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价关系人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主要还是几个问题比较集中。[淘股吧]

1.是放量好还是缩量好?

2.由第一个问题延伸出来是放量上涨好.还是缩量上涨好?

3.放量和缩量。他的节奏在哪里?

4.龙头和非龙头的放量与缩量有什么不一样?

5.放量和缩量,与一致与分歧的关系在哪里?

养家老师的语录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他基本不看技术面,但是会从量价关系去揣摩场内场外资金的心理变化。那今天我就说说我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理解。

纯粹的短线其实就是一个投票机。有的人只有一张票,而有的人却有很多张票。最终他们的目的都是投票出来一个市场龙头。

备选的龙头有很多。他们都在发表自己的演讲来吸引票数。底下的听众,可以选择把票投给你,也可以把票抽回来。但无论是投票还是抽回来都代表一种关注。

所以这里一个基本的道理就是一个票的人气足不足,完全可以以成交量来衡量。

量能是投票的过程,而价格是投票的结果。这是全文第一句核心。

举个例子,爱仕达



2月2号。爱仕达历史天量大阴线。天量这意味着这个票的分歧,前所未有的大。看好的人跟不看好的人都很多。但最终的结果,是不看好的人赢了,因为股价下跌了嘛。

第二天来了个缩量跌停。这我个缩量是什么意思呢?意味着更分歧小了,但分歧的结果是下跌。

后续一直缩量。但是涨跌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投票的人越来越少。正所谓少数服从多数,原作者南瓜鱼。嗯大资金的力量就是比小资金大。那么大多数人商谈出来的共识,是无法被少数人推翻的。而大多数人商谈出来的共识就是下跌。

少数服从多数。这句话其实才是短线的真理。

而你反过来看恒久科技



他到顶部之后,发展的路子跟爱仕达差不多。但程度没有爱仕达那么糟糕。

直至2月7号。股价上涨量能比前一天大。量能放大了,就说明有一批新的投票者来啦。股价上涨了,说明这一批投票者投的是上涨票。票数很多,超过了投下跌票的人。

也就是说这里趋势扭转了,所以后续再涨了一天。

但2月8号晚上突然来了个大利空,违规减持收了个警示函。

其实这个警示函的实际意思就是罚酒三杯,口头警告,下次别干这样的事情了。

但利空消息压倒了做多盘,直接扭转了态势。本来还是吵吵闹闹,大家因为这件事儿达不成一致的意见,虽然上涨的意愿正在取得优势。

因为这个事,所有人达成一致,下跌。

从后面的量能和价格发展情况来讲,有少数人不同意这个结果的,但大部分人已经商议出来的结果,小部分人推翻不了。

这比较简单的盘口语言。

k线和量能共同组成了量价关系,有时候细细的看真的很有意思。像两帮人在打架一样。

所以你看汉王科技的2月14号和2月15号,增量资金成功的扭转了一直缩量的态势。而2月14号就是一个转折点。



看2月14号的分时图,早盘两次直线下杀后直线拉起。这就是两次激烈的会议,其结果就是扭转了态势。

所以说如果你以一个微观的视角,只关注分时图的放量情况是红柱还是绿柱。那么你根本就握不住真正好的票。

所以,情绪的好坏,个股的预期,逻辑,资金的态度。都会反映在量价关系上。但这个反映是有一点滞后的,还是需要你有一点儿预判。

但这个量价关系在微观层面的表现,就是一个竞价的弱转强。这个弱转强,属于大多数人再一次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因为竞价结果本身就是场内和场外资金都一致认同的初步结果。

市面上有一些书把盘口语言说的特别复杂,其实股市的原理就是心理博弈,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细心和敏锐程度。这又不是数学,还需要逐笔还原去计算统计。这也是为什么强调盘口越来越不重要的原因。

同理,连板个股的第一次加速。是最安全,最有确定性的一次买点。

原因就在于,前面的放量上涨其实都是分歧的,只不过分歧的结果是多方占据上风。而加速,就是大家都一致性看多了。这就属于一个转折点,叫做主升期的分期转一致。

所以很多老师简单的认为价格上涨就是一致,下跌就是分歧。这是相对失准的。分歧和一致必须得加上量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以一个马后炮的方式,说一说浙江建投

