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药业,又一个华海药业扬帆起航
国家医保局最新的采购会议要点: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逐步替换原研药市场,过一致性的仿制药赢家通吃!
从4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开始,将促进国内优质仿制药超常规发展。
具体意见来看,一是定期制定并公布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引导企业研发、注册和生产;二是加强仿制药技术攻关,将鼓励仿制药品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列入国家相关科技计划;三是研究完善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充分平衡药品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此举将利好具有一定技术储备及实力的优秀仿制药企业。
有一家仿制药原料药公司上海北卡不得不提。
成立于2003年的上海北卡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十二年如一日致力于抗肿瘤药物原料药的研究和生产。从最初提供技术服务,到如今为全球的抗癌药物制药企业提供原料药品种和与制剂配套的产业解决方案,北卡医药以自己的方式服务于健康产业,凭着专心、良心,成为抗肿瘤行业的引领者。
  北卡医药成立之初,依托中科院药物所研究开发了30多个以抗肿瘤为主的仿制药品种,按照订单进行生产。最开始的北卡,是从几个很不错的抗肿瘤药物前沿产品的订单开始——单价高,利润颇为可观。但由于医药产品的特殊性,研发生产和技术管控要求极高,特别对于一个新公司来说,难免顾此失彼,处处碰壁。等真正生产起来,很多原料都要现款现货,生产周期又很长,短短两个月,北卡就捉襟见肘。
  实验室阶段小打小闹的过了3年,北卡的创业团队意识到:这样做生意,没有目标,不仅人很辛苦,对北卡的长远发展并没有帮助。
  2007年,现任北卡医药首席执行官康立涛加入北卡医药,把这支创业团队从实验室带向了市场。北卡医药没有选择竞争激烈的抗肿瘤药物生产行业,而是选择其产业链的前端——抗肿瘤药物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这一选择,使得北卡成功进入行业蓝海,为企业的快速增长和扩张奠定了基础。
  中国现在已经有7000多家医药类制造企业,行业生存压力巨大。在药品制剂行业,受限于地方保护主义,产品在剂型上的差异化,导致定价策略完全不同。“原料药市场也是药品竞争的关键之一,有实力的的原料药合作伙伴将为药厂的长远发展和品牌竞争力带来巨大的影响。”康立涛说道,“对于北卡这样专注于某个细分市场原料药市场的企业来说,必须在擅长的领域,寻求整合资源包括其他竞争对手的策略和方法,充分占有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成为细分市场中的佼佼者,给我们的客户(药厂)带来终端市场的影响力。”
  北卡医药在创业之初,主要发展方向是在对化学合成技术方面的掌握,研究各种目标化合物的最优合成方法。但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北卡已不满足于局限精细化工产业化生产,而是逐步通过对产品的质量全方位研究,与国内顶尖制药公司合作,通过完整的文件体系,详尽的质量研究和规范研发生产过程的设计,认证生产体系的建立,摆脱无序竞争的化工产品,逐步升级为生产原料药; 同时,北卡大力发展生物酶合成技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提升了行业质量标准。
  “我们开发的高级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在质量和技术上优势突出,多个产品在市场上处于领先,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外高端市场,产品占有率超过三分之二,客户找到我们,就找到了品质和市场的保证,很多抗肿瘤的药厂是慕名而来的”,康立涛这样表示。
  在产品品质上,北卡为自己定下了严苛的指标:从原料药中间体的99.5%的品质,到99.9%,再到99.99%,北卡医药成为同行的质量标杆。由于产品过硬质量,国内多家制药厂商成为北卡医药的稳定合作伙伴和客户,北卡医药在抗肿瘤医药行业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面向未来,北卡医药仍坚持立足上海,做有技术和质量门槛的原料药,打造一个以公斤级和克级产品为主的原料药制造基地; 选择时机并购控股能够有大规模化学和生物技术生产的工厂,利用公司的技术和创新优势,做有更多技术内涵的药品; 利用装备与环保打造行业门槛,成就高端制造业。
  “我们的团队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北卡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北卡公司为此加强了三方面建设:一是进行了薪酬体系的完善和改革,现有员工的平均工资提升30%,超越行业平均工资;二是加强企业内部流程建设和管理,提高公司效率; 三是加强对内培训和对外沟通,与时俱进全面提升团队能力。
