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淘股吧]
太劲爆了,晋江鞋王安踏去年营收623亿,成为中国第一大体育品牌,不仅是国内的老对手李宁(275亿)的2倍还要多,更是超越了国际运动品牌耐克(521亿)。
网图


安踏的发展也太快了,创始人丁世忠也已经身价445亿,蝉联了厦门首富。
“要做世界的安踏!”
丁世忠早就说过这句话,但是,直到今天,人们才知道它的分量。
可能很多人都没注意,很多平时熟悉的高端时尚品牌,早就已经被安踏收到了麾下,比如:FILA、始祖鸟、威尔胜等。
有人说安踏拿到了爽文剧本,从一个晋江的小作坊,成为现在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拥有20个体育服饰品牌。
年初,收购的亚玛芬体育又在纽交所挂了牌,目前已经拥有了两家上市公司.
“安心创业,踏实做人。”1991年,丁世忠给自己的公司起了“安踏”这个名字时,不知道有没有想到今天。


特步的丁水波之所以想要开一家制鞋公司,是因为他有一个同学,家里有制鞋工厂,因此自己也成了成了一个老板,所以他也想试试,而他的这个同学,就是安踏的一把手丁世忠。
福建晋江真可以说是中国鞋业之乡,丁世忠创办了安踏,同学丁水波不服气,就开了特步,丁明亮建立了德尔惠,丁思强发展了美克。
都姓丁,都是搞鞋子的,目前看还是丁世忠更胜一筹,从发展轨迹上看,丁水波的特步也一直在跟随安踏的脚步。
网图


就比如现在安踏的买买买大收购,特步也随后开始了多品牌王国的建立。
丁世忠曾说:“要想做一个国际品牌出来,没有30年的沉淀是很难的,但是,通过收购完全可以实现快速飞跃。”
本着这个指导思想,丁世忠就开启了买买买模式。
2009年,百丽旗下的FILA正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就被安踏看上了,虽然业绩不好,但是,FILA的品牌定位是安踏所需要的。
国际、高端、时尚、体育、功能性,这些都是安踏收购品牌所看重的要素。
安踏花了4.6亿元,一次性买断了FILA在大中华地区的商标使用权、专营权,干脆利落。
作为一个高端时尚类运动服饰品牌,进入中国后,FILA有点水土不服,但在被安踏收购后,却是爆发了。
安踏收购后,让设计师们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在款式上迭代,主打“老爹鞋”的爆款潮鞋,打动了一大批追潮流的年轻人。
同时,在经销模式上也作出了重大的改革,从经销商手中收回了经销权,改成直营模式。
网图


从员工培训到门店装修,再到后期的经营策略,全部由公司总部统一实行扁平化管理,这让运营更加高效。
一剂猛药果然奏效,FILA高速爆发、快速成长,销量迅猛暴增,很快就从亏损转为盈利,成为高端运动鞋类的领头羊。
这一收购策略,也让安踏在2011年成功地超越了李宁,登上了全国运动品牌的冠军宝座。
接下来,安踏更是物色并收购符合公司战略的品牌。
网图


“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丁世忠相信,以安踏的销售渠道和终端,可以盘活收购的品牌。
他认为:“当下大体量的国际品牌存在的问题,就是没办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单一品牌具有劣势,而多品牌经营就可以很好地把握新赛道、新品类的增长机会。
网图


2020年,安踏做了最大的收购动作,收购了同样处于亏损状态的、拥有多个高端品牌的亚玛芬集团。
外界都说买贵了,这将是安踏最昂贵的错误,然而,丁世忠却认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
亚玛芬果然不负所望,业绩飞起,并在2024年成功上市,成为与“安踏集团”一样重要的“驱动”。
因此,安踏的未来,仍会是买买买的节奏,安踏的品牌池也会有更多的品牌进入。


看似无脑买买买,其实,安踏是有着自己的侧重点和明确目标的。
“以功能性为核心的品牌,丁才看得上。”
首先就是“重功能、轻设计”。
丁世忠认为,靠设计赢得市场的品牌,会受潮流的影响,出现较大的波动,而以功能性为主,才是体育服饰最应看重的。
当年,他看中FILA,也是看中了它的时尚属性背后的专业运动功能属性。
6个亿果断拿下这个亏损品牌,也足以说明了丁世忠眼光独到,而FILA之后的表现和贡献出的业绩,也是最好的证明。
同时,安踏的猎物不只是像FILA这样的国际品牌,更是一些有着独立设计师的小众国内品牌。
网图


不仅如此,安踏还积极地发展自己的设计部门,先后在日本、美国、韩国设立了鞋类和服装的设计中心。
而且,在设计中,也是重视功能性,这些设计中心的成立为安踏拥有产品创新的能力,提供了理念和技术上的支持。
然而,品牌收购回来,也不是转型成功就能一劳永逸的,出现阶段性的乏力,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比如FILA,在迈入200亿的规模后,就出现这样的情况,营收一度严重下滑。
针对这样的情况,安踏反应迅度,能快速做出系列性的调整。
2023年,安踏就对FILA加大了针对精英阶层的运动服饰的投入,聚焦网球、高尔夫等细分领域,进行深耕和细挖。
在经营上,也是不断改进,关闭低效门店,增设高端商圈门店。
经过一系列的组合拳,FILA的销售稳定下来,并强势回温,创下了安踏最大的营收分类100亿。
丁世忠的多品牌战略十分成功,多数品牌保持增势,满足了市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为安踏打下了大好江山。
网图