它启动于2月7号,头三个板是很正常的,都是主力资金引导的。这个阶段是谈不上博弈或者量价关系的影响。


而一进二相反,很多一进二得面临量化资金的抛压。而且如果主力资金拉个首板只是试盘的话,一进二大概率就会失败。

一进二天然成功性低就是如此。因为一进二大部分个股没有辨识度,有量化,又不看逻辑。而首板又注重逻辑(首板套利除外)。

而浙江箭头的四板,就是讲过的接受市场的考验。



四板的位置,早盘的下杀其实就是前期引导的主力资金出货。下午的时候被新进的主力资金选择拉起来了。你看,这又是一个投票的过程,成交量放大,股价上涨。这是一个分歧很大的涨停。

结合分时,他是下午涨停的,又是放量分歧的。所以第二天的结果大概率就是低开的。

你要去琢磨这个群体心理,浙江建投这个实际情况如果2月11日那天开的太高容易导致什么情况?

在昨天放量分歧的情况下,当天基本全天水下,拉涨停又是深水拉起十几个点。如果第二天高开,水下承接的资金浮盈接近20%,兑现欲望是比正常涨停的票大很多的。

所以低开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高开就大概率会有一个放量的过程。说得再直白些就是,高开会可能会导致分歧延续,抄底承接的资金兑现欲望大,低开反而持筹者反而会偏向再看看,因为昨天早盘承接的资金,哪怕第二天低开也有浮盈的。

这里低开迅速往上打的过程,一旦分时放量回到水上,就是高确定性的一个买点。有效拉升到水上,这说明今天还是投多方票的人多。

那么浙江建投五板那天,表象是一个弱转强。但你看量价关系。五板当天比昨日是缩量的,价格是上涨的。

缩量代表分歧程度减轻,价格上涨这说明依然是投多方票的人更多。当你确认了这个,那么回到水上,半路,打板都是买点。

这里又要延伸出一个预期的问题,很多老师也问过我这个预期要如何建立?

那么当你看见了浙江建投的四板实际情况。水下拉起的大长腿,下午秒板。就都是弱的表现,而且还放了比昨天大好几倍的量。

那么明天走弱的方式无数种。走强的方式唯有一种,就是弱转强缩量上板。只有出现竞价的弱转强,并且上板缩量。这才能算走强。

但假设这个票第二天就是高开呢?或者说弱转强的幅度很大,比如最后几秒钟,竞价从从-4拉升到了4,这里极大概率可能就是骗炮,因为这样的情况,只有打板才是最稳妥的。

那么继续看浙江建投的六板,开的非常高,但是符合预期。因为强者恒强嘛。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开板漏单了。这里又走弱了。正常的预期就是一字延续,继续缩量。这才符合强者恒强。

包括6进7当天的竞价强度也弱了。所以当天就是一个强度到达了高点后开始自然回落的过程。6进7当天天的第一次封版,量能是不够的。竞价金额和走势也没有达到弱转强的标准。所以午后的炸板是大概率会发生的。

这里的逻辑,和我2月10号判断宏鸿博份尾盘会炸版的逻辑是很相似的。

那么浙江建投2月16号的反包,就非常的健康。因为量能对比昨日更大了。

因为2月15号的状态是分歧下跌,炸板后往下走的。

但2月16号又出现了弱转强秒板,但量能不够,随后炸板补量。只要量补的差不多,理解力也到位了。不需要等待回封就可以上车。

当然了,这个不需要等待回封就上车,还是带预判的。所以实际情况你还得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和个股的地位。如果你追求确定性,只能打板。那么2月16号的情况对比昨日,当天就是一个更大的量能,2月15号。2月16号的分歧其实比昨天还大,但分歧结果是上涨的。

