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诟病的上证综指编制方法这周末终于迎来了一次大修,小七看完全部的修改内容,最重磅的一条无疑就是将新上市证券纳入指数的时间点由原先的上市第11天改成了上市满一年后,而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新上市证券,于上市满三个月后计入指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将次新股处在最高位时纳入指数的缺陷。
其实不光上证综指,很多其他指数比如上证50也都存在同样的指数编制问题,小七早在一年前的《由上证50调整样本股引发的思考和投资策略》一文中就指出了上证50指数经常会在高位纳入新的成分股,而这些成分股纳入指数后往往马上会迎来限售股解禁,而解禁往往又伴随着下跌的开始,于是一个恶性循环就此诞生:巨无霸上市→高估→调入→解禁→下跌→调出→新的巨无霸上市
小七同时也在那篇文章中提出了我对上证50选样的两条修改建议,详见下图:
1、按流通市值来纳入成分股
2、上市满两年再纳入指数

这次上证综指编制方法的修改方案和我当初的第二条建议不谋而合,拉长了纳入指数的时间,但有一点让我非常疑惑,为什么要选择上市满一年这个非常敏感的时间节点纳入指数呢?
我们都知道新股上市后,大小非存在限售期,一般实际控制人等大股东(大非)是上市满三年后解禁,小股东(小非)是上市满一年后解禁,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次新股尤其是大市值的次新股在小非解禁当天,也就是上市满一年那一天迎来暴跌,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中国人保,2019年11月18日,小非解禁当天,低开低走,最终跌停,后面10个交易日继续下跌10%。

上海银行,2017年11月16日,小非解禁当天,一字跌停,第二天跌停开盘,后面一个月持续阴跌。

像中国人保、上海银行这些巨无霸股票的小非,其实大多都是手握原始股和内部股的公司老员工,他们的成本价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解禁当天会不计成本的抛售套现,很容易造成跌停的局面。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我想说什么了吧,既然这次修改上证综指编制方法最大的用意就是为了让指数好看点,不要十几年依然连3000点都站不稳,那么为什么要选择小非解禁第一天将股票纳入指数呢?这样势必会造成这些股票在纳入上证综指的第一天就对指数造成很大的负贡献。
既然要做,就要做绝,如果我来修改编制方法,我会选择将新股纳入指数的时间设在上市满18个月,甚至13个月后也可以,但就是不能设在上市满一年后。


沪深300 上证50 中证500 #上交所修订上证指数编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