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晶圆厂规划[淘股吧]

1.长存
长C一期10万片/月已经达产,本来预计2022-2023扩产10万片,但由于ZC原因推迟,可能2023年底-2024重启,总规划是30万片。
YMTC的232层NAND已经用于小米14旗舰机,公司产能订单已经排到2024年6月,供不应求,扩产迫切性较强。
2023年2月,YMTC注册资本从562.75亿元变更为1052.7亿元,同比增加约87%。
23Q2,YMTC的NAND Flash全球产能占比为3%。

2.长鑫
长X国产内存项目有三期,项目总投资超过2200亿元。第一期投资约为72亿美元,预计产能12.5万片/月。根据公开信息,2017年7月一期投产,2019年9月20日,CXMT宣布正式量产DDR4内存。2020Q1,投片量为1万片/月;二期于2021年6月底开工建设,逐渐投产后, DRAM 存储芯片产能预计将增至12.5万片(2022年底已经达到12万片/月),远期总规划是30万片/月。
2023年10月底,CXMT旗下CX新桥注册资本从从5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439.24亿元人民币,增加注册资金高达近390亿元。
2023年12月,DDR5(17nm)量产。
2023Q2,CXMT的DRAM的全球份额只有小个位数。
1007限制之前,YMTC设备国产化率约15%,未来有望增至80%以上,实现去美化与去日化。(2020年招标时日系占比最大,主要是东京电子)
1007限制之前,CXMT设备国产化率约5%,未来有望分阶段实现70%的国产化目标,先去美,再去日。
1.3其他
目前国内主要晶圆厂12寸产能约100万片/月,8寸产线约115万片/月,已公布的在建/规划产线有12寸169万片和8寸47万片新增产能,增幅169%和41%。
根据小道消息,2024年一线大厂预计扩产18万片/月产能,对应设备总需求在800亿左右,同比增速+200%左右。
中芯国际:主要是中芯京城、中芯临港、中芯天津;
中芯京城:一期规划 10 万片/月 12 英寸晶圆产能,45/28nm,2023年底投产
中芯东方(临港):规划10万片/月,12英寸,45/28nm,预计2024年投产
中芯天津西青:规划10万片/月,28nm,12英寸,面向电信设备、汽车制造和消费电子,目前处于EPC阶段。
中芯的扩产集中在成熟制程,国产替代进度可能会更快,之前有消息说中芯京城的国产化比例接近70%(即除了GKJ外几乎完全国产化)。
粤芯:一、二期已经投产,月产4万片,三、四期将于年底动工,预计2025年实现12万片总产能。
芯恩:8寸已经通线,一期规划3万片,12寸亦在筹建中,规划产能4万片;
华虹半导体:8.3万片扩产计划(8寸+12寸,2025投产);
中芯集成:总规划产能8寸10万片(现4.5万片/月);12寸1万片/月
晶合集成:规划8万片/月,12英寸
士兰集科:规划8万片/月,12英寸,
上海积塔:8寸5万片/月,12寸6万片/月
晋华:12寸6万片/月