要扭转第一次的分歧下跌,那么第二次分歧必须要放更大的量,才能转为分歧上涨。才能说是一次坚定有力的扭转趋势。如果量能稍小一点,其实也还算勉强。但是小太多的话必然不行。这个程度就靠自己的经验了。

如果第二次没有放更大的量去分歧,意味着没有扭转第一次的分歧下跌的共识。那么这个下跌分歧的共识会被加强,变成缩量下跌。就会演变成开头的爱仕达那样。


主要是连板的放量节奏,高位和低位的放量区别,量能与辨识度的关联。

先说辨识度这一块。

辨识度这一块,之前也简单讲过,就是超级干货系列里面的选美理论。

辨识度,如果非要以一个拆解的角度讲,我觉得就是逻辑+量能+节奏。

那么一个票,需要怎么样的量价关系变动,才能获得高辨识度呢?

比如大港股份

首先呢,板块要出一个龙头,肯定是要有一个比较重磅的题材为基础,来引爆的。这个就不多提了。那次主要就是漂亮国的芯片制裁,激起了国产替代的热情。

那么8月2日,大港首板之前,其实和西安饮食二波之前一样。主力资金是经过了一个月左右的试探的。这个时候,个股完全谈不上什么辨识度。

大港8月2日的首板质量比较低,放了量,几乎是个地天板拉起来的。早上拉起来十几个点,是非常明显的主力行为,这里不是市场合力所致。因为市场合力的上涨,呈现在分时上很多都是呈现N字结构,可能涨一块钱,跌三毛,墨迹一会继续涨。是一浪一浪的。

二板也是一样的,质量比较低。因为这个弱转强引导的痕迹也非常明显,缩量太多。才有后续的尾盘炸板。这个炸板,即是主力资金出货的行为,也是一种补量。

因为首板不是正常的板,是个振幅巨大的板,振幅大的涨停,意味着获利盘比正常的涨停要多很多。这些获利最终都会变成量能释放出来。

到了三板,竞价又比二板强了一个档次。又是个缩量秒板。这里就出问题了。

首板振幅大,获利盘多。那么二板就需要正常释放一下。结果并没有良好的释放,而是通过尾盘炸板漏单的方式去释放这个获利盘,这是不太健康的,比较吓人的。

已经可以确定,首板是被低位的主力资金捞起来的,二板又是被主力资金引导的弱转强。三板又是被引导的弱转强。

首先要明白一个点,弱转强,都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弱转强常见伴随的就是最后一分钟,甚至最后十几秒无数大单往上推。正常来说一个票强,大概率会继续强。一个票弱,大概率就会继续弱。屌丝逆袭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多见。特别是低位弱转强。

三板这里继续弱转强缩量秒板,是一种病态的强。因为这样的话,筹码结构就有问题,因为主力资金拥有的筹码就太多了。前面两个板都是人家引导起来的,第三个板的竞价可能也是人家引导起来的。如果这个位置,主力资金不出货,那四板只能开一字了,等一字的时候主力资金再砸,那就不一样,极容易废掉。

所以大港三板为什么放了个这么大的量?很简单呀,早期的主力资金出货了。

三板当天的分时图,很激烈的。早盘弱转强这里的成交,可能只有一小部分是老主力资金再买,更多的是在卖。其余来接力的都是被各种新闻、逻辑吸引来的各路资金。反复炸开,反复封。这都是资金出货的表现。

当天放了很大的量,主力资金趁着正在风口,流动性极佳,走人了。各路游资和接力资金进来接手了。

要记得,首板的放量涨停,通常情况意味着浮筹太多了。主力资金筹码不够,大港你看就是这样,启动主升浪之前反反复复拉那么一两个涨停,然后继续压下去洗。和西安饮食10月份的走势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首板放量的,往往不是接力的好选择,里面的核心逻辑就是这个。

那么走到3/4板的位置,主力资金货多,盈利也够了。他肯定会找流动性最好的时机跑路。大资金要跑,首要的就是流动性,而不是价格到底在什么位置。一字跌停受伤最大的还是主力资金。

所以正常连板的票,走到这里都会放个量,如果这里都不放量的话,后面大概率就是开板就死了。

现在是已知大港3板放量,是因为主力资金出货,游资进场接力。那么按照一个走强的节奏来看,第二天这里应该怎么样?

