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转强(转)。[淘股吧]
一、弱转强的定义
既然说到弱转强,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强,什么是弱?.
很多市面文章把弱转强理解为“昨天分时烂板或炸板,今天高开迅速涨停”,他们理解的强就是流畅且硬气的涨停,例如下图,更极端的是一字涨停板:
弱就是放量大烂板,甚至炸板,例如:

这种认知非常不全面,以上只是弱转强的一种表现形式,并未触及强弱的核心。
举个近期的例子,7月26日的上能电气
当天分时并不强,下午偷袭拉高后无力封板,随后留出上影线。
但是如果你考虑到以下两点:当天的大盘是暴跌的;收盘后的K线是量价齐升的。
对它是强是弱,是不是应该有不一样的判断?
短线老司机们经常提到的“烂而不弱”,就是这个意思,恰恰说明强弱盘口的分辨,并不是二元的、不是非黑即白的。
你必须结合大盘表现、板块表现、个股盘口来综合判断。

打个比方,某个班级由于疫情,不得不让所有人回家自学,导致全班同学成绩集体下滑,期末考试大部分人都考了个不及格,学霸平时都是95分以上,这回也只考了70分,你说他现在还是不是学霸?是强还是弱?
对所有个股的评判,都要先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再下结论,这点要谨记。
再举个相反的案例,7月29日的承德露露
分时够流畅,量能缩到极致,超强的盘口。然而第二天跑慢一步就埋进去了。
这种所谓的“强”不能称之为强,它只是用开盘很短的时间拉高,压住了抛盘,实现了当天的硬板效果。
如何分辨伪强势股呢?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看逻辑,它是白酒饮料的消费属性,近期消费股一蹶不振,当天又没有任何带动性,第二天获利盘竞价砸盘也理所当然了。
综上所述,强与弱的核心是逻辑。逻辑强才是真正的强,而不是仅仅是分时上强了三分钟或者一整天。

了解了强弱定义后,我们再来看什么是“弱转强”:
一个“转”字,说明这是动态的过程,一般用来形容某只个股连续两天的表现:第一天表现弱势,第二天由于某种原因重新走强。
这个原因可能是大资金的主动引导,也可能是隔夜预期差的抹平,还可能是热点题材次日发酵。
海伦钢琴的连续分时图为例:

可以看到,2021年7月27日周二,高开低走,大跌8个点,典型弱走势。次日低开后迅速上攻、涨停。再次日,高开高走缩量涨停。
上图中的周二到周三,称之为“弱转强”,很多反包形态都是基于这个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短线交易模式与思维。
周三到周四,称之为“强更强”,是很多牛股必经的加速阶段,也是比较难参与的一种,因为这个时候比前一天更容易炸板,炸了大概率就是一碗大面,风险回报比迅速下降,暗合中国古代哲学“过刚易折、物极必反”的道理。

二、弱转强的实战
1、竞价弱转强
这类是比较常见的弱转强形式,前一天弱势,次日竞价时间段(9点20分到25分)抢筹高开,或从深水大幅拉起。

上图为2021年7月15日的江苏国泰,前一天炸板跌到见绿,当天竞价带量高开,下午涨停。
再看看竞价情况,两分钟从绿盘抢到高开3个多点,辨识度一下就出来了:

如果你认为锂电池板块的逻辑足够强,买点可以竞价直接上,也可以是盘中分时低吸。假如开盘半小时以内的强势涨停的话,可以考虑去打板。
竞价弱转强还有一种极端形式:超高开,然后缩量秒板甚至一字。
这种由于当天参与成本会接近涨停价,又是类似强更强的缩量筹码结构,属于风险比较大的博弈机会,次日要么大肉、要么大面,视盘面而定。
在这里引入一个知识点:竞价量。
一般来说,弱转强需要用足够的竞价量,来证明其不是主力做盘陷阱,而是有大资金的真金白银进场。
上面江苏国泰这个量如图(9点25分成交33387手),对比前一天总成交量230万手,大概占比1-2%
这个量按标准来说是略有不足的。
个人认为小盘股弱转强的竞价成交量最好在前一天总成交量的5%-10%为佳,中大盘股适当降低要求。
江苏国泰成交额30亿,可以视为中大盘股,再加上有部分机构趋势属性,竞价量在3%左右是合理的。

