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子贡研究院消费组团队创作[淘股吧]
8月15日,双汇发展公布了23年度半年报,报告期营业收入304.27亿元,同比增长9.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37亿元,同比增长3.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6.66亿元,同比增长2.70%;基本每股收益0.8187元。
营收和利润方面没有太大的亮点,属于平稳发展,不过在分红方面就表现不错: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3,464,661,213.00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50元(含税)。按照当日收盘股价计算,年化股息率达到6%。其实公司自2020年以来就保持高分红状态,22年每10股派现16元,整体股息率也超过了6%。
上半年公司营收虽然有增加,不过综合毛利率出现了下跌,主要是肉制品类毛利率出现下跌,而屠宰业由于生猪价格下跌,毛利率反而有所提升:

从财务状况来看,营业成本增速稍微高于营业收入增速,不过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增速低于营收增速,财务费用更是负增长,这突出了公司管理能力的优秀,规模化效应越来越得到体现:

我们再来看一下公司具体的资产负债表,会发现公司应收账款占比非常低,几百亿营收规模的公司应收账款只有1个多亿,而应付账款加上合同负债则达到了50多亿,这个说明了公司在整个产业链具备很强的话语权;货币资金的减少是因为分红款的支出,整体看公司财务属于非常稳健的状态。



双汇发展这个公司我们都不陌生,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市场占有率常年稳定在16到17个点左右:

公司的产品大家也是非常熟悉,其中双汇王中王火腿肠更是家喻户晓,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肉制品和生鲜类产品,21年后开始进军预制菜行业,目前发展非常迅速,公司预制菜产品主要包括半成品菜、成品菜、方便速食等,上半年销量3.6万吨,同比实现80%左右的增长。附公司产品图:



双汇集团的成功可以说离不开一把手万隆,这里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公司发展的历史,公司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1、冷仓转型肉类联合加工厂,经营不善连年亏损(1958-1984 年):双汇前身是漯河 市冷仓,1969 年冷仓变更为肉类联合加工厂,但由于技术落后,工厂连年亏损。
2、万隆先生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盘活工厂(1984-1992 年):1984 年,在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肉联厂作为试点企业,开始自负盈亏。在改革之际,万隆先生被 职工推选为厂长,带领公司走向改革之路。彼时生猪价格尚未放开,肉联厂率先开启 议价收购,快速为公司积累生猪资源;并开展猪鸡牛兔等多种经营来盘活工厂。当时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万隆先生在 1985 年率先提出转战开拓海外市场,快速通过技术 改造获得海外出口资质,不到 5 年肉联厂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肉类出口基地,产 品远销前苏联、东南亚等地区。
3、双汇品牌成立,进军肉类深加工市场(1992-1998 年):1991 年苏联解体后,公 司失去重要出口市场,亟需转型;万隆先生力排众议重金引入国外先进火腿肠设备,于 1992 年推出了第一支“双汇”牌火腿肠,进军肉类深加工市场。彼时春都已推出 火腿肠 5 年,最高占据约 70%的市场份额。双汇入场后,先通过价格战抢占春都市 场份额,而春都一味跟随降价降标准,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后双汇趁势推出拳头产品 “双汇王中王”,树立高端品牌形象,逐步超越春都成为国内火腿肠龙头。
4、成功上市,市占率稳健提升(1998-2013 年):1998 年,公司成功上市;上市后,公司加快发展步伐,1998-2013 年间,公司收入/归母净利 CAGR 分别达 23.00%/31.01%,市占率稳健提升。
5、立足龙头地位,开启纵向扩张(2013-2020 年):2013 年,双汇国际(现为万洲 国际,为双汇发展母公司)杠杆收购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向上 游延伸,并引进 Smithfield 品牌,于 2015 年开始生产美式香肠、培根、火腿三大类 高档低温产品。2020 年,公司非公开募资 70 亿元,再次向上游延伸,增强企业成本管控能力。
6、成立餐饮事业部,发力预制菜(2021 年至今):2021 年,公司成立餐饮事业部,专业负责预制菜业务的开拓,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作为市场行业老大,公司在各个领域都具备相对较强的优势,其中高温火腿肠更是处于绝对市场优势:

然而这么优秀的公司,股价却从20年的高点下跌60%之后一直处于低位横盘状态,哪怕有了高达6%的股息率,公司股价依然不振:

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公司21年业绩出现下滑,导致股价出现持续下跌。
2、双汇“废太子”事件对公司影响比较大,毕竟列数的内容包括集团内部涉嫌“洗钱、偷税漏税”的具体事件,以及父亲包养情妇等私人丑闻,我们知道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老板出问题就是天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旦坐实都不是小事。
3、市场认为公司已经没有成长空间。
4、整体大环境影响,消费股公司估值都处于历史较低位置。
对于未来,公司其实还有不错的成长空间,我们远没有必要这么悲观,不过“废太子”事件已经过了两年,目前也没有一个结论,这恐怕是悬在投资者头上的一把剑,这个问题不解决,的确会影响到大家的投资热情,不过这种事情我们只能等待结果,今天我们就说说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
1、低温肉市场依然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从生命周期看,高温肉制品已处于成熟期,增长动力略显不足,而健康化、品质化的低 温肉制品逐渐成为行业升级的重点方向,吸引了诸多肉制品巨头进行战略布局。
我国低温肉市场规模在 2017-2020 年间由 2,907 亿元增长至 4,348 亿元,CAGR 为 14.36%。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2021 年低温肉市场规模出现下降,但随着 低温肉制品的美味、健康得到更多肉类消费者的关注,预计 2027 年低温肉制品市场规模将达 到 7,086.4 亿元.

2、预制菜是一个新的万亿规模的行业,目前市场规模还偏小,公司作为肉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同时渠道优势非常明显,目前在国内拥有一百多万个销售网点,产品在绝大部分省份基本可以实现朝发夕至,未来有望成为预制菜行业的龙头企业:

3、公司进军上游养殖业。2020 年公司通过非公开增发募资 70 亿元,投资肉鸡产业化产能建设项目、生 猪养殖产能建设等项目,投资项目 2022 年年底陆续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其中,西华 1 亿羽 肉鸡产业化产能建设项目将形成种鸡存栏 120 万套,商品鸡年出栏 10,000 万羽,饲料产能 80 万吨,屠宰产能 10,000 万羽;彰武 1 亿羽肉鸡产业化产能建设项目项目建成达产后,形成种 鸡存栏 120 万套,商品鸡年出栏 10,000 万羽,饲料产能 50 万吨,屠宰产能 10,000 万羽;生 猪养殖产能建设项目将形成的产能为曾祖代种猪存栏 1,000 头,祖代种猪存栏 2,000 头,父母 代种猪存栏 20,000 头,年种猪、生猪出栏合计约 50 万头。
经过几十年的的发展,我们比较了相关同行上市公司,发现公司的护城河已经很深了,全国知名的品牌、庞大的产能、最广的渠道优势、全球供应链优势、规模化优势下带来的超强盈利能力等等构成了最深的护城河。
风险点:万老板个人因素
$双汇发展(sz000895)$ $万洲国际( hk002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