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的智慧》中有这样两个小故事:

- 不要怕,不要悔:一位乡下青年决定去城市闯荡,村长给了他三个字的忠告“不要怕”,并表示等他回来时会再送他三个字。30年后,饱经风霜的青年决定回乡村生活,村长的儿子转交给他一个信封,信中只有三个字“不要悔”。
- 面对人为操控的赌局,摸清对方的心理:有位老赌客很久都没有赢过,于是他在最后一次下注时告诉庄家,自己会从1押到36,不可能一个数字都押不到,以此来赢一次。途中他掉落了一个赌注,被庄家偷偷收起,赌局开始后,因找不到丢失的赌注,老赌客便选择赌最后一个数字,结果赢得了赌局。

《炒股的智慧》,作者陈江挺1962年生于福建,198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83年赴美留学,分获机械工程和国际金融硕士学位。当过餐馆跑堂、搬运工、记者、证券经纪人,靠半工半读完学位;最后觉得为了不愿看老板脸色,为了不用在办公室尔虞我诈,为五斗米折腰,最近八年在华尔街以专职炒股为生。这本书写于2000年左右,也是对自己近四十年人生经验的一种总结。

作者在书的最后感慨的说,自己经过了二十年时间,领悟了当初大学老师所讲的“夹着尾巴做人”的道理,如果领会的早一些,在某某时候夹了一下尾巴,自己就不会走上炒股这条惊险刺激,如履薄冰的路。如果我能更早的领会这句话,我就不会有时间来看这本书和写这个书评感受。

《炒股的智慧》更多的是讲对人性特征的分析和认识,从个体心理及社会心理的角度来谈一些自己的经验;而对股票操作的具体技巧,讲的比较少。如今很多人都解决了温饱问题,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所需,市场需求的层次从起始的生物本能面在上升;相应的经济形态更多是以便捷、享受、奢侈类的产品为主。经济体的更多的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大一些,就像当下谈论的信心经济,当大家都很乐观的看待整个经济运行形势的时候,经济就会回暖。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讲到附着在这些经济实体之上,更为虚无些的股票(实体经济价值的价格),就是一种唯心主义啦。你卖出的股票总有别人买,只能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不同,而且用手中的钱向其投票;这比用脚投票的力度更大一些。炒股就是操作者自身的心理和强大的社会心理的一种博弈,你的赢面有多大?诚如索罗斯所言“市场是愚蠢的,你也和不着太聪明”;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个体心理不会比社会心理愚蠢,群众更多的时候是乌合之众,要体会和人性逆向而行的心态。而在这种一方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市场永远不会错)”,另一方面“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二元对立之中,是艺术不是科学的灵活论调上,其中的轻重缓急该如何的去把握,以便抓住时机。

关于对自我的认识,书中谈到了不少;基于人性是想通的这个事实,我觉得应当说的是一种普遍现象。如不要让压力大的到让人失眠的程度,这时候就无法做出理性的判断了;要发现压力的根源,解除压力。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如何区别于不是自以为是?),独立思维,尊重自己的直觉,自律并严守自己定的规矩。不要不懂装懂,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不懂的东西,要承认自己不懂。要承认自己的失败,掩饰失败只会付出更高的代价。说人性本善,是说出了一层道理;说人性本恶,是说出了一层更深的道理。人一般都是占小便宜吃大亏;要学会吃小亏占大便宜。培养正确的心态,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当经历过很多挫折,而把炒股当作金钱游戏的时候,才能把赌胜的概率提高到70%。贪婪和恐惧要在自己情绪可以控制的范围内,知道何时贪婪,何时恐惧,对事物抱合理的期待。财不入急门,要有耐心,能抓住一波大潮刨去首尾的70%。强烈的对名誉的追求往往也是缺乏自尊心的表现,因为缺乏自尊心,所以特别追求虚荣心。对金钱和名誉的过于强烈的追求将使你失去内心的安宁与平静,最终导致失败的人生。碰到不能理解的事情,就置身事外。

书中提到,不管你有多么聪明,想在股市里花钱买经验而达到久赌必胜境界的话,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很多人注定就是那个默默无闻,为别人垫背的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