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和美股节假期间的行情都锁定了,就等周一开盘了,所以盘前准备的部分,咱们可以开始捋一遍了。我拆开单条发,这样方便到时候以转发形式来补充。[淘股吧]

首先要看的是货币方面的情况。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7.63万亿元,同比增长8.7%。狭义货币(M1)余额69.42万亿元,同比增长5.9%。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14万亿元,同比增长5.9%。当月净投放现金7954亿元。
数据是比较超预期的,尤其是M1好看了很多。一定程度上,可以速写为居民超额储蓄增速开始下降,对公存款提升中,至于这个钱是流向了实体还是流向金融市场,看看金融市场啥样也基本可以判断出来了[允悲]。

2024年2月13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2024年1月份的CPI数据:美国1月CPI同比增加3.1%, 前值3.4%,市场预期2.9%;核心CPI同比增加3.9%, 前值3.9%,市场预期3.7%。
这个数据中,核心通胀主要贡献来自于住房。之前有一波摁不住是由于石油价格,这波又变成住房,这都是比较难降的项目,有点摁葫芦起瓢。所以CME显示6月之前不会降息,全年降息幅度低于100BP,市场修正前期乐观预期,逐步向12月FOMC点阵图回归。这两天前财长出来预期管理说,不是要考虑降息,而是要考虑加息。

从货币角度看,如果联储继续保持当前利率状况到6月,美国的中小银行出问题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虽然说雷曼之后,风险阻断的能力经验都提升了,去年那波也顶过去了,但还是要警惕这种可能。毕竟联储一边缩表一边释放流动性的做法,已经体现了对这个风险的预判。除此以外还要看日本央行的动作。

3.19-20是下一个议息窗口,等看官宣耶伦访华的时间是否在这附近。这个时间节点,咱们的两会也开完了,整个一季度经济数据的能见度也很高了。个人把三月中下旬作为跟踪的重要时间节点。
作为跟踪的佐证,还要观察这个窗口附近,外资对港股的态度。如果有积极的变化,港股是可以率先反馈的。港股当前这个估值状况,外资即使当做彩票买,提供的流动性也支持结构性上涨。这几天港股没有南下资金,成交量肉眼可见地少,但也不妨碍反弹。

从全年来看,尤其是从美联储降息周期来看,我个人还是想跟一跟港股,适时用港股通搞一把的。交易确定性的时候,港股表现往往比A股少点博弈。

这条货币的,先这么着,有新的再转发补充。

这是第二条,如果第一条没看到的话,请您点个赞,主动向分发系统反馈你需要内容推送。

行业方面,其实节前的反弹,很大部分资金去了有产业逻辑支撑的地带,比如消费电子的折叠屏、MR以及AI。科创板超跌也反弹得不错,*。

消电方面,从目前的披露来看下旬H会发布新的机型,市场预期是新的折叠屏,如果还有其他新机出来,那么就算超预期了。从消电创新的角度来看,苹果下场入局已经是大概率的了,只是时间表上还没有确定的日程。假期我也拿几款折叠屏玩了玩,效果还行,对于咱们这个群体还是比较友好的,打游戏也很ok。基本就是个趋势吧,看后续两则方案和三折哪个更受欢迎了。另外,原来比较难买的一些H家机型,春节期间都有货了,侧面也说明新机型要出来了。
面板这个大家很熟了,就不聊了,价格基本都会刷了,更多是看库存和需求端的变化。以及 OLED 的渗透率。
Vision Pro作为苹果这几年少有的创新,开始发货后,也有遇到一定量的退订,这个很正常,消电发货后一定量的退货都有的。我个人更加关注的是内容生态的形成,尤其是爆款应用的出现,以及和手机之间的联动功能进一步开发。从友商反馈来看,至少mate作为先发选手,给出的评价还是比较公证的。后续看国内除了pico以外,还有哪些玩家可以贴身肉搏一战吧。这个部分交易参与不参与不重要,多跟踪吧,毕竟作为消电本身和作为生产力工具或者元宇宙入口,不同角度会看到不同的反馈。
从全年来看AIPC是肯定存在产业机会和多次交易机会的。其实这个更加取决模型应用端的落地。年前CES的时候,市场正好在暴跌中,宏碁、联想、惠普三家都发布了AIPC向的产品。从生产力工具角度来看,笔电是生产力属性最强的,所以如果系统内嵌个人Agent能成功,可以在终端整合多家终端,并且服务于本地任务,那么换机周期缩短也是正常的,提高效率节约的人力成本,比换个电脑省钱多了。IDC的几个报告也是这么讲的,咱们观察产品落地后paperwork能减少多少。至于信创的方向,更多关注鸿蒙PC的落地吧,三季度的时候其实大A交易过这逻辑,逻辑依旧成立的,更多是看介时的供应链格局变化。

消电这波下跌其实挺伤人的,因为公募在四季度整个电子向加仓比较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看好消电周期提前反馈的。本质上,从A股的行情结构来说,消电周期是半导体周期的先导。比如说英伟达节假发的这个版本,本地35GB,要是都这大小,存储和高速接口不起都难。所以,即使不看消电只看半导体,也要先期看消电,这也是导致卷狗4季度加仓的主要原因。这个就不聊了,A股就是这么卷,说起来都是泪。
我继续码码,节假大家都宕机很久了,单边维护一下,方便系统推送。
这个是第三条,第二条触发审核了,看不到的估计要翻主页才可见。也没说啥,但就要审核。

