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商业观察》林萧鹏[淘股吧]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落地四周年,大湾区建设加速迈向新阶段。同时今年也是“港澳药械通”落地第二年,各方力量汇聚,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向纵深发展,为塑造“健康湾区”贡献积极力量。

6月28日,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举行“港澳药械通”落地暨首药临床使用启动仪式。“港澳药械通”首批药品英克西兰和阿培利司运抵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投入临床使用。这也是该政策首次在前海落地实施并获正式使用。

种种迹象显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跨境医疗医药的互联互通正在持续加速。

政策支持,跨境医疗提速

作为全球经济最重要的世界级城市群,以及我国经济重要支撑作用的火车头、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国内外最热的土壤,它拥有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元,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占了广东省总面积的30.6%、人口的54.2%、生产总值的83.3%......粤港澳大湾区同时也是是世界四大湾区中,人口最多经济增速,最快的湾区。

作为最具活力的湾区经济,庞大的人口也意味着医疗健康方面的庞大需求,以及内地通过香港和澳门来探索跨境医疗的全方位改革。

2021年,“港澳药械通”正式落地,其实现了地域上横跨粤港澳三地,还涉及进口审批、境外采购、进口通关、贮存配送、临床使用等多个环节。当年,8月27日,“港澳药械通”政策试点工作已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完成,试点取得的经验做法将扩展至粤港澳大湾区其他符合要求的地市和指定医疗机构,首批5家内地指定医疗机构位于广州、深圳、珠海、中山。

临近两年,粤港澳跨境医疗险迎来了巨大腾飞。据悉,自2020年全国首个区域性重疾表--粤港澳大湾区产品专属重疾表落地以来,辖内已有17家公司23款湾区专属重疾险及5家公司6款跨境医疗险上市,累计为11.09万人提供湾区专属医疗健康保险保障992.54亿元。持续推动跨境车险“三地保单、一地购买”便民投保服务,辖内保险机构共承保港澳跨境车辆4.88万辆。

截至2022年末,广东辖内在售跨境医疗险产品8款,累计承保1.02万人次,提供风险保障1039.74亿元;在售大湾区重疾险产品23款,累计承保11.57万人次,提供风险保障393.94亿元。

有市场人士告诉《港湾商业观察》,粤港澳三地,无论是香港澳门,还是广州、深圳等地,都拥有一流的医疗机构和专家队伍,“港澳药械通”以及跨境医疗险都是非常好的探索与尝试。未来,在智慧医疗、远程医疗和大健康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内可以探索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跨境合作模式。

在此大趋势下,在前不久,一款名为“安心港湾”粤港澳药械险的健康险种问世。产品覆盖了国际先进抗癌新药,其中包含了内地药品涵盖11种香港未上市的原研药,及港澳药品清单中纳入15种内地未获批、国际广泛使用创新药;2种保障金高达150万元的CAR-T疗法药品以及3种器械。产品保额每年最高203万,各项责任最高赔付比例为100%。

对于跨境医疗及其相关保险业务而言,大湾区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2019年2月印发实施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到,支持深圳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深澳特色金融合作,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加强金融科技载体建设。支持珠海等市发挥各自优势,发展特色金融服务业。在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

纲要还指出: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支持内地与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不断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等等。

此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将内地药品监管体系与港澳药品监管体系有效衔接起来,方便港澳居民在内地就医。

方案中有诸多创新措施,比如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按规定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在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国家药品医疗器械技术机构分中心,在中药审评审批、药品上市许可人、医疗器械注册人等制度领域实施创新举措,增设药品进口口岸,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机制保障等。

《工作方案》让安全有效的创新医疗产品更便捷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指定医疗机构使用,解决了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的港澳居民因医疗需求频繁往来粤港澳三地的实际问题,更好地保障港澳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健康险产品创新提速,百姓受益面不断扩大


具体到城市,以深圳为例,深圳以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不断深化深港医疗服务融合发展,打造跨境医疗服务创新发展新高地,深圳医疗服务越来越有“国际范”,据《深圳特区报》,当前,在国家和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深圳正不断加强与粤港澳地区卫生健康部门交流合作,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向纵深发展,为深化粤港澳合作、塑造“健康湾区”贡献深圳力量。

据悉,“深圳惠民保”参保人数截至目前已突破500万人。其年费为88元/人/年,可以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费用为自己及家人投保,投保后可获得最高超过300万元的保障,且不受年龄、职业、户籍和既往病史的限制。作为原深圳重疾险的升级版,“深圳惠民保”的重要升级之一便是增加了罕见病高价自费特效药和“港澳药械通”保障,有效解决本市罕见病患者用药负担,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优质、更便利的医疗服务。

就在月初,罗湖医院集团与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深港跨境商业保险直赔业务试点”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持有香港医疗商业保险的大湾区居民在深圳市罗湖区公立医院看病将可享受直赔直付服务,无需自己垫付医疗费用。

随着《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双方将作为深港跨境商业保险直赔业务试点单位,以患者住院和特诊为试点范围,搭建跨境保险直赔服务平台,让在香港购买中国人寿保险的客户在罗湖公立医院可免于垫付,享受到简单、快速的商保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服务。

事实上,早从2016年至今,尤其广东居民对港澳健康险的需求就与日俱增。多位在香港从事跨境健康险的从业人员告诉《港湾商业观察》,港澳保险有多方优势吸引国内客户:1,费率平均水平低、保额上限高,涵盖面广,很多产品覆盖全球;2,重疾定义相对宽泛、保险有分红;3,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资产多种配置的功能。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发布的2022年全年保险业数据显示,95%的内地访客新造业务均是以非整付方式支付(期交),整体以保障型产品为主,其中终身寿险、重疾和医疗险分别占比为41%、32%和19%。

澳门金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内地访客到澳门购买终身寿险为主占比约78.73%,危疾、医疗、储蓄险都受到内地客户青睐。

即便在防疫较为严格的2022年,公开数据显示,内地访客赴澳投保68亿澳门元,同比增长57%。内地赴澳投保的新单保费持续上升,2022年全年占比58.30%,占全澳一半以上。

需求无限大,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跨境保险及医疗服务亟待满足更多内地居民。根据德勤中国与中银人寿联合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展望:保险业机遇》白皮书显示,除广州、深圳和香港以外,8个大湾区城市的保险渗透率不足10%。

事实上,与“港澳药械通”一样,政策层面也在迅速发力。今年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允许境外特别是香港地区金融机构在前海合作区设立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保险控股公司完善跨境保险业务,加快在前海合作区等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

深圳一位医疗保险方面从业者告诉《港湾商业观察》,在后疫情时代,预计从今年开始,类似“安心港湾”粤港澳药械险产品将越来越多,整个市场在供给方面的探索与居民方面的需求将持续得到满足,一些创新型医疗保险产品有望在大湾区内得到迅猛发展。

在政策推动下,健康险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趋势,需要更多相关参与方,发挥各自优势,助力湾区医疗健康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今年5月29日,2023年广东省卫生健康体改工作会议暨深化医改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佛山召开。会议指出,全力推进健康湾区建设,鼓励大湾区内的医院共同组建各类专科联盟,加强与港澳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医院质量国际认证衔接贯通,加快医疗规则对接,做好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