当然应该缩量,也就是进入到了,个股连板的第一次加速这个节点。缩量涨停就是加速,就是一致。之前也说过,个股的第一次加速,是最后一次,也是最安全的买点,里面的原理是这样的。

3板进来承接的人,都是看好这个票的,但是反复炸板,慌不慌?很慌啊!反复炸板就是走弱的表现。

如果第二天来个低开,会怎么样?

当然是卖啊!

低开说明什么?说明潜在的买盘他就不愿意来,或者说不够多。那么场内资金看到了这个情况,当然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先跑为敬了。

这就是所谓的,释放分歧。释放分歧是在第一次大的分歧,才叫释放分歧。高位的放量分歧,那不叫释放分歧,那叫分歧加大。

因为最大的砸盘,就是前期主力资金,在3板位置砸掉了。

3板放了量,做了一次充分的筹码交换,做空盘的筹码都给了做多盘。那么到了4板这个节点,场内资金大多都是做多盘,做多盘是希望继续涨的,如果走强,自然砸盘的人就比3板的人少很多。

所以,4板要走强的路径就是必须缩量往上涨。其余任何不及预期的情况,比如一个大低开,场内资金心里就会咯噔一下,潜在买盘不够!让我先跑!毕竟跑慢了可能会挨最毒的打。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西安饮食的4板。

所以你看,在这种放量节点的连板,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第二天开盘高开,只要确定股价高开就是好的进场点。

再往后看,大港股份第二次兑现,8月9号的节点。

这里危险吗?其实事后来看,危险相对小。因为放量没有超过3板的位置。说明这里大概率是一次偏向良性的分歧。

8月10日,是个股第二次加速,这个买点就比较危险,纯靠头铁。

这里你就要去理解,第二次加速的危险在哪里。

第一次加速,可以说是市场达成共识。

第二次加速是龙头专属的事情,非龙头不可能出现。

第二次加速的核心逻辑是,这个票进入了纯粹的情绪博弈,意味着,随着上涨,做多资金已经逐渐忽视了风险。

第二次加速,可以理解成一对离了婚的夫妻又复合了。不管因为啥原因复合,反正肯定和新婚燕尔的新人不一样的状态。

别看8月11日涨停了,但真就是神仙才拿得到尾盘那个涨停。

从大量的经验总结来看,第二次加速参与的资金,是最坚定地做多盘,是最不怕风险的。

从大量连板龙头的走势去总结,第二次加速往往就是赶顶。

因为做短线就四种人。

1.最先的引导资金。

2.最敏锐的跟随资金。

3.情绪博弈者,也叫博傻者。

4.最后买单的人。

分别也对应了板块运行周期。发酵确认,主升,震荡,补跌。

123都能赚钱,赚的就是4的钱。

从这个节奏看,大港的1、2板。就是最先的引导资金。干的是发酵确认的事情。

大港的3板,就是引导资金出局。4板当天的走势决定是否出现主升。

4、5板个股进入主升,分歧最小最安全。

7板就是纯粹的情绪博弈,也就是所谓的上涨惯性了。因为6板这里吃了主升浪的资金已经开始分歧了。

到后面就进了高位震荡的节奏。

高位为什么会震荡呢?

首先这个票,因为图形的高度,天然给所有人一种畏高情绪。最凶的连板期已经结束了。但人气还在这里凝聚,持续的震荡,也是龙头的专属。

比如浙江建投有这个时期,竞业达也有,中通客车啥的,其实都有。

震荡的时间越久,通常来说,补跌的力量就会越小。

换手板越多,震荡也会越久。

比如国脉,就撑住了一天,马上A杀。当然这也和板块节奏有关。

比如汉王,能撑住这么久的横盘,其补跌幅度就相对小一些。

因为横盘本身就在消耗抛压。

当然啦,股市千变万化,也不能拿某一个特例来说事。但总的规律就是这样的。

这里说的是比较好的量价关系。下一期会说那些比较差的量价关系连板。暂时只想起一个宝塔实业是非常差的那种。

综上所述。

一个票放量,到底是分歧释放,还是分歧加大?首先要看分歧的次数,分歧的位置。

因为高位的第二次以上的放量分歧,往往是见顶的表现。

非常明显的就是宝塔实业8月17日和8月18日。地天板接一个小天地板。

任何人也不能说,这里是分歧释放吧?

