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军争篇 [淘股吧]
Manoeuvring


一、主要内容和段落划分

本篇讲军事指挥和优势争夺。篇题“军争”,军,军事指挥。《左传·桓公五年》:“王卒大败,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杜预注:“虽军败身伤,犹殿而不奔,故言能军。”杨伯峻注:“王虽受肩伤,尚能指挥全军。”争,争夺,会意字。徐灏《说文注笺》:“争之本义为两手争一物。”本义为争夺、夺取曹操注:“两军争胜。”李筌注:“争者,趋利也。”王皙注:“争者,争利,得利则胜。”都是说争夺先机之利,如尽快抢占战略要地布成有利态势或率先抵达战区以逸待劳等,故名“军争”。从全篇内容看也都是讲军事指挥和优势争夺,并非泛泛而言攻战之事。所以古棣认为训“争”为战争,称兵相攻战,应为误训。


本篇专题研究军事指挥和优势争夺。因从战争实践看,由于在军争过程中未能把握好部队指挥而惨遭失败的战例不胜枚举,所以以专篇加以研究。文中对军争的原则方法、机遇风险、行为模式、号令指挥和心理战法都作了精彩阐释。特别是其“夺气夺心”的心理战法和“风林火山”的行为模式等,均为其兵学理论的重要内容。王瞰说:“篇中首言军争之难,次言众争之弊,末言军争之法,其示人之意,可谓详且尽矣。 可见其内容极为丰富。从组织管理看,军争的实质是研究如何对组织体进行有效的指挥调控以保持其系统活力和整体效率,所以其原理对各级各类组织均具指导意义。其实不仅军事活动,几乎所有竞争性事务都要求发挥整体效能以争夺先机之利,所以其基本思想和心理战原理等仍具重要参考价值。

全篇共八段,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先讲军事指挥,后讲指令系统战争开始后部队要急速赶赴战地以争夺先机之利。这就要处理好行军速
度、所携物资装备以及行军路线的选择等问题。大部队的统一行动还要做到万众一心、步调一致,也需要快捷而有效的指挥协调。


二、思维导图:



三、原文和译文:


第一段:军争的原则和方法


原文:
1.1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译文:
1.1 孙子说: 大凡用兵的方法,将领接受国君的命令,从组织军队动员民众,到开赴前线两军对垒,没有比军争更难的了。军争的困难,在于要把迂回曲折的道路变成近直的道路,把不利的条件转化为有利因素。所以,要用迂曲莫测的佯动迷惑敌人,并用小利来引诱他们,这样才能比敌人后出发而先到达战区。这就是懂得如何把迂曲变为直达的方法了。



第二段:军争的机遇和风险

原文:
1.2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军将。劲者先,罢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译文:
1.2 所以,军争提供了机遇,也存在巨大风险。如果携带全部军需装备去争利就不能按时到达,委弃军需装备去争利就会受到损失。因此,卷起铠甲急速行军,白天黑夜都不休息,以加倍的速度日夜兼程,赶一百里去争利,则三军的将领可能被擒。身强力壮的士兵先到,疲惫不堪的后到,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员能够到达。赶五十里去争利,就会使前锋受挫,只有半数到达。赶三十里去争利,就只有三分之二到达。所以,军队失去辎重就会败亡,没有粮食就会败亡,没有作战物资就会败亡。


第三段:军争的环境约束

原文:


1.3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译文:

1.3 所以,不了解诸侯的战略意图,不能轻易与之结交。不懂得山林、险阻、沼泽的地形特点,不能行军和驻扎。不用向导的指引,不能
发挥地形的优势。


第四段:军争的行为模式

原文:
1.4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1.4 所以,用兵打仗要靠诡道取胜,要靠利益引诱敌人,要用分散和集中兵力的方法变换战术。所以,部队的快捷要像狂风一样疾迅,部队的舒缓要像林木一样整肃,越境攻略要像燃烧的烈火,驻军防守要像屹立的群山,深奥难测要像阴沉的乌云,行动突袭要像雷霆般震撼。掠夺乡邑,要分兵进行;开拓疆土,要权衡利弊;颁布法令,要严明军纪。只有事先熟知迂直之计的人才能获胜,这就是军争的行为法则。


第五段:指令系统的构成和作用

原文:

2.1《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译文:
2.1《军政》说:“在战场上无法听清语言指挥,所以设置了金鼓;无法看清指挥动作,所以设置了旌旗。”这些金鼓旌旗都是用来统一全军视听的工具。全军的行动已经统一,那么勇敢的人就不能单独前进,怯懦的人也不能单独后退,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


第六段:指令变化的心理功能

原文:
2.2 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译文:
2.2 所以,夜战要增加金鼓的数量,昼战要增加旌旗的数量,要利用这些金鼓旌旗造成的巨大声势,来改变敌我双方将士的心理感受。


第七段:夺气夺心的心战四法

原文:

2.3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译文:
2.3 所以,对敌军可以摧毁其士气,对敌将可以动摇其决心。因此,初战时士气旺盛,中战时士气怠惰,结束时士气衰竭。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会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专在士气衰竭时打击他们,这就是掌握士气的方法。用严整对付混乱,用镇静对付喧哗,这是掌握军心的方法。用接近战场的部队等待远来的敌人,用休整安逸的部队对付疲惫不堪的敌人,用吃饱喝足的部队对付饥寒交迫的敌人,这是掌握战斗力的方法。不要截击旗帜整齐的对手,不要攻击阵容强大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方法。


第八段:指令发布的军争八戒

原文:

2.4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
2.4 所以,用兵的方法:敌人占据高地时不可仰攻,敌人背倚丘陵时不可迎战,敌人假意败逃时不要追赶,敌人出动精锐时不要攻打,敌人放出诱饵不要抢食,敌人退往国内不要阻遏,围困敌人一定要留出缺口,敌人走投无路时不要紧逼。这就是正确的用兵方法。


相关链接:

《孙子兵法》之“计篇”:www.taoguba.com.cn/Article/4991244/1

《孙子兵法》之“作战篇”:www.taoguba.com.cn/Article/4991819/1

《孙子兵法》之“谋攻篇”:www.taoguba.com.cn/Article/4991899/1

《孙子兵法》之“形篇”:www.taoguba.com.cn/Article/4992579/1

《孙子兵法》之“势篇”:www.taoguba.com.cn/Article/4992752/1

《孙子兵法》之“虚实篇”:www.taoguba.com.cn/Article/4993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