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今天盘后,央行公布了3月社融数据,整体低于预期,表明当前信用环境在逐步收紧。


3月新增社融3.34万亿,不及市场预期的3.7万亿,前值1.71万亿;3月社融增速12.3%,不及主流券商预期的12.5%,前值13.3%。

从去年10月以来,社融增速就开始见顶下行,上个月社融超预期主要是因为额度前移,而这次3月社融再次大幅回落,继续回归下行通道。(有机构预期本轮社融增速可能要到10月份才能见底,预期全年回落至11%左右)

从3月社融细分数据来看,出现了明显的结构分化:

一方面,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73万亿元,好于市场预期的2.3万亿元,表明企业资本融资需求与居民消费贷款需求仍然较为旺盛,比如企事业部门贷款增加1.6万亿,其中短贷增加3748亿,中长贷增加1.33万亿。

另一方面,表外融资的压降加快,其中,信托贷款减少1791亿元,同比去年多减1770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297亿元,同比去年多减5115亿元。同时,表内的企业票据融资下降也是引起本月社融不及预期的原因之一,3月企业票据融资减少1525亿元,同比去年多减3600亿元。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3月社融数据一方面反映了国内内生增长的韧性仍然较强,但另一方面,表外融资压降、表内票据融资下降,都表明监管部门正在主动控制表外融资与信贷规模,“结构性紧信用”格局开始显现。如果流动性持续收紧,将继续对市场高估值方向产生负面影响。



结合近期事件来看,3月15日国常会提出“政府部门杠杆率要有所降低”,3月24日央行一季度例会措辞较为谨慎,预计未来社融增速仍大概率延续下行趋势。后续需要关注4月15日央行续作MLF的操作情况,以及4月中下旬即将召开的zzj会议,观察货币政策基调是否出现调整。





华为汽车来了

事件:今天盘后有媒体报道,华为将与北汽、广汽和长安打造汽车领域子品牌。



华为第18届全球分析师大会今天在深圳开幕,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谈及“不造车”的策略时表示,华为联合北汽、长安和广汽三个企业,将合作打造三个汽车子品牌:



一是跟北汽合作的ARCFOX极狐阿尔法S,今年四季度开始,有一系列的车出来;二是长安,子品牌的名字还没想好;三是广汽。但这类合作不会太多。



华为还设计了“Huawei inside”的logo,用了整个自动驾驶系统的车都会用上这个logo。



1. 与北汽的合作:



2017年9月,北汽集团与华为宣布深化合作,北汽新[gubar]能源[/gubar](北汽集团控股子公司)与华为揭牌成立“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共同研发核心技术,打造高端智能电动汽车。



ARCFOX极狐品牌隶属于北京蓝谷极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由北汽蓝谷百分百控股,是华为指出的三个合作品牌之一,今年4月17日将要交付的阿尔法S是是华为首款HI(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尾标上车车型,算是华为真正联合造车企业打造的首款落地车型。



2. 与长安的合作:



华为和长安的合作始于2014年,近年来合作不断深化。

2020年11月,长安汽车宣布,将携手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一个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当时一度引起了长安汽车股价短期大幅上涨。

目前华为和长安具体品牌还未确定,据长安汽车董事长此前公布,首款车型内部代号为E11,该车预计为纯电动SUV。

3. 与广汽的合作:

从2017年开始,广汽集团先后两次与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目前华为和广汽合作品牌尚未确定,据消息称和华为联合开发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是广汽全资子公司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4. 其他车企的合作:



小康汽车:2021年4月6日,小康股份与华为签署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而早在2019年,小康股份就与华为达成全面合作,双方深入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在工业互联网、ICT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长城汽车:2020年12月长城与华为签署战略,华为将为长城提供以MDC为基础的高算力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并配合长城完成智能驾驶所需的感知组件(如激光雷达、摄像头等)的各项评估和测试。

另外,华为与东风汽车江淮汽车福田汽车宇通客车等多家国内车企保持了合作。

总之,华为进军汽车领域由来已久,2019年4月确立自身汽车增量零部件的身份,2019年6月成立智能汽车业务部门,2020年在美国高端芯片制裁的影响下,华为加速进军汽车领域,2020年10月发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I,提出造车新模式,并且在去年多次强调了自己是汽车增量零部件厂商而非整车制造商,华为正加速赋能汽车制造。



如何看华为“造车”?华为入局将对包括汽车智能化在内的国内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形成重塑。



对于整车企业来说,软件实力一般的车企与华为合作有利于车企往高端智能化转型,而软件实力较强的车企与华为合作目前来看是强强联合,但未来也可能对车企在实现智能化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上形成压力。