  北卡目前在技术和品质上已经确立了领先优势,市场领先是当前的目标。康立涛表示,北卡将利用现有的技术优势,团队优势和品牌优势,一是帮助现有的药厂合作伙伴做强做大,二是自己投入抗肿瘤制剂市场做特色药,更直接的为健康产业服务——以自己的专业和专注之心,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公民之良心,做抗肿瘤领域的引领者。
2018年,尖峰药业的新成员上海北卡医药技术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年度验收。
为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在国内外行业的竞争优势,加快科技创新建设,上海北卡2016年申报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小巨人”培育工程项目并获立项,成为上海市该年度87家“小巨人”培育企业的一员,项目执行年限为2年。
在小巨人培育项目期内,北卡完成了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再认定、松江区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松江区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为优秀,通过了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认证,通过了上海市专利工作试点企业的验收,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申请发明专利12项,注册商标2项,制定企业标准4项,产品检测报告22项,2017年松江区产学研创新项目并获立项,完成了项目预定指标。
历代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替尼类药物及其中间体是北卡的优势品种。为完善现有替尼类产品线,巩固该类产品的经济效益及市场占有率,对仿制药临床前研发热点的替尼类明星品种,北卡除了对最新一代的精准医疗特效药物卡博替尼(Cabozantinib)、色瑞替尼(Ceritinib)等品种原料药中间体进行了研究开发,还重点开发帕博西尼(Palbociclib)和吉非替尼等品种的中间体生产工艺产业化中试和放大,并深入质量研究和工厂产业化实践。此外,北卡还大力拓展了抗糖尿病药物吡格列酮的产业化,以及内源性活性物质帕立骨化醇等其他类产品的开发,为未来发展进行产品布局。
分析上海北卡最近几年的亏损,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前几年国家仿制药市场混乱,很多劣质仿制药拿到了批准文号,大搞价格战,上海北卡这样行业高质量标准的原料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第二,上海北卡开展的科研项目多,科研投入大,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第三,上海北卡没有自己的生产车间,长期租用其他药厂的车间委托生产,成本高。
尖峰药业收购上海北卡后,一次性完成55%控股。北卡医药有多种抗癌药中间体生产技术储备。可很快利用尖峰药业的生产车间形成规模生产并产生效益。
最主要的是国家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加速推进,会让劣质的仿制药自动丧失注册文号,让北卡这样优质的仿制药生产厂家获得最大的发展机遇。
8月3日,尖峰集团发了几个公告看出,第一,上海北卡已经盈利。 截至 2018 年 6 月末,上海北卡合并资产总额 12828.90 万元、负债总额 3346.36 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 9482.54 万元。2018 年 1-6 月合并营业收 入 8505.53 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 557.63 万元。
第二,上海北卡增资扩股,每股11元,收购的众望药业原股东吴江1000万参与认购,说明对上海北卡的看好。
第三,上海北卡收购众望药业,安徽众望将成为上海北卡的全资子公司,北卡将利用安徽众望的厂房、建设用地,规划医药中间体、原料药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尖峰药业在安徽建立化学原料药基地的总体布局:将农药类和初级医药中间体布置在安徽新北卡化学有限公司厂区,原料药类和高级医药中间体布置在安徽众望厂区,能充分利用安徽众望的厂区、公用工程设施、质量管理体系等优势,加快尖峰药业安徽化学原料药基地的建设进度。收购安徽众望还有利于拓展上海北卡现有的中间体、新材料等精细化学品业务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进一步延伸并完善产业链,巩固其市场地位。
8月3日,尖峰集团公告,拟投资五亿元在金西建设符合欧美 GMP 要求的年产20亿片固体制剂制造平台。目标是目以国际仿制药作为切入口,对提升尖峰药业制剂的装备水平和制造能力、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品结构和参与国际竞争。
我们从2017年年报看到,尖峰药业2017年出口增长百分之28,此外公司布局了三个国家一类抗癌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收购上海北卡,可以快速做大仿制药,未来的尖峰药业,有可能是下一个华海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