,可能也有两点:一是下跌幅度没有2008年大,二是2008年大多数投资者都来不及逃走,全关在里面;今年一则民间信贷收益不菲,二则不少投资者接受教训,止损观望,所以场外资金倒有不少。
现在投资者都在观望到底何时见底,市场上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民间信贷可能会崩盘,或者欧洲债务会崩盘,引起突发性经济休克,然后股市在暴跌中见底,中外政府再来一次救助,股市再次反转。第二种是政府已没有资源刺激经济,股市进入熊市,底部漫漫。第三种认为中国经济可以软着陆,通胀和资金状况都将会好转,时间大约在年底或明年一季度。而股市的见底则在三个月。
这三种观点的分歧在两个方面:一是我们至今无比憧憬的黄金十年是否早在专家们明确地提出来的时候就开始结束了。现在回忆,那可能是一辈子只能遇到一次的美好年代。首先那时股票不多,公司业务也不复杂,不需要投资者花多少时间或有多少知识才能理解,而且股票一涨,涨一串,买哪个都差不多;其次有一次股改,流通股东额外多赚了30%;第三那些年有些公司的业绩真是好,比如地产、资源、工程机械等,经常连年翻番;最后到2007年股市还吹了一个泡泡,让逃顶者的收益又膨胀了一到两倍,2009年政府经济刺激,杀个回马枪,又能赚一倍。不过从房地产、或钢铁、水泥的人均产量看,那个时代可能随着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就像真正的甲骨文一样早已过去了。每个经历过这个牛市的投资者应该会永远怀念那段美好时光。
生活还要继续,所以投资者的第二个分歧是,这个时代以何种方式结束,是像麦可阿瑟说的那样,老兵不会死去,他只是调零。还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市场在低迷中孕育新的牛股。股市在这个时候也就没有任何妥协可言,无论是场外的还是场内,看谁能hold住了。
逸枫
2008-09-05 12:14:00发布主贴
朱平:股市的蛛网理论
【摘要】十几年前上国际贸易课时,有一个理论叫“蛛网理论”说的是农产品,如果某一年收成不好,价格爆涨,那么第二年就会有很多农民专门种植或养殖这种产品,这样第二年供给太多,农民就会亏钱。第三年,由于农民抛弃了这种产品,所以这种农产品又会涨价。以此类推,农产品永远都在这种涨价与降价的循环中摆动,就像一只蛛网。蛛网有一个特点,它是一根丝织成的并不是闭合的圆圈,用数学术语说是不收敛的。这与一般商品不同,一般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会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价格来平衡供需。恰巧这两年的农产品给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比如说猪肉,前年猪肉便益,结果去年涨价,又赶上猪蓝耳病,雪上加霜。今年终于重新来过,却遇上五十年不遇的雪灾,小猪仔冻死不少,所以猪肉价格还没太多回调,让高盛这样的投资公司都看到在中国养猪的巨大商机,但再往后可能就不一定那么乐观了。
[淘股吧]
一般而言股票的买卖类似商品的供求,通过买卖双方的博弈达到估值的相对稳定,这也是价值投资的基础。像美国这样的市场去年到现在遇到了那么多问题,至少比我们要大得多,股市一年下来也就调整了10%多一点,从最高点算起20%多一点。可看看中国股市就不是这个样子了,不知是不是由于中国的农民还占绝大多数人口缘故,反正中国股市的规律更符合农产品的蛛网理论,其估值的波动是不收敛的,似乎总在两种极端之间摆动,要么是估值的上端极限,要么就直奔下端极限。
去年这个时候,研究员推荐一只高价股,说两年后可以看到500元。当然道理是很确凿的,定单已排到了三年后,每年产能持续增长,净利润率不断提高。不过现在显然离目标价已经极其久远,也没多少人再提起它了。同样是去年这个时候,如果你去银行,总会发现客户经理向你推销基金,他们说,股市肯定涨,唯一的问题是能涨多少。一年过去了,现在的情景仍然可以说非常相似,只是方向完全相反。如果你打开股市软件,几乎每天都会看到下跌,唯一的问题是能跌多少;而对于那只曾经的高价股,估计研究员会告诉你,现在不卖明年更惨,因为明年经济会下降,订单会下滑,毛利率下降会吃掉盈利,到那时候你会发现估值是更高了而不是更低了。
从这点看价值投资在中国股市还不能说是适用的,如果适用最多也只是局部的、短时间的适用。那么从其他的股市定律看,股市下端的极限有什么规律可借鉴呢?现在是历史市盈率的低端,如果这个底不是下端极限,那么可能还有三个规律,一是总市值跌破去年GDP的50%,这个点位大约在1900点;第二个是市净率达到历史低位PB1.74倍 ,大约是1500点;最惨的一个是以往大泡沫破灭的跌幅80%,大约是1250点。最终底在何方,现在不得而知,不过古老的格言告诉我们: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每次都自有规律可寻。这次的规律是什么?如果有人猜对了,成功抄底一定会所获不菲。
中国基金报
2019-10-07 21:51:36发布主贴
广发基金朱平:投资A股,选股才是王道!
