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可以大概提及一下我的板块分析的方法。
借用了别人的理论,然后填充自己的东西。
一个板块经历了低位震荡,主升阶段,高位震荡阶段,主跌阶段。
我对其中进行了填充。
低位上穿→(低位震荡)→高位上穿
→(主升)→小回调点→(高位震荡)
→高潮→(主跌阶段)→冰点。
阶段与阶段的转换之间必然有一个模糊的点,但是又是可以量化的,
低位上穿就是指:板块内很多个股从超低位上涨。
高位上穿,就是指个股从相对低位到了相对高位。突破这个点还需要5日内板块内涨停个股个数超过5个。
小回调点的意思是板块内第一批上涨的个股开始回调,且远离了相对高位,这意味着高位震荡开始。
高潮的意思:行情在震荡中上升,进而到达一个高潮,这个时候也许板块很多个股都开始了大回调,但是10日内涨停是最多的,
冰点:于此对应的还有超大回调的个股筛选。意味着很多个股跌破位了,一定意义上也会意味着主跌的开始。
然后再次进入低位上穿点,然后开启一个循环。
每个点位对应的个股评判的方式,不便透露。
当然,对于主流的板块可以如此判断,但大多时候,可能刚刚低位震荡了一下,转而今儿到主跌,然后一蹶不振,也都正常,那么自然有其它的判断,比如市场人气,5日涨停判断,10日涨停判断,通过一个板块内被关注个股的个数对板块进行一个整体性的判断,我们并不需要关注中间的没有持续性的个股。
目前对于一份板块的各个阶段而言,每个阶段选择的个股也是不确定的。板块只适合做跟随,而不适合挖掘新题材,也就是只适合二波以上的题材。但是依旧有很多可以发散的机会了。
对于开始高位震荡的第一波回调个股。
对比进入冰点的第一波反弹。
对于即将主升阶段的高位上穿个股。
相对而言这些个股依旧具有很强的反弹或者上升动力。
大致如此,后面应该还会补足一些东西。但是大的框架已经如此,我也不清楚哪些大佬如何判决与跟随的,但总归有个确切的点,我通过个股个数的方式将其量化,已经起了一定作用,比如传媒的持续性,我吃到了中国科传的肉,但是在板块切换震荡中,我分析的不够,主流的切换并不慢,但反应依旧愚钝,盘中反应太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