2、开盘弱转强
不管竞价如何开,9点30分开盘后快速上攻,一到三波攻势后涨停,10点前解决战斗,这种归为开盘弱转强。
可以说是最常见的短线牛股模型了,几乎每个大妖都有过类似的分时,很多所谓大长腿模式也都是这个路子。
海伦钢琴7月28日反包就是典型:

竞价-3%,开盘1分钟后见红,再也没下过黄色的分时均线,10点前摸板,几分钟候补量回封。
开盘弱转强对竞价量要求不高,像海伦这天的竞价量与前日量比只有不到3%,作为小盘股不算大,但是开盘后大资金持续买入,迅速补足了量能。
这种买点很难再竞价时决定,更适合半路回踩时或打板介入。

3、逻辑弱转强
以逻辑为最重要的投资抓手,没有逻辑的指引,其他任何纯技术模型都很难有稳定的胜率,弱转强也不例外。
比起分时级别的弱转强,逻辑弱转强更为强大、可靠,因为它反映了人们短时间内对一只股票的共识发生了逆转。
先用一个反面教材来看看,没有逻辑支撑、只看竞价的“弱转强”多么不靠谱。
2021年7月22日,奇安信
竞价高开8.5%,量能勉强及格线范围,开盘后直接单边放量砸盘,收报-6%,早盘买进的资金当天浮亏近15%。
这只票是科创板的网络安全概念股,当时网安只有任子行一个龙头跑出来,其余全部炮灰,在没有利好和板块加持的情况下,一个后排股莫名其妙高开那么多,不符合逻辑,根本算不上弱转强。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当天有3亿多股解禁,真相大白:解禁盘利用弱转强模式,精心布置了一个出货陷阱。
这种冷门股长期处于流动性萎缩的状态,只有利用竞价或盘中的异动,才能一把除掉自己的筹码。
相反,一些没走完的硬逻辑股,哪怕当天走弱陷入分歧,也有可能在盘后,因为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传播抹平了预期差,而再次被抢筹。
这类基于个股再认知,或热点题材的二次发酵形成的弱转强,是非常有参与价值的。

总结归类一下:
某些个股自身具有较强的逻辑,当天被砸的盘后,各媒体进行了科普,大家觉得“哇塞,原来这是个好东西啊,我想要!”于是第二天竞价抢筹。
例如5月28日星期五炸板的福建金森,周末最后一批普及碳票逻辑的投资者周一顶了一字。所以常说周五是个炒短线拿先手的好日子。
某些题材当天分歧,盘后因为消息面,或次日资金轮动回流而得到市场认可,导致有身位优势的个股弱转强,成为龙头。
例如上文提到2021年7月28日的海伦钢琴,当天爱婴室代表的三胎概念开盘强势,它作为26日先行启动的同类逻辑股,弱转强来得顺其自然。

4、情绪弱转强
这个情绪指的是大盘与板块的情绪。
能够在大盘或板块情绪低迷时期逆市弱转强,迎来情绪拐点之后,就会获得超高溢价,俗称转势板。
近两年的转势板越来越少见,举一个比较久远的例子:首创环保,2017年4月7日
当时是雄安新区概念横空出世的第一次剧烈分歧,很多股连续顶一字后大跌,前一天首创也是个放量T字烂板,按理说第二天是要核按钮补跌的。
结果是上午一直在分时均线以上强势横盘,午前突然放量两波拉板,带动雄安新区板块情绪弱转强。
对于逆转情绪的功臣,市场随后奖励了3个一字涨停和一个实体板,收获颇丰。
这种情绪上的弱转强,仅次于逻辑弱转强,并且最佳买点就是打板,上板的那一刻确认地位。

三、小结
个人非常不推荐仅凭盘口去机械做分时弱转强的个股,容易被人设计,或死于退潮期。
不加入逻辑、情绪为参考因子的话,长期的胜率并不高,可能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结果。
但如果逻辑、情绪、盘口都符合标准,那就大胆去博吧。
弱转强的表象是超预期,超预期会带来相应的预期差收益;弱转强的内核是投资者共识由分歧转为一致,大概率能吃到情绪惯性带来的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