所以,一次放量分歧,到底是见顶的表现,还是走强的表现。单纯揣摩一连串K线的量价关系,是可以分辨出来的。

等你分析的多了,形成了知识,看股票的时间就真的很短了。

10秒钟你就能判断一个票大致的好坏。


接着上一回文末的宝塔实业讲。

宝塔实业这个票,第一波涨停5月25日启动的时候,之前是有资金在运作的。

你看他启动前,走一小段时间,就有一个涨停。

大港股份启动前也是这样。

川润股份、西安饮食、南天信息10月那时候,都是这样的。

事实上有非常多的票,会出现这样的强试盘。往往启动成功,涨幅是非常大的。因为后面会有源源不断的利好消息推出来。

铺天盖地的发酵。


宝塔实业启动于5月24日。

当天那个首板,其实不健康,很明显被一些老庄,或者潜伏资金砸盘了,首板盘中出现了漏单。

第二天,主力资金格局非常大,从竞价就开始硬顶了一个一字板,尝试走加速。这一天依然不乐观,收了个放量T字,又是被潜伏资金爆头了。

在这种低位的情况下,发生这样的事情,从技术面上公平公正地讲。是中性的。

凡事皆有双面性嘛。之前讲过,低位放量,得看最终结果。如果当日结果是涨的,这里就算有效释放了抛压,利于第二天的接力。因为抛压盘更少了。如果当日结果是跌的,那就不太好,这就叫被爆头了。

但从不好的一方面讲,虽然次日的抛压盘低了,但潜在买盘也低了。这里可以预见的就是,明天的量能极大概率会缩小。股票都是放量后缩量,缩量后放量,这是规律,就像人的呼吸。

那么第二天这个T字虽然成功回封,但叠加情绪面来讲,就是走弱了。

因为人做短线的情绪就是这样,最强就是一字,其次是早盘的秒板,然后就是5分钟内涨停的。最弱就是炸板、尾盘回封、尾盘涨停的那种。从情绪面上来说,一个票的走势越是主动,就越强。这个主动性一看涨停时间,二看封单数量。

