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还记得炒作创投的时候的蒲弘毅吗?[淘股吧]

如果说二级市场的生态闭环是低吸,追涨的,打板。那么场外的生态则是:潜伏、吹票、收割~

A股的场外指导和干预由来已久,某些记者要么带着任务,要么黑嘴,要么为机构当自干五~

所有的不干预都是空话,谁规定炒作必须有逻辑?交易所每天的事就是看哪个涨了就质疑吗?那么多明显的庄股看分时都能看出来怎么就、不查?

以下原文~


恶炒垃圾股的股价,对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危害,这种赚钱模式不破除,价值发现、价值投资就是一句空话。
木木
从8月19日第一次发飙,到9月3日,天山生物一路拉了9个涨停。期间,虽被交易所停牌,核查异动,但复盘后继续涨停。如果从8月18日收盘价5.83元计算,到昨天报收23.16元,已翻了两番。
平心而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样的炒作都绝算不得好事情。
首先,在上市公司经营没有任何“异动”的情况下(公司的“热点”业务刚入手,距离形成“战斗力”还远得很,而且“战斗力”形成之日还有没有用武之地,也是未知数),9个交易日,股价翻两番、换手率近乎200%,从这个路数看,这无疑就是循了既往炒作模式的一次典型恶炒。如果说与以前也有什么不同的话,恐怕就是炒作的底气似乎比以前还要更足些――连停牌核查好像都不管用。
尤为让人不平的是,对这种循了老模式恶炒的行为,在现有的条条框框下、在现有的市场氛围下、在现有的依法治市背景下、在现有的内外形势背书下,“打击”起来似乎很没有抓手。也是,这种“顶风行船”的做派,虽然让人看着很不爽,但只要这种行为与上市公司之间无瓜葛,只要一众炒家在实操过程中没有明确可究的“串谋哄抬”等违法违规行为,板子好像还真不太好往下打。大约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炒作者顽强拉涨停的做派,就显得更嚣张。这在市场中起的示范作用于是就更消极。
其次,股票价格如此拉升,好像也确实不能排除是事出有因,上市公司真的藏了什么重大利好,被“有心人”提前发现了,于是这些“先知先觉”拼了命地往里冲。如果真是这种情况,事情的性质或许就更严重。在现有披露的信息,毫无奇迹可言的情况下,这就很可能涉及信披违规、内幕交易等一系列性质比较严重的问题。虽然在持续多年的打击下,喜欢“剑走偏锋”者也在持续丰富着经验教训,牟利手法越来越隐秘,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要说一点儿蛛丝马迹也发现不了,似乎也不大可能,只要管理者较了真,抓住不放,顺藤摸到“瓜”的可能还是很大的。
就此而言,别管是哪一种情况,天山生物股价异动这件事,都具有足够的标本意义,需要市场的所有参与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个“标本”如果能“解剖”好,或许市场就能实现一次比较大的带有实质意义的跨越,否则,这个市场和所有参与其中者,恐怕还要陷足于既往的模式,难以实现质的进步。
当然,“解剖”这个“标本”,恐怕需要一些不同以往的新思路。比如,要把希望寄托在投资者素质提升、意识觉醒上,要在这方面多想办法、多做工作。从既有的恶炒模式看,炒作者基本都是通过持续拉高股价,吸引跟风盘,进而高位套现完成“割韭菜”的。要完成这个收割过程,“韭菜”的主动、被动配合,无疑是关键;抓不住这个关键点,炒作者不但无法套现脱身,搞不好还会把自己套死在做出的圈套里。
从既往经验看,“韭菜”上当被割,一种情况,确实是被来路不明的“利好”诱惑而中了圈套的。针对这种情况,上市公司及时且真实、准确的信息披露就极为关键,市场对此可以持续完善,及时跟进具体要求,只要有传言,别管大小、轻重,风从何来,上市公司就要及时证实或证伪,只要做到这点,炒家“打窝子钓鱼”的路数,一般很难玩得下去。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韭菜”太贪,掂不清自己的斤两,明知是圈套,还硬往里钻。这种“韭菜”,实在不值得同情,要想让他们得到一些教训、改善投资行为,恐怕只有通过被“割”的路径,才能实现。这种“韭菜”的彻底退出、或者“改性”,对市场的发展、对恶炒模式的绝迹,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需要珍惜。但是,恶炒股价、尤其恶炒垃圾股的股价,对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危害,这种赚钱模式不破除,价值发现、价值投资就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