2.设备端弹性空间


2.1优先看存储设备和先进存储设备
如果从2024扩产角度出发,可能选股的优先级不再是国产化率,而是基于扩什么什么制程看谁能拿到最大份额,国产化率低是长期大逻辑,但不直接受益扩产,毕竟如果是存储两厂扩产,那么基本上都是在28nm以上制程,这就卡住了很多设备企业的弹性。
YMTC扩产1万片/月产能对应投资金额至少在60亿人民币以上,如果是200层以上的产品投资金额更大,按照30%的刻蚀占比来看,对应20亿左右的刻蚀设备需求,按照中微公司此前交流,预计拿到先进存储的70%份额,1万片对应中微公司订单12-15亿左右。
CXMT扩产的单位投资额类比长存,按照1万片10亿美金设备采购量。CMP设备占比3%,华海清科占据CXMT80%份额,对应10亿以上收入。
SMIC的14nm扩产1万片/月产能对应投资在100亿人民币,按照25%的刻蚀占比,对应25亿,假设中微份额50%,1万片对应中微公司订单12亿左右。
2024年一线大厂预计扩产18万片/月产能,对应800亿设备空间,按照25%刻蚀对应200亿需求,假设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市场份额均为30%分别对应60亿订单。
核心设备公司前五大客户:
华海清科(2021):YMTC(66.37%)、华虹集团(14.92%)、中芯国际(6.43%)
中微公司:只有18年公布过客户数据,但数据太久远(当时以LED客户为主),猜测当前主要刻蚀客户为YMTC、中芯国际、CXMT等,目前第一大客户占比20%
拓荆科技(2021):中芯国际(29%)、屹唐科技(27%)、YMTC(17%)、华虹(10%)、睿力集成(9%)
盛美上海(2021):YMTC(36%)、华虹(24%)、海力士(10%)、长电科技(5%)、屹唐科技(4%)
京仪装备(2022):YMTC(28.38%)、华虹(14.31%)、中芯国际(13.75%)、成都高真(8.87%)、大连 INTE L(8.14%)
中科飞测(2022):中芯国际(8%)、士兰集科(7%)、YMTC(6%)、青岛芯恩(5%)、浙江创芯(4%)
北方华创没有披露过,不好统计半导体客户,但从历史来看,逻辑客户占比较大
从含存量来看,华海清科、盛美上海、京仪装备占比较高,其次是中微公司、拓荆科技,但从先进制程和设备价值量来看,中微公司和拓荆科技价值量更大,且中微在融资报告中特别提及用于先进制程(14nm逻辑和200层以上存储)的大马士革工艺和极高深宽比刻蚀,且是为大客户定制研发,让人联想到YMTC和CXMT。。。

2.2 半导体设备零部件
中微公司说过,2024年刻蚀机零部件将实现100%国产化,对应零部件关键供应商先锋精科(拟IPO)、富创精密正帆科技新莱应材江丰电子等。先锋精密以腔体为主,富创精密种类较多,涵盖工艺和结构零部件、模组、气体管路等,正帆科技以GAS BOX气体传输为主,新莱应材以真空阀为主。
全球半导体零部件市场规模400亿美金,国内150亿美金。
先锋精科:以金属零部件为主,金属精密零部件主要应用于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和化学机械抛光设备中。2021 年,该些设备对应零部件产品全球市场规模约为85 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约为 25 亿美元。
富创精密:公司涉足的工艺和结构零部件、模组、气体管路合计全球规模219亿美金,国内67亿美金,目前市占率1%。
正帆科技:国内半导体用Gasbox市场规模约50亿元,然而国产化率不足10%。
新莱应材:全球半导体阀门市场2022年预计17亿美元,预计2028年可到25亿美元,VAT占据真空阀门主导地位,气体阀门也基本上是海外公司垄断。
相关公司前五大客户:
先锋精密(2022):中微公司(38%)、北方华创(31%)、中芯国际(6%)、拓荆科技(4.6%)、屹唐股份(2.3%)
富创精密(2021):客户A( AMAT ?56%)、北方华创(19%)、华海清科(5.5%)、拓荆科技(2%)、芯源微

3.材料端弹性空间
材料一般是配合设备来应用,例如抛光液/垫绑定CMP设备(华海清科),3D NAND层数越多,用量越大,抛光液主要是安集科技,抛光垫是鼎龙股份,刻蚀材料主要是刻蚀硅、湿电子化学品、靶材等,光刻胶绑定GKJ。
刻蚀硅及零部件:神工股份,以韩国客户为主
湿电子化学品:晶瑞电材江化微
光刻胶:ArF和KrF主要看彤程新材和徐州博康
相关公司前五大客户占比:
安集科技(2018):中芯国际(60%)、台积电(8.15%)、YMTC(7.63%)、华润微(4.4%)华虹宏力(4%)
中船特气(2022):YMTC(15%)、华立(10%)、中芯国际(7%)、京东方(7%)、英特尔(5%)

$中微公司(sh688012)$ $拓荆科技(sh688072)$ $华海清科(sh688120)$

注:资料来源于网络+券商调研+产业资讯,不保证准确度,如有异议,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