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系”又有一家公司即将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据大象君了解,近期,微创心律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微创心律”)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上市,高盛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此前,微创医疗、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微创脑科学已经登陆港股,心脉医疗、微电生理登陆科创板,微创系已经累计收获6家上市公司。这也意味着若微创心律成功上市,微创系将迎来第七家上市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微创系还在分拆孵化——微创骨科、微创康复、微创医美......曾有报道称,微创系五年内的上市企业有望突破10家。[淘股吧]

国产心脏起搏器龙头

微创心律,总部位于法国,作为一家研发驱动的商业阶段医疗技术公司,专长用于心律管理(CRM)的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公司首款⼼脏起搏器于1963年创制,此后一直致力于设计、开发及商业化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治疗及管理心律不齐及心力衰竭。
公司在三大洲进行研发及制造活动并在全球49个国家及地区销售产品,拥有杰出的创新历史及出色的经营业务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微创心律主营的CRM器械曾被业内称为心血管领域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之一,受患者认知程度上升、医疗保健基础设施改善等因素影响,其市场前景颇为可观。
据统计,全球CRM器械市场由2016年的97亿美元扩大至2021年的106亿美元,且预计于2030年进一步扩大至128亿美元,正处于蓬勃发展态势。
其中,中国是全球CRM器械的第三大市场,也是最大的新兴市场。相关报告显示,CRM器械的国内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3.93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6.0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9%,并预计于2030年进一步扩大至12.5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4%。
但在2021年,中国每百万人中仅植入了89.7件CRM器械,远不及欧洲的1065.6件。换句话说,国内CRM器械产品类别渗透率低,患者群体庞大,相较已经成熟的国外市场,具备更大的增长潜力。
而由于行业技术、市场集中度、监管及服务方面的高准入门槛,这条前景广阔的CRM器械赛道至今仍是一片蓝海,仅有五大跨国企业进入CRM器械领域并拥有2021年全球市场份额逾90%,其中微创心律是唯一仅专注于CRM器械的公司。
按2021年心脏起搏器的销售收入及销量计算,微创心律是中国制造心脏起搏器的第一大供应商。另外,微创心律产品因其性价比高,在欧洲非常畅销,比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及奥地利等,占据可观的市场份额。公司也将国际化脚步扩展至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等其他重要成熟市场,并正在进入巴西、印度及阿根廷等新兴市场。
此外,微创心律于三大洲拥有四个生产基地,位于法国克拉马尔、意大利萨鲁贾、多米尼加共和国圣多明各、中国上海,总建筑面积约14,400平方米。除位于上海的生产基地是向微创医疗集团租用,其他生产基地是向独立第三方租用。

[b]估值近90亿元[/b]

通过多年的行业精心布局,微创心律现已在主要的成熟及新兴区域市场取得稳固的市场地位。而这位国内细分赛道中的“龙头企业”,自然获得了不少资本的青睐。本次冲刺上市前,微创心律就已经完成了3轮超2.5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云锋基金、高瓴资本、中金资本等明星机构。其中最近的一次C轮融资于2021年7月完成,由高瓴、微创医疗共同领投,共融资1.5亿美元,完成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了1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90亿元。2023年4月,微创心律也以90亿人民币的企业估值入选《2023·胡润全球独角兽榜》。至此,微创心律身后云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包括云锋基金、高瓴、碧桂园中金公司、易方达香港、⼯银国际以及春华资本等。目前,云峰基金为微创心律第二大股东,持股16.82%;高瓴管理的SPR-VI Holdings持股12.56%,为微创心律第三大股东。

[b][b]淄博老乡创业,微创系崛起[/b][/b]

回顾微创崛起之路,不得不提一位刚过花甲之年的医学博士,来自山东淄博的常兆华。1998年,在美国顶尖医疗器械公司担任一年多研发副总裁的常兆华,以“海归博士”的身份回到上海创办了微创医疗。
创业之初,常兆华决定先仿制国外器械,再逐步进行自主研发。1999年,微创医疗推出中国第一根PTCA球囊扩张导管。2010年,微创医疗在香港上市,在心血管介入领域站稳了脚跟。
随着心血管介入产品的成功,常兆华开始寻求对外扩张。2008年,微创进入糖尿病领域,此后微创陆续进入骨科医疗器械、内分泌医疗器械、电生理医疗器械、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神经介入产品、外科手术等领域。
近年来,擅长资本运作的微创系,版图日益扩大,几乎覆盖整个医疗器械行业。资料显示,目前,微创医疗旗下有20多家子公司,包括心脉医疗、心通医疗、微创佐心、微创电生理、微创神通、微创机器人、微创骨科、创领心律、明悦医疗、微创优通、微创心力、微创科威、微创医美、微创视神、微创子牙、锐可医疗等。

[b]微创系正批量诞生IPO[/b]

微创医疗上市后,常兆华开始对子公司进行积极地资本运作。目前,微创各业务线的子公司几乎都是先收购专利后进行孵化,先在一级市场融资,过几年再通过二级市场完成上市。
微创医疗创始人常兆华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微创医疗采用“生产上市公司”的模式,即一边拓展新业务,成立子公司,一边引进各路投资者一起“养”,再拆分出来上市。分拆资产上市不仅能为子公司带来更多发展资金,还有助于微创系的壮大发展。
常兆华曾在股东大会上提到,没有子公司上市就无法完成对高管的激励,微创的管理人才非常多,VP以上的有70-80个,还有许多研发的人才,大家都希望在微创有连续的职业生涯和实现经济自由,“一个小小的池塘容纳不下这么多人才,只有很多个池塘才可以。”
2019年7月,微创医疗旗下的心脉医疗率先登陆科创板,开启了微创医疗子公司上市之路;2021年2月,心通医疗登陆港交所;同年11月,微创医疗机器人也在港交所上市;2022年7月和8月,微创医疗旗下微创脑科学和微电生理分别完成港交所主板和科创板上市,微创系几乎以一年两家的节奏批量诞生IPO。
目前,微创集团还布局了康复医疗、运动医学、辅助生殖、体外诊断(IVD)等新兴业务领域,这些领域在未来也有可能跑出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