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唐史主任司马迁[淘股吧]


本条为昨晚两条的逻辑延伸。
上市的企业,如果已经得到了充分发展,那么维护好股价,做好市值管理就可以了。
但如果是成长型的企业,那么光有市值没有用,企业并不能因此获得发展支撑。前面也说了,他们需要烧钱来点科技树。

那么股价虚高之后,首先有产业资本的钱他们就圈不到了。我们来看定增,比方说一个企业值20块,现在股价炒到了40块。产业资本会进行横向比较,你按照35定增给我,我不如去风投市场买谁谁谁的D轮。
那么企业拿不到钱,还有其他路子,比如说抵押给银行。银行也不是傻子,也会要求打折。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去并购。用股票加一点点钱,换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这种模式2014年很多,最后一地鸡毛,连续好几年都在计提减值。其核心是,会换这种虚高资产的主,实际上更虚。
剩下的一条道,便是减持或者曲线减持了。通常减持出来的钱,会被投入到上市公司体外,搞好了,再卖给上市公司,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贾老板还用这种模式讲了一个减持所得免息借给公司的故事。

那么现在的状况是什么呢?从今年三月份以来,科技型企业法定增就越来越难了。但是科技类ETF却越发越大,最近这个,规模直接上400亿。
也就是说钱没有通过定增这种渠道进入上市公司实体,却通过ETF这种渠道进入了二级市场。二级市场是有人赚钱了,但并没有和企业取得双赢

那么是不是该进行纠偏了呢?
我认为市场的自我修复能力,快要出来纠偏了。
现在靠讲一些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故事的科技股,本身是最需要圈到钱去烧,把现在还容易证伪的故事,做成事实的。但由于股价太高,他们反而无法拿到钱,只能被迫选择减持。一旦这种减持公告出来,故事也便不攻自破了。剩下的,便是筹码派发和阴跌调整。

而集体调整会导致全体下跌吗?
不会。
因为产业资本、大基金、公募、ETF,都会在下跌中扩大对真科技股的投入。如果是一个真科技股,成长属性都比较强,必然是可以向市场提供某个优质的产品或者服务的。而不会仅仅是一个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故事。
我不知道这个去伪存真的过程什么时候启动,但这是迟早的事情。这一过程开始后,在讲故事领域流出的流动性,将会流向科技含量较高市场空间较大的制造业。因为制造业本身也有科技密集的属性。
---------
大致聊一下科技股的几个指标。
科技股的关键指标,首先是营收组成。
在小而美的快速扩展阶段,营收组成都相对集中,且毛利水平会高于同行业水平。
营收增速快+毛利水平高,也就意味着有成本优势,渗透速度会加快。同时存在更大科技投入比例的可能。
在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的过程,外界的资本支持也会纷至沓来,同时推升估值水平的提高。虽然说分行业来看,PB水平各不相同。但不管是哪个行业,其快速增长的头部企业,都是会脱离PB估值模式的。即使我们去看做空调的格力,卖白酒的茅台,也有高PB的模式,更不用说科技股了。
所以,这里有个结论:只要营收和毛利水平扩张合理,那么便会脱离PB估值模式。通俗一点比喻。如果你是去盘一家沙县小吃,自然是用家伙事来估值,这家店值多少钱。如果你去盘一家门口拍着长队的网红奶茶店,那么家伙事值多少钱根本不看,你会去看他的收银机流水。
当然,这个阶段也有一种特例,便是老树开新花。一个用PB估主营的企业,估值极其便宜。但是次主营出来了一种新技术,面向广阔的蓝海市场有绝对优势。那么这种,便是五张羊皮换来百里奚了,可遇不可求。这个逻辑退而求其次也可以是类似逻辑:钢铁里买特种钢,煤炭里买清洁煤和煤制气,有色里买拓展精炼等等。
那么当做到市场占有率,估值也脱离PB之后呢?
这个时候市值被二级市场拱上去了以后,PE自然高。PE的波动,更多是因为市值波动产生的被动波动。你一个季度把人的市值干翻倍了,公司是没办法同步把盈利水平也拉一倍的。股市炒的是预期,要贴近实际,我们还是要坐到董事长桌子上去,看ROE水平。我这家公司人也没多太多,事多干了一些,然后多赚了多少。我就经营好我的企业,二级市场炒来炒去,我也不减持,看他干嘛?从这个角度看,更贴近实际。
如果ROE水平持续走好,那么高位股价就可以维持住了。这个时候大家会把这个企业当做白马来看。就好像一个16岁的美人坯子,小哥哥你可以等她来你的大学新生报到一样。在这个PB高,市值高,但ROE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在资本支持下不断并购。这一点,在游戏和医药领域都比较常见。大家最好理解的例子是爱尔眼科。高PB背景下不断并购,支撑这个并购的是常年在15%以上的ROE,这样即使PE突破80也没什么问题,能赚钱的人,理应获得更大的地盘,更大的份额。爱尔是这样,紫光系也是这样。
然后到了第三阶段,快速扩张接近尾声,ROE水平最终开始在PE起作用,市值慢慢被PE撑起来了。企业赚的钱堆那,PB水平也慢慢回落。这种模式,在大A很少例子,但你看美股的苹果就是。也就是进入了寡头阶段。
这个时候,就看能不能革自己的命了。比如脸书发币就是革自己的命,从卖广告的进军金融业。比如谷歌做量子计算机就是革自己的命,从卖广告的变成算力颠覆者。但苹果就惨了点,做了最好的智能手机,却没能将智能化下沉到汽车领域。
综上,第一阶段看营收水平+毛利水平。第二阶段看ROE水平是否能撑住PB,看高市值背景下的资本运作。第三阶段看ROE向PE逐步反馈,以及寡头化后的自我革命。
去年,我在题板上写了“PB+ROE”的对联,实际上便是用这种思路做左侧。一个ROE不错的东西,在被人骂PE虚高的过程中不断下跌,跌到了PB惨不忍睹的时候,一定要敢买。那么到现在,科技股集体情绪来了,PB炒上来后,ROE没有见到太快的增长,撑不住这么高的市值,那么姑且拿回本金,等他跌到ROE(或者营收扩张)能撑住。
至于那些个ROE一直横着的甚至走下坡的、营收也不见任何改善的,也不见提供了什么优质产品或者服务,市值却吹着千亿泡泡的,赶紧细看一下后街,提裤子走人吧。2015年被套路过的地方,千万别掉第二回坑了。回吐事小,丢人事大。
最后各位ETC,举传统行业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这个演化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是普遍规律,传统行业都能适用,科技股只会风偏更高地使用。
错别字不改了。连续下来有四条,算是把我的观点完整阐述了。收起全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