安踏的理念很好,它强调回归专业运动属性,在材料科技上多有发力,强调服务大众消费人群,并重品质和价格。
安踏的产品线有两个顶层架构:“专业的产品研发”“精细的产品矩阵”。
从产品的研发层面看,安踏在科技上是领先的,配合同样领先的设计能力,就是安踏产品的硬实力。
同时,安踏还拥有国内独一无二的奥运资源,凭着为28支中国国家队打造运动装备的经验和实力,安踏拥有了3000多项专利。
作为一个服务大众的服饰品牌,把专业、顶尖的科技应用到大众都能消费得起的产品上,一直是安踏倡导和思考的内容。
当然,这也是它能拿下大众运动服饰市场大量份额的原因。


2023年,丁世忠卸任了安踏CEO,只保留董事局主席一职,结束了29年的COE生涯。
原因是,他要打造一支“懂生意,能带队伍、打胜仗、具有高抗压性”的干部队伍,要一支以结果为导向、能高效执行公司理念的干部队伍。
网图


他觉得现在的市场有很多新的增长机会,因此对高、中层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原集团CFO赖世贤、专业运动CEO吴永华、集团总裁郑捷,成为新调整后的三大CEO,他们也是安踏执行董事。
丁世忠的这一举动并非要退休,而是从具体业务中投身,从更高维度上去展望未来、把控大局。
“2023年,我们整体跑赢了”,集团的整体表现,为丁世忠增添了更多的信心。
网图


多品牌战略也成效斐然,两大主力品牌,安踏营收303亿,FILA营收251亿,单只是这两个品牌的营收合,就超过了耐克中国的营收521亿。
除了多品牌战略,安踏还重视DTC(直面消费者)战略,丁世忠还将直营能力看作是重要的竞争力。
2020年安踏启动了DTC模式转型,实现了“人、货、场”的打通,成功地让安踏具有了“灵活性”。
早先,安踏采用的是常见的大批发商模式,为了保证统一形象,过于强调标准化,但这就不能适合当下追求个性化的时代。
直面消费者的直营模式,是安踏“变灵活”的第一步。
网图


不同的市场具有不同的实际条件,不同的需求,就要有更灵活的策略标准。
安踏在执行DTC战略时,把门店划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竞技场、殿堂、精英、标准和基础,从空间设计到商品排布都是不一样的,以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
“这些相当于把安踏拆分成了不同的小作战单元,更能适应渠道特色,也更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这样,不仅对门店经营更有利,还能做到渠道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安踏品牌的CEO徐阳曾这样说。
换个角度想,无论是多品牌战略,还是DTC战略,最终的着力点,其实都是如何更好地适合市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同时,安踏在2023年又再次重提了“大众定位”,也是满足消费者,适应市场的变化的表现。
安踏尊重了市场规律,市场也回报了令人满意的业绩,让安踏光芒四射。


2023年,安踏还官宣了篮球产品代言人:欧文。
徐阳表示,之所以决定和欧文合作,原因在于双方对商品的定位相符。
欧文说:“希望自己的鞋,是所有人都买得起的球鞋。”而安踏的理念则是:“为消费者提供可负担的优质产品”。
双方不谋而合,安踏“品牌向上”做好商品,但策略回归“大众”,面对的消费者是普罗大众。
不仅如此,安踏还要做“世界的安踏”,为此丁世忠还拍板成立了东南亚国际事业部,进行全球化多品牌运营及资源整合。
他说:一是要让国际优秀品牌的价值落地中国;二是将安踏独有的商业模式,赋能到全球;三是让安踏的文化(开放与包容)被世界认同。
网图


安踏接下来,还是会继续买买买,因为今年3月,丁世忠公开表达自己的思想:收购潜力品牌,用安踏的优势,打造一个世界性体育集团。
收购优秀品牌,对安踏来说是已经实践证明的好的战略。
通过对优秀品牌的收购,不仅可以直接提升安踏的品牌价值,更是可以将个人IP落地到商品上,为商品赋能。
安踏的两个战略以及管理层的调整,最终指向都是业绩表现,它通过收购一系列国际化品牌已经成功地走向了国际市场,保持了连年持续增长的态势。
网图


丁世忠称:未来十年,安踏将以“安踏集团+亚玛芬集团”双轮驱动,推进全球化进展。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大卫说:“品牌就是一种类似成见的偏见。”
安踏正是利用了这种偏见,让自己实现了丰富的“多面”。
花了220亿元用于收购大量海外中高端品牌的安踏,是否能走向世界,做了30年鞋子的丁世忠,又是否能实现自己心中最大的梦想:打造世界级品牌,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
参考资料:
21世纪商业评论:《手握485亿现金,晋江鞋王收购不停》
市界:一年狂赚102亿
极致零售研究院:安踏转型DTC模式:为何从“批发型零售”走向“直营型零售”?
作者:孙妮儿
编辑:一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