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证券报 国常会刚刚发声,要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央行今日上午即公告称,8月20日将首次发布新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降低实际利率发大招。与原有的LPR形成机制相比,新LPR有四点变化: 一是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改革后各报价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市场化、灵活性特征将更加明显;二是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也便于未来存量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向LPR转换的平稳过渡;(更多原文点击《“降息”了!央行周末放大招,LPR新机制出炉,力促银行贷款利率下行》阅读)对此,「看懂经济」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此文进行了深度解读。(评论内容精选自看懂App的解读)赵博文蓝石资管投研总监,看懂App评论作家央行完善LPR报价机制,用意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商业银行为响应号召,在报价时一定会有所考虑,导致1年期和5年期LPR会低于同期限基准利率。然而,真正能因此而受惠的企业较为有限,我们也不能因此看成央行降息。首先,LPR是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而这类客户原本就可以按照低于贷款基准的利率获得贷款,有些甚至可以打9折,远低于LPR,因此,即使LPR下调,也很难低于这些客户原本可以获得的贷款利率。其次,当前大批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不在于贷款利率的高低,而在于能不能、愿不愿获得贷款。银行端,争夺一般存款的竞争愈演愈烈,银行负债成本不断抬升,此时单方面降低贷款利率,会导致银行惜贷现象加剧。企业端,原本去杠杆的企业也不会因为利率调降几个BP就会借钱投资。再次,贷款的问题一直都不在于利率,而在于贷款规模、行业投向、贷存比等非市场化因素的限制,唯有去除这些非市场化因素,贷款利率才能真正实现市场化。 邓水亮金融资深从业人员,看懂App评论作家2018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及债券利率出现明显下降,但贷款利率却降幅有限,归根结底是贷款基准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双轨制存在,导致货币市场利率无法传导至贷款利率。现在改革LPR=MLF利率+银行加点方式,新贷款合同利率参照LPR确定,可以增强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有利于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由于LPR是银行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可见优质客户参照LPR可以提高自己与银行的议价能力。对于银行业来说,分化或差异化竞争是必然的。首先,优质客户数量有限,银行获客竞争必然白热化,价格战或成为主要竞争方式,负债成本优势明显的银行必然竞争优势明显。其次,负债成本优势不明显的银行,由于获取优质客户难度上升,必然要信用下沉,通过承担风险溢价来稳定净息差和盈利能力,这一方面要求银行加强信用风险识别分析和定价能力,另一方面也会客观上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度,缓解融资难。另外,也有人担忧,对于银行来说由于服务小微企业成本较高,N单不如做大企业、房企、城投平台等一单业务,银行信贷资源是否会继续流向房地产业等资金密集型行业,从而仍然无法缓解制造业融资难问题。对此,宏观审慎考核等配套监管势必也要跟上。 许尧金融市场从业者,看懂App评论作家LPR贷款形成机制改革的大背景有四方面:一是虽然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限制已经放开,但实际中银行贷款仍以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进行定价;二是2018年6月以来,银行间利率下行较多,但由于银行仍依赖基准利率,实际的贷款利率下行幅度有限,导致银行间市场利率向企业贷款利率传导有限;三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再度凸显,客观上需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四是虽然降低贷款基准利率可以简单有效改变融资成本,但与利率市场化改革、货币政策调控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方向相矛盾,并且降息的信号意义可能与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稳定房地产价格等其他目标产生冲突,因而央行不愿动用。由此催生了LPR形成机制改革,寄望以此打通银行间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实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目的。 本次改革最大看点在于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产生LPR利率,一方面实现了LPR利率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连接,另一方面以加点的方式反应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管理能力、贷款的市场供求等,央行在保证利率控制力的同时,兼顾了利率的市场化运行。但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仍在于LPR利率或者说加点多少能否跟随市场利率变动,仍需在未来继续观察。 路春华外汇专业人士,看懂App评论作家新机制打破了原官方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决定的金融市场利率“两轨并存”状态。核心是推动利率市场化。通过增加报价行和5年期以上期限品种完善LPR报价。现阶段市场贷款利率曲线远高于原LPR曲线,因此,市场解读会直观理解为“降息”。而实际上不同企业获取银行贷款时,银行需要按照该企业的行业地位等等因素测算风险溢价对该企业在LPR基础上加点报价。简单来说,就是利率市场化后直观好处是市场利率信息公开,央行货币政策利好能够有效传导到市场。贷款利率机制更为灵活进一步考量银行负债管理能力。利率市场化为利率风险对冲工具提供了更多的可操作空间。 朱微亮央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看懂App评论作家将存贷款基准利率锚存而不用,换一个新锚。这是改革的好事,寓降息于改革中。但存在四个未解的问题。一是金融改革的目标,时间表和路径,加点机制需要明确,加强沟通是未来央行需要加强的地方。二是降息效果存疑,一方面大行放贷款有个自律机制,对贷款下浮比例有行业约束。在当前贷款利率按照基准已经下浮很多情况下,很难说联动市场利率一定会降实际利率。三是融资难融资贵可能还有所加剧,改革内容不明确,以及政策性强降信用利差,反而导致银行逆向选择。最后一个是,利率市场化越往后,越要考虑银行负债端和资产端全面利率市场化,越要考虑让市场自发形成基准,否则可能事倍功半。 邓宇规划研究员/财经媒体撰稿人,看懂App评论作家利率并轨改革进度再次加快,LPR新机制的出台恰逢其时,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已采取了降息的策略,紧随美国的降息,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更为普遍。回到国内,LPR机制将进一步促进利率定价的公开透明,加快货币政策疏导疏通,提高利率定价的市场化水平,从纳入的8家银行来看,涵盖外资行、农商行、城商行等不同信贷主体,有利于改善利率自律管理机制,降低不合理竞争行为。LPR新机制对于银行而言,短期的效应不会十分明显,该机制采取的是存量延续旧政策、增量新政策,灵活性较强,利于商业银行进行实践操作。对于下半年信贷市场和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预期,释放了间接“降息”的信号,有助于提升经济活力,应对下行压力,确保6%的增长水平。此次LPR新机制还有一个背景是美国加征关税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贸易战前景并不明朗,同时汇率破7%后中美的汇率战已经开始发酵,疏通国内货币政策传导,LPR新机制将发挥一定的作用。上周股市释放的“降息”信号同样给出了答案,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存在紧张,提振股市信心同样有利于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发挥资本市场的资金融通作用。所以,将当前一连串的政策操盘汇聚在一起,有利于充分理解当前的政策选项。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