1)软件实力一般的车企,华为将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产品,包括芯片、操作系统、算法软件、传感器等所有智能化相关的零部件,车企仅作为代工厂来实现集成功能。



这类车企因软件实力一般,在汽车的智能电动化赛道上较为落后,与华为的合作有助于车企在智能网联赛道以及汽车高端化上的转型。



如北汽蓝谷的高端车型极狐阿尔法S,作为装配华为HI解决方案的车型,还未上市就备受瞩目。此外,长安、广汽也将与华为合作打造智能汽车,未来新车上市也将引起市场关注。



2)软件算法能力较强的车企,华为仅提供基础芯片、基础软件操作平台以及部分传感器产品。



这类车企在智能网联赛道往往已经有所进展,华为与其的合作属于强强联合,应用华为技术也可作为车型宣传的一大亮点。



比亚迪汉与华为在5G技术上的合作,长城汽车与华为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

这类车企在智能网联上的提前布局最终是为了实现智能化产业链的完全自主可控,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强大实力,未来或将形成一定的压力。



对于零部件而言,和华为深度合作的厂商有望跟随放量,而竞争关系的厂商长期面临压力。



1)和华为深度合作的智能化零部件厂商有望受益于未来合作品牌的放量。



比如激光雷达,华为在激光雷达领域优势明显。在成本方面,华为此次发布的激光雷达成本已经下探到200美元,对比国内厂商的主流激光雷达产品,华为的价格处于低位,在整个产业成熟后,华为未来更高性能的产品成本或将下探至100美元甚至更低。



在技术上,相比业内其他公司,华为的激光雷达的扫描范围更广、精度更高。4月17日即将上市的极狐阿尔法S就将搭载华为研制的激光雷达。



2)和华为存在竞争关系的厂商则可能面临压力。



例如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对手德赛西威,德赛西威主要通过和英伟达合作绑定整车的方式来巩固竞争力,但是华为宣布成立汽车子品牌则是加强了自身绑定整车的能力,长期来看对德赛西威造成压力。



2020年11月24日,受“华为与长安合作的汽车已经落地,将于4季度量产”的消息影响,某汽车智能化核心公司股价次日跌停。





华为加速进军汽车智能化核心受益个股
整车概念

北汽蓝谷:ARCFOX极狐品牌隶属于北京蓝谷极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 由北汽蓝谷百分百控股,是华为指出的三个 合作品牌之一, 今年4月 17日将要交付的阿尔法S是华为HI的首次亮相。



长安汽车:2020年11月, 长安汽车宣布,将携手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一个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广汽集团:从2017年开始, 广汽集团先后两次与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华为和广汽合作品牌尚未确定,据消息称和华为联合|开发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是广汽全资子公司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小康股份:与华为全面合作, 要合作在I业互联网、ICT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等领域。



智能座舱概念

华阳集团:公司目前与华为有多方面的合作, 公负责的主要是车载环境、车规级要求等与车载相关部分的研究与开发。



北信源:公司与华为达成合作,双方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通信、移动办公。数据安全、计算等领域深入合作。



科大讯飞:科大讯飞和华为始终保持良好合作,为华为公司提供智能语音技术。



智能驾驶

福晶科技:公司产品主要用于固体激光器、纤激光器的制造,是激光器系统的核心元器件,部分精密光学产品应用于光通讯、AR和激光雷达等领域。



祥鑫科技:公司已向华为配套供应车载结构件,应用于汽车OBC、MDC等模块。



天银机电:子公司华清瑞达与华为在汽车毫米波雷达仿真测试方面有一定的合作。



润和软件:公司参与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智能车云、智能电动等方向的合作。



中科创达:与华为实现多层次多领域合作,涵盖智能汽车。联合华为LiteOS为了共同丰富NB-IoT开发者生态,发起全球NB-IoT (全球首款)开发板众筹。



智能网联

四维图新:公司是导航地图、导航软件、动态交通信息 位置大数据以及乘车和商用车车联网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导者: 18年6月,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公共安全行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合作。



易华录:华为联合易华录发布城市交通道安云解决方案, 采用华为的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和易华录的交通综合研判系统,为交通部门提供开放融合的交通安全管理平台。



启明信息:公司与华为在车路协同业务领域开展合作,通过搭建融合的车、路、网基座,通过一朵云、一平台、实现多种应用和三个中心的整体架构。



数字认证:公司携手华为智能车云服务共同打造的C-V2X安全证书服务平台,为活动中的车辆、路侧设备及对应的多种应用场景的演示奠定了夯实的信息安全基础。



中国汽研:布局智能网联测试和大数据的示范区,公司和华为一直有合作,在标准研究,自动驾驶开发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