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最强的板块就是合成生物方向,而且是越走越强,直到今天,当前市场最强的仍然是合成生物,今天一挑二,完美PK了老主线的AI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现在的合成生物和年初刚启动的低空经济板块非常像,时不时就有新面孔的涨停板冒出来!像今天的富士莱也走出了连续两天20,播恩集团两天两板,今天缩量一字板!这些像极了当时低空的龙头万丰奥威被激活之后,莱斯信息中信海直这些随后开始暴涨模式![淘股吧]

事件驱动:

1、5月4日,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合成生物创新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借助微生物发酵生产普通分子量的透明质酸,把成本从每公斤几万元降到每公斤几百元,实现了透明质酸大产量推广应用。
2、4月26日中关村论坛年会上,谭天伟院士表示,合成生物是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要的新赛道和新业态。由国家重要部委联合研制的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有望在近期出台。
3.今年4月14日,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揭牌。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合成生物学产业的发展,于2023年9月发布了《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 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明确了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展新质生产力,合成生物新赛道未来可期。合成生物技术具有“颠覆性”,合成生物产业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一切的生物制造的起点,就是合成生物学,他是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为什么他如此重要?

一、合成生物是什么?

合成生物学是以工程学思想为指导,对天然生物系统进行重新设计与改造,同时设计并合成新的生物元件、组件和系统的学科。从广义的产业分类来说,合成生物可被界定为以生物基材料替代化石基材料、以生物技术路线替代传统化工技术路线。



合成生物学的实例:

能利用大肠杆菌生产大宗化工材料,摆脱石油原料的束缚;酵母菌生产青蒿酸和稀有人参皂昔,降低成本,促进新药研发,工程菌不“误伤”正常细胞,专一攻击癌细胞:创制载有人工基因组的“人造细胞”,探究生命进化之路,利用DNA储存数据信息并开发生物计算机......作为科学界的新生力量,合成生物学进展迅速,并已在化工、能源、材料、农业、医药、环境和健康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合成生物制造相比传统化工三大优势:

1.合成生物制造原材料可再生,制造过程中反应条件温和,有效降低碳排放。
2.生物制造相对化学工艺能耗成本降低,且菌种能够实现迭代优化,因此部分精细化学 品仍具备显著的降本空间。
3.合成生物制造研发经验和设备可共用,拓品空间广阔。

二、超万亿美元市场规模

合成生物学市场呈快速增长态势,有望在未来几年达到数百亿美元的规模。根据不同分析报告统计数据,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有望保持 20%-30%的年复合增速,麦肯锡预测 2025 年合成生物学经济影响达到 1000 亿美元


到2030年之前,合成生物产业将带来超万亿美元的经济影响,年复合增长率26.5%!

三、政策加持有望助力行业高速发展


1.《杭州市支持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最高达1亿元,力争实现合成生物“研发—转化—产业”协同发展。
2. 11月1日,江苏常州发布《常州市关于支持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规模20亿元以上的市合成生物产业基金,常州合成生物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
3.《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旨在推进合成生物高端生物制造。
4. 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四、产业链以及上市公司梳理

根据产业关键环节,合成生物学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

1)上游:产业链上游为行业提供关键的底层技术(基因测序、基因合成、基因编辑等),属于工具型企业;
2)中游:产业链中游为行业提供生物平台,属于平台型企业,主业涉及对生物系统和生物体进行设计、开发和改造等,此类公司专注于菌株设计和改造,为产品型公司提供合成生物的研发外包服务;
3)下游:产业链下游为产品应用型企业,此类公司专注于目标产品的合成及关键技术突破,需要具备从研发到生产的全产业链能力,并直接向客户交付终端产品,对其而言,产品选择至关重要,主要覆盖医药、农业、食品、化工、能源等领域。

行业内上市公司梳理:众多企业进军合成生物学赛道,借力合成生物技术实现产业升级。

1) 合成生物学上游代表企业包括聚焦基因测序领域的华大智造,基因合成领域的金斯瑞生物科技以及基因编辑领域的百奥赛图。其中,金斯瑞依托自有基因合成平台孵化合成生物学业务并实现产业化,目前聚焦工业酶及饲料酶两大领域。
2) 中下游平台型及产品型企业数量众多,其中,凯赛生物川宁生物华东医药华熙生物华恒生物等企业的研发平台及产业化布局较为领先。
另外还有生物医药企业陆续入局,例如,普利制药引入合成生物学技术做的司美格鲁肽;金达威的长生不老药,富祥药业人造肉产品落地,莱茵生物的代糖产品等等!

