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的来源,这应该是我经常反思的问题[淘股吧]


春节,跟各种家人、亲戚、朋友聚会,很自然地就聊到股票,有些感触

几个例子

朋友A
风格:超短,抓连板,抓市场龙头
炒股时间:2年
学历:大专
工作:需要执勤的工作,时而能看盘,时而不能(当时就无语了)
家庭:比较普通,父亲曾是融资融券选手,现在账户还有3w
历史战绩:翻倍,腰斩,,翻倍,腰斩,,,
自我认知:觉得自己经历丰富,翻倍过,腰斩过,以为自己啥都不怕

我:如果做超短,就是互相掏兜;如果是拼刺刀,你跟别人比的优势在哪儿?
1.聪明程度(大部分学历可以体现)
2.家庭(比容错能力)
3.工作(确实一些轻松的国企公务员工作更适合炒股)
4.时间(我认识的超短高手,一年365天平均花在研究股票上的时间12小时,是研究不是叹气)
5.个人经历(客观说,经历的东西少,对自己,对人性的认知是不够的)

好像这位朋友,他一样优势都没,确实让我担心

朋友B
风格:无,主要听消息,朋友推荐等
炒股时间:3年
学历:三本本科
工作:国企,办公室工作,工资低但闲
家庭:优越,书香门第那一类的,不能说多么有钱,但足够
历史战绩:去年27%,前年也是赚的
自我认知:本就是特别聪明的人,情商特别高,人脉广,人生曾在一些专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所以做任何事情相对自信。炒股方面,从一开始就是各种人推荐股票,在这两年接触股市后,悟道速度比较快,但无科学的体系,平常的生活更多是应酬、和朋友打游戏、朋友聚会

我:因为跟他是从小到大的朋友了,所以只要我炒股牛逼,他肯定是信任我的,就赚钱了(100%信任的那种)


朋友C(就说说我自己吧)
风格:躺在几个主流赛道中线持股,以逻辑推断作为基本面选股依据,技术为辅助,以市场情绪作为加减仓依据(因为之前做超短,对情绪的理解还行,板块的区间顶部一般较容易判断)
炒股时间:6年
学历:也很垃圾,高考比重本线高70分;金融硕士
工作:线上服务行业,只要不开会,基本是能盯着盘面的(虽然我做中线,不需要盯盘)
家庭:无依靠,算是一个人生活(当然现在有个很好的女朋友)
历史战绩:16,17暴亏,从18年开始每年赚钱,年化20%左右(也曾尝试超短,梦想一年10倍,但能力不够;现在做投资更像机构风格,收益预期不高,但因为帮很多朋友做股票,所以相对求稳)
自我认知:
(1)跟机构比:灵活是我唯一的优势,因为身边都是100%信任我的朋友,我操作不受任何限制,无仓位限制(可以空仓),无行业限制,无个股持仓比例限制,不用应对赎回等等
(2)跟机构比的劣势:信息优势、投研实力、数据、聪明程度等等都比不过,所以,我不求在行业的底部找到拐点,基本面数据肯定是落后于机构的,我也不求在最高点附近卖出,只求在几个国家大发展方向的大赛道里,跟随吃到一定的波段就行。因为任何一个机构暴力炒作的板块,一定是每一个人都能看得懂的逻辑,因为只有简单易懂散户才会进场,比如光伏新能源芯片等等。总之,摆正好自己的姿态,只抓我能力范围内跟随的一段就好
(3)跟同样做波段的散户比:我的模式相对成熟,我大概率不会犯错,较少被情绪影响,也比绝大多数散户有看盘时间,有学时间,每一个下班的晚上都是固定的复盘+学的时间,周末都是系统性充电的时候。主要是家里人理解我,女朋友理解我,支持我,朋友也信任我,我除了工作、陪伴家人,全是股票,也相对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比如,我的投资风格,决定了我的学充电方向:国家政策重大方向的梳理、跟踪,一些书籍、资料、研报的阅读。反正我投资的核心,就是紧跟国家方向,然后躺平
(4)情绪做T等等一些小技巧手法,这个就源自于积累了,如果几年时间长年看盘,长年总结学,对一个波段的顶底部还是有明显盘感的,我不做日内T,都是抓一些大致区间的顶底部,进行加减仓。这个也因为资金量相对较小,灵活性高,所以比较好做,但大多数人做T好像都容易做反
(5)我的人生经历还行,也算是经历过可能很多人以后才会经历的事情。别的没学会,但知道痛的滋味是怎样,尊重市场,尊重社会,尊重这个宇宙本身的规律


我也不知道,以上的自我认知是否客观,是否能够让我长期较稳定地在市场赚钱,如果不够,以后再三省吾身吧

总之,长期稳定地赚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么自己专业,要么找到一个专业的人并且100%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