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僧问禅师:“师父,以我的资质多久可以开悟?”禅师说:“十年。”学僧又问:“要十年吗?师父,如果我加倍苦修,又需要多久开悟呢?”禅师说:“得要二十年。”学僧很是疑惑,于是又问:“如果我夜以继日,不休不眠,只为禅修,又需要多久开悟呢?”禅师说:“那样你永无开悟之日。”学僧惊讶道:“为什么?”禅师说:“你只在意禅修的结果,又如何有时间来关注自己呢?”[淘股吧]

这说明什么呢?太过注重结果的时候,行走的步调会紊乱,匆忙赶路的过程中,双脚触及地面的力度就会减轻,如此生活就会有失踏实,进而降低生活、成功的质量。为此,禅师才劝诫学僧,凡事切不可急躁冒进,戒除急躁,真正静下心来,看清自己的内心,看清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是什么。


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多得数不过来,我们总是希望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拥有,于是心浮气躁、汲汲营营地追求。求得了这个,丢失了那个,心中满是愤懑,求不得、舍不得,懊恼不堪,生命就这样在拥有和失去之间流走。


其实,生活中诸多的压力,都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坎;生命中诸多的痛苦,都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当你放下心中不必要的攀比与欲望,让自己的身心都慢下来,细细地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原来自己还是以前的那个自己,快乐,而不缺乏梦想。



慢了,才能保持生机


《道德经》中说,不知常,妄作凶。人不能妄动妄作。世上许多人钻营忙碌了一辈子,究竟为谁辛苦为谁忙?到头来自己都搞不清楚。


《道德经》又言:“孰能安以久动之而徐生?”真正的动,是明明白白而又充满意义的“动之徐生”,心平气和,生生不息,而是建立在心静基础上的外在运动。在静到极点后,要能起用、起动。动以后,则是生生不息,永远长生。


“徐生”的涵义,也可说是生生不息的长生妙用,它是慢慢地用。这个观念很重要。等于能源一样,慢慢地用,俭省地用,虽说能源充满宇宙,永远存在,若是不加节制,乱用一通,那只是自我糟蹋而已。


“动之徐生”,也是我们作人做事的法则。道家要人做一切事不暴不躁,不“乱”不“浊”,一切要悠然“徐生”,慢慢地来。


态度从容,怡然自得,千万不要气急败坏,自乱阵脚。社会上,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天天分秒必争,忙忙碌碌,事事穷紧张,不知是为了什么,在拼命玩命。这与“动之徐生”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为人态度从容,可以怡然自得,和谐处众,以智化怨;做事不暴不躁,可以不乱不浊,冷静就难,淡定受喜。这对于普通人而言,尤其是这个时代的人,尤为需要。


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那些有小聪明的人往往不愿意下苦工,做事总想找捷径,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松松垮垮,结果平庸一生!有些方法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它扎扎实实、不留遗弊!慢是一种境界,慢的不得不快!


而现在的年轻人最大的问题是:所有人都想做老板,没有人静下心来好好做事了;都认为“站在风口上猪都能上天”,没有人扎扎实实提升自己的能力了;都认为机会来了,所有人都想一夜暴富,没有人想到成长也是需要时间的!


所有的成长都不是一天两天,三年树一品,十年磨一剑,要想成为一棵大树首要的条件是时间的积累!


大涵养的积淀,远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无论心智的历练,还是知识的学,都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唯心神宁定,厚积薄发,才是收获大涵养,大格局的正途。


在墨西哥,有一个有趣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了。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不如,让我们试着从当下开始,慢下来。


慢不等于懒惰,慢不等于停滞不前,慢是对生活中风景的驻足,是凡事包容,是不挣扎,不狰狞,不恐慌。


稳而思进、慢而有为,才是慢生活的真谛。


只有慢下来,我们才会有时间去思考;只有静下来,我们才能看到自己的内心,感受到生活的欢乐与真谛。在纷繁忙碌的生活中,我们的心渐渐遗失了对美好的想象。但事实上,美好的事物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大道至简,去繁从简。专注才有力量,才能做到极致。尤其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做不到专注,就无法明辨机遇和亏损,也没有可能生存下去。


因此,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应该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让灵魂跟上!投资理财也是一样,不贪快,不贪多,按照事物发展规律,按照市场倍增学原理,你会发现你用平常心所对待的财富,会随着你的耐心和努力,随着时间和复利,统统回到你身上。

本文转载自 :苍翁济泉, 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