五、重点关注公司:

我们认为在合成生物学产业链中,对平台及产品型企业而言,研发能力、选品思路及产业化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建议关注研发能力突出、选品思路清晰、产业化实力强劲的企业,以及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赋能医药产业的企业。

1)川宁生物:抗生素中间体业务稳健,合成生物学产品陆续兑现
以合成生物学研究为核心,从事生物发酵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专注保健品原料、生物农药板块、高附加值天然产物、高端化妆品原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建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系列中间体及熊去氧胆酸粗品生产线,总产能约 16000 吨/年,根据公司公告,目前,公司多项合成生物学项目陆续进入兑现期,其中,红没药醇市场反馈良好,产品品质接近或部分指标优于天然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红景天苷、依克多因、麦角硫因有望陆续实现商业化,此外,预计 2024-2025 年公司仍将有化妆品原料、饲料添加剂等大吨位产品陆续兑现,合成生物产品有望持续贡献新增量。

2)凯赛生物:生物合成新型生物基材料全球领军企业
2020 年登录科创板,是一家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微生物代谢途径,构建高效工程菌,已实现多款合成生物产品的产业化,已成长为生物合成新型生物基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产品方面,截至 2023H1,公司系列生物法长链二元酸(DC10-DC18)年产能达到 11.5 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年产能 5 万吨,系列生物基聚酰胺(泰纶、E-2260、E-1273、E-3300、E-6300等)年产 10 万吨,此外,公司基于自产的生物基戊二胺原料生产系列生物基聚酰胺产品

3) 华恒生物:生物合成氨基酸全球领先企业
2021 年登陆科创版,公司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主要从事生物基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氨基酸系列(L-丙氨酸、DL-丙氨酸、β-丙氨酸、L-缬氨酸)和维生素系列(D-泛酸钙、D-泛醇),可广泛应用于中间体、动物营养、日化护理、功能食品与营养、植物营养等众多领域。此外,公司是全球首家成功实现微生物厌氧发酵规模化生产 L-丙氨酸产品的企业,DL-丙氨酸、β-丙氨酸、D-泛酸钙和α-熊果苷通过酶法生产,具备节能环保优势。在研管线方面,新品布局涵盖丁二酸、苹果酸、丙二醇、肌醇等。经过多年创新发展,目前公司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通过生物制造方式规模化生产小品种氨基酸产品的企业之一。

4)金城医药:头孢及谷胱甘肽原料行业龙头,合成生物学产品落地有望打开新增长极
主要从事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口服和外用制剂及注射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覆盖抗感染类、妇儿专科类、肝病类以及营养保健等领域,为头孢侧链类医药中间体及生物原料药谷胱甘肽龙头,生物合成产研布局极具国际竞争力。基于化学合成+生物合成双平台,公司引入合成生物学技术,多款中间体/原料药产品在技术层面受益,通过内生研发+外部合作,目前公司已经实现多项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的产品落地。其中,提取及合成烟碱、虾青素、莱鲍迪苷 M 为近年来的新兴业务,合成烟碱采用化学法+生物酶法合成,产率及纯度高。
5)普利制药:仿创结合提升竞争力,合成生物学产品贡献新增量在即
坚持原料制剂垂直一体化+国际化战略布局,专业从事药物研发、注册、生产和销售,业务线覆盖仿制药、改良型新药、创新药及大健康产品。制剂方面,公司坚持差异化品种布局,涵盖抗过敏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消化类药物等领域,同时针对儿童药特色剂型布局;创新药方面,以硼药为主线,核酸药物为补充,聚焦抗肿瘤等领域;大健康产品方面,公司引入合成生物学技术,赋能原料药及制剂品种,司美格鲁肽、红景天苷等多个特色品种陆续落地,新增长极已显现。

(挖掘与整理资料不易,你的:点赞+转发+留言,是我们努力的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