对于这个票来讲,大T字是走弱的表现,是分歧很大的表现。

这里你要明白一个心理,这个大T字去承接的资金,无论他是什么模式,无论是什么买点。其根本的愿望,都是去博弈明天不再分歧,直接缩量加速上板。

那么明天要走强的话,就两个选择。1是分时弱转强,2是竞价弱转强。

竞价弱转强并没有发生,第三板的竞价量连2000万都没有。这里是很多敏感的接力资金的卖点,所以开盘就下杀。

他走了个分时弱转强。

分时弱转强这个东西,算得上是逆转,因为竞价的弱转强是可以被刻意引导的,但分时的弱转强就很难刻意引导了。

所以分时弱转强这个买点,除非你晚上复盘选出来这个票,做好了交易计划,不然你肯定买不上。

第二波,八月初那一波6连板,就不健康。

短线接力的核心理念,就是趁着分歧买进去,无论是半路低吸点火还是打板,都是期望第二天加速。所谓买在分歧就是这样,卖点就是卖在第二次分歧。

这个票一路分歧,一次加速都没有,一路各种炸板。这是不够强的体现,也是人气足的体现。

会不断的有选手源源不断去接力。

但一张一弛才是正道,高度越是向上,放量也会越大。8月17的走势很出人意料,但第二天没有给到溢价,说明就结束了。

特一药业。11月底的行情,那时候应该很多人都参与过这个票。

重点在于11月22号的量能和走势。

当天,特一小高开兑现,出现了核按钮,尾盘有抢筹,导致回流。但尾盘的量能太小。

首先得清楚一个规律,任何票都是这样的。那就是早盘放量大,尾盘肯定放量小。特一当天的走势其实很不错,是一个被动承接优秀的表现。

当日分时,特一成交量最大的地方,都是核按钮直线下杀的地方。这叫被动承接,没有跌停就说明承接合格。

最难得可贵的是,断板的走势没有放多大的量。没有超过11月11日和16日两天的量。这又是一个承接健康的表现。

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搜一搜那些断板后放巨量的票,其实往往结果不会太好。比如浪潮2月16日,比如中油资本的12月16日,比如以岭药业12月8日。都是高位放历史天量。

市值越大的票,在连续涨了一段时间后放出来一个历史天量,往往后面的预期比较低,市值越大越有效。除非板块是主线,且没有明显退潮。

判断的时候,除了看量能,还需要看板块的配合情况和未来预期。所以说,股市这玩意,很难以一个量化的角度去分析。而量化资金,对量价关系的倚重是非常非常非常大的。

要理解一个事情,吸筹需要放量,出货也要放量。

所以,断板当天,如果放了很大的量,那必然就是主力资金出货,连分时图都不用看。

断板当天放大量,第二天第三天,当然就会缩量呀。因为最大的最团结的资金已经出去了,正常情况下后续是很难保持这种量能的。除非有新的抄底资金进场。

比如说华脉科技,3月3日,其实里面的主力资金已经完成了出货的动作,历史天量T字板。该承接的资金,都去承接了。

第二天可以说必定是缩量的,结果一个大低开闷死跌停了。

3月7号的走势,反核资金的量能跟上了,解放3月3日那批套死的资金,所以才会出现逆转的放量。那天能不能跟着反核呢?

其实当你看到量能跟上了之后,是可以参与反核的,这种反核比较安全,因为已经有很多资金前赴后继去了。你就是跟在大佬后面喝汤的角色,比较安全。

但后续3月8号,9号的量能又出问题了。缩量不拉升。看分时,两天的分时都有资金点火,但没有资金跟随。

这不就很明显了吗?

有点火资金,没有封板资金,量能当然会缩了。这就是不太健康的走势。所以看清楚这一点之后,3月9号或者3月8号的尾盘就该走了。

后面一路缩量,根本没有增量资金来参与。

股市就是这样,赚的钱都是增量资金带来的钱,第一波增量资金赚第二波增量资金。所谓击鼓传花就是这样,不单单是短线。

特一的11月23日,是一个缩量跌停。结合以前的知识点,你可以判断到这里是一个分歧很小的下跌,就是内盘外盘都觉得要跌。所以内盘拼命抢跑,外盘不接。自然就会出现跌停排队。

那么到了11月24日,就反转了。

你得清晰地意识到,这里通过量价关系去判断,是反转的,不是单纯股价,而是量价的反转。25号跌停的位置,其实就是低吸的承接资金的成本线附近。

这一天看分时,是反包失败的,次日的正常预期就是比较低。

但你看日线就不是这样了。

今天的量,超过了11月22日破板那天的量,还是上涨的。

说明承接资金的力量,是大于出货资金的。日内已经形成反转,只是有没有反包涨停,其实重要性就不那么大了。

特一的25号,接了一个跌停,但对比上一个跌停,是放量的。盘中是出现多次反核的。

这里更像是一个顺势甩掉浮筹的行为啦。游资的合力,洗盘就是这么凶悍的。特一23,24,25的量价走势,很像中通客车的2022年7月7号。异曲同工之妙简直是。仔细看看中通客车6月21号断板那一天的量价关系,对比举例子的特一,简直是一模一样。

而中通客车7月19历史天量跌停,是因为盘中突发利空。

从量价关系你也能知道,这个利空基本毁灭了多方信心,才会出现一个历史天量级别的下杀。

因为有利空消息的佐证,这里你就能很容易确定,是出货了,抄底的都是憨憨。

大结局

觉得有用的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