【摘要】广发基金副总经理 朱平
[淘股吧]
去年这个时候,如果说2019年优秀的基金收益可以翻番,可能没人相信,但是正像一句股市名言所说:市场总是在绝望中诞生,在犹豫中上涨,在疯狂中灭亡。今年市场走到现在这个阶段,几乎已经可以确认2019年是一个股市的大年,涨幅超过200%的股票都不在少数。只是复盘股市,似乎还是熟悉的味道,从宏观基本面看,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的增长并不是重点,半导体和白酒医疗估值的上升才是关键。
记得很多年以前,那时中国经济刚刚起飞,房价还没有上涨,茅台的市值还在100亿以下。我们公司和道富基金合作,道富基金的一位基金经理来做交流,我作为公司的投资人员负责与其对接。那是一个年轻的华人,大家熟悉了之后,便有了更多交流。投资理念、备选库、投资流程,这些现在已经耳熟能详的概念,在那个时候还相当新颖。但聊完了这些制度后,他话峰一转,说:“主动投资,收益能否稳定,核心还是来自选股。”他说道富基金对新入职的投资菜鸟,会安排一位资深基金经理做导师。他的导师是一个白人基金经理,很是和蔼可亲,总是告诉他选股才是做好基金经理的王道。“这个导师现在呢?”我脱口而出。他看了看我,说可能在某个海岛晒太阳吧,他每年的工资奖金都拿去买了英特尔这只股票,然后就离职了。
今年股市大出意料,事后分析,每个投资者都能为这次结构性行情找出自己的逻辑支撑,但正如上文所述,今年股票上涨并不是因为经济反转向上,倒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经接受一个观念,中国的居民资产可能不得不从房地产转为权益。
5年前,中国房地产资产总值约150万亿,股市才50万亿。现在中国房地产资产已超过400万亿,股市也仅仅才60万亿,而美国房地产与股市资产的比值大约是1比1。房地产是一个不能产生增量财富的资产,最终用途只能用来消费,也就是居住。所谓房地产投资不过是让下一个人用更高的价格接盘,挤占下一个人的消费。所以房地产实际上是一个经济体的成本,对于90万亿的GDP和60万亿的权益资产而言,400多万亿的房地产成本是相当不对称的。如果相信中国经济可以转型,那么权益资产应该超过GDP,其绝对值的上升是必然可见的结果。这也许是北上资金不断涌入的宏观背景。如果政府可以在不缩水房地产的基础上实现再平衡,那么权益市场总市值就应该有成倍的上涨空间。
再者,如果中国经济不以房地产及债务的快速积累来发展,那权益市场更可能会以显著的结构性机会来演绎,这既与2015年中小创的普涨不同,也与2017年上证50的普涨存在差异。今年主动权益基金收益大幅超越指数,可能也是这种趋势的体现。现在投资者们也许仍不完全清楚,到底哪些权益资产将会有显著的上涨,但大家对消费、医疗服务的信心达到了近期的高点,这些资产是最具确定性的资产,随着房地产增长的停滞,利率的下降,这些资产以及公用事业类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是投资的首选。除非经济出现危机,否则很难看到这些股票的大幅回调。至于还有哪些科技及先进制造业的资产能成为中国的头部科技资产,三到五年后应该能看得更清楚。市场今年选择半导体设计作为上涨最快的子领域,从基本面角度看,由于有台积电代工的存在,这些公司类似软件公司,一旦产品成功,可以迅速扩大供给规模,短期业绩增长不受产能限制,所以弹性极大。
我们不可避免地将面临一个经济增长更加平稳的时代,无论愿不愿意,房地产终归要回到居住本源,没有房地产上涨的拉动,居民资产的增长也将归于平稳,资金供大于求,利率大幅下降,大部分企业的增长不再取决于资金及自然资源,企业竞争力会更多地来自于人力资本。所以,这会让聚集了优秀人才的公司构筑起较高的进入壁垒,从而保护自身超额利润。这些公司也是这个阶段投资者最好的核心资产之一。就像前文中所提到的资深基金经理那样,选好一个最能保护自己超额收益的公司,然后每年都去投它,看看是否选股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