这一条主要讲周期。
周期我今年跟的三个主要方向:造船、铜、半导体。
如果复盘的话,很有意思,前两者可以避险过这轮暴跌,还能赚点。但后者能把前两者的利润给对冲绿了。所以这也侧面描述了,配仓合理对于平滑净值的重要性。当然,平滑了,也可能不赚钱。所以看周期,更多还是看自己的风险偏好。
虽然都有持仓,但我个人心态还是比较平的,你看如果节后风偏能起来,假设科技向反弹,那么船和铜补跌也不是没可能。对冲得住,苟着,等周期兑现就好。赚周期的钱,自然要忍受波动的折磨。

由于加息周期太长,以及产业工人梯队问题等等,日韩的份额还在继续被挤出。节假期间住友重机械工业宣布退出商业造船,这是有符号意义的事件。住友重机是全球历史上最大吨位船只海上巨人号的承建方。这种挤出效应其实是全产业链的反馈,举个例子好了,电焊工其实是很难短时间批量培养的,但我们这么多年的基建房地产正好养成了大量实践经验丰富的电焊工,这就弥补了造船业快速扩展带来的基础技术工人缺口。至于说钢铁业等等的支撑就不拓展了。
在市场回暖的时候,前期扎堆在这的钱可能会走,存在不跌的概率,但中长期看逻辑没有变化。
聊到这补充一下,拉法最后啥情况还是要关注一下,因为这决定了胡赛会怎么卡海峡。中欧贸易一贯是春节前备货,然后春节后复工再度补库。由于航运受影响,节前备货就不流畅,如果继续卡,要跟踪是否会有供应链紊乱,当然,这个层级没办法和疫情时候的堵港比。

铜我个人是会看一到两年的,当然,也有很激进的观点是一旦一季度数据和政策叠加效果超预期,那么铜可能两个多季度就反馈完。我个人还是看得温和些。更多还是看新能源、配网、第三世界工业化等等带来的需求扩张和产能供给有限的矛盾。在了解一些企业出海情况时,听到当地电网电力不行比比皆是,火电输出中美其实都不大愿意做,但新能源输出+电网建设,尤其是配网,还是可以搞的。一方面这指向了电力设备(这两个季度都可以),另一方面也指向了铜需求。家电房地产啥的,老生常谈,不扩展了。其实家电出海的逻辑和铜很像,只是好的买点错过了,很可惜。
和船一样,在交易上,可能会补跌,然后还有到底是啥时候降息+啥时候地产回暖的影响,所以铜的走法应该没有船流畅。除非哪里铜矿又不行了,供给坍塌。
以上两个,我个人都比较有耐心,交易上尊重市场,持股周期跟着市场以外的因素走。

半导体周期其实前面聊消电,也带到了。从整个周期的核心来看,必然要看存储什么时候库存转好。但从需求角度看,也必然有市场需求作为主导因子的周期先后顺序。HBM、DDR5、先进封装等等,需求能见度好,市场也比较青睐,更多是股价波动过程中的择时问题。你看公募,也不能说他们4季度买错了,只能说是买贵了。还是老生常谈,一致性预期高的地方,赚不赚钱靠择时,咱不能和费半比。
在成熟制程方向上,要关注海外客户是怎么下单的。在有些领域,由于咱们爆产能,导致了海外客户订单周期变短,这个是否会在需求起来时,反而形成供应缺口,还有待验证,可以长期跟踪。此外就是一级的退出难度在变大,并购作为退出渠道的地位凸显,现金流好的企业,吃掉产品相对单一的企业,24年发生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
从整个行业来看,还是不能忽略外部的因素,如果随着H产品系越来越丰富,对代工厂的制裁收紧,那么还是会打击板块情绪。不过对于设备,反而可能是自主替代式的利好。从我个人来看,只要先进制程不被动被剥离,那么问题就不大。

前面一条AI忘记聊了,补上。
谷歌直推的Gemini Pro1.5,100万token,MoE架构,多模态理解推理能力强到能实现44 分钟无声电影情节的准确解析。Sora市场已经聊很多很多了。这一波做映射难度会加大,因为真的没有。周红衣说10年变1年,打个3折,也是推进了3年,所以要搞映射比较难。毕竟咱大模型还没利索,人生成60秒视频了。所以市场是会反馈底层构建还是反馈拓展的供应链,有待观察。
这几天,也有不少非财经领域的人在我这扑咬,意思是这都是洋人的淫巧,大工业才务实有用。这腔调很像马云推销中国黄页时,被喷得一无是处。
德国和日本,90年代都在制造业总资产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错过了互联网这一波,之后就很被动。以我们的体量,本身就需要高质量发展,AI是这些产业的抓手,但搞对立,标签化生成式以及由此延伸的诸多方向为淫巧,这脑子也是够阿胶的。
即使从竞争的角度看,中国的AI一定要发展,否则人才会流向硅谷,硅谷就更强大。至于把AI还要生掰开,分机器学和自然语言的,就更好笑了。像我这种财经日更的,每天哔哔的话,都会被人用自然语言给解读到位,然后佐以量化分析。量化割韭菜,尤其是把握市场情绪这块,早全打通了。

这句话最近很多人说:不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就会被留在人工智障时代。*未来产业里头,也说得很清楚了。

这是第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