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选择了业绩加科技:半导体核心受益标的分析!(转帖)
..看了一眼北方华创的业绩,净利润确实非常超预期,但营收其实不算,因为根据之前的在手订单,已经可以大致计算Q1的营收会落在哪个区间里。Q1营收同比增长多少基本可以不看,因为这里没有预期差,这次公司的净利润率比较高,Q1居然赚了5.3个亿,确实很超预期。半导体设备厂商的整个传导链条很长,是最典型的超前博弈类型之一,如果根据过去的财务报表指引投资,节奏会慢好几拍。

..目前头部企业的利润率尚未达到行业正常水平,一方面由于技术层面还处在追赶者角度,长时间的高额研发投入必不可少,另一方面是规模尚存较大的提升空间,整体三费成本仍旧偏高;因此设备企业过去几年用PS进行估值是没有问题的,市场对他们的定位是“国产替代先行者“,营收 国产化份额持续兑现就足以支撑逻辑的自洽,利润率的波动不需要过于care;
..为了避免图片过于冗杂,我只选取6家代表性的半导体设备企业,其中3家科创板(拓荆科技上市时间偏晚),1个主板(市值最大的北方华创)和1个创业板(封测设备),这几家公司也基本覆盖了半导体设备主要的几个环节,相对来讲是较为合理的可参照组合;

..自18/19年HW被制裁以来,A股半导体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在过去的这一轮周期中,一共出现了3次像样的行情:
..第1次是19年国产替代的催化,行业基本面也实实在在发生了变化,定性为宏大叙事,和后续光伏的“双碳”属于一个类别,有基本面(业绩)也有故事(估值);
..第2次是20年,随着中芯国际A股的上市以及国产替代的余温,板块又迎来一波高潮,但这一次同时叠加了口罩之后的放水,且行业周期并没有特别景气,拔估值为主,股价涨幅不大;
..第3次是21年,半导体行业整体进入这一轮周期中最景气的斜率区间,也是设备厂龙头北方华创涨幅最大的一波,属于典型的周期逻辑兑现,设备厂量价齐升,创单位时间最高涨幅;
..而去年Q3则是国产化订单加速所致,市场一度认为国产化的Alpha足以对冲景气度下行,数据上确实有印证,但随后被BIS制裁给锤没了,事后来看幅度其实也不大,也属于拔估值为主。
..以下是北方华创的后视镜,同样的时间段可以去框绝大多数的设备厂(中微公司(SH 688012 ) ):

..从景气度的发散顺序来看,行业传导顺序是:部分下游需求爆发,设计公司向代工厂加单(IDM则是提高自己的产能利用率),然后Fab或IDM产能利用率打满的情况下,发现短期供给还是不够,于是芯片涨价、代工涨价、原材料涨价。
..代工厂拿到这笔钱,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扩产,毕竟产能不够的时候,谁先开出来新的产能,谁就挣更多的钱。
..于是他们开始向设备厂下订单,这事儿分个轻重缓急,比如 ASML 的光刻机交期在18个月以上,其他的设备没那么着急但也得等半年,所以第一步就是赶紧给ASML的销售打电话:“哥要加单,赶紧给我排产”,台积电和三星这种财大气粗的,一般还会加一句“你有多少我要多少”。
..对应到国内的半导体设备厂是同理的,但多了一个招标的特色环节,中标信息一般会披露,比如北方华创中标了多少台PVD,中微中了多少刻蚀机,而且还会标注金额,按照不同设备+6个月或者+9个月的成产周期不等,算到未来对应节点的财务报表中,是比较直白的,所以营收维度,财务报表永远不可能超预期,因为以上信息都是公开且完全定量的,就算你加足马力三班倒,这个季度营收多了一点,无非是把后几个月的单子提前做了,这次多一些下次就会少一些。(非常景气的时候会有设备涨价的情况,但国内基本不会,这里或许会算作超预期,但当下显然不是景气时期)
..简单总结,半导体设备厂的业绩测算方式=全球半导体资本开支*国产化率*市占率,其中国产化率这一条只适用于A股的设备厂
..光刻机首先炒作了一波,中芯国际、张江高科、福晶科技、茂莱光学等等走了一波大牛,福晶科技至今还在飙升。存储在大基金的加持下,佰维存储一路长牛,深科技、兆伟创新也是不得了。那么之后呢,上周观察到,刻蚀机板块的中微公司、北方华创走势有些强于中芯国际,难不成刻蚀机板块也要走出一个佰威存储?一个福晶科技?
..核心:中微公司、北方华创不谈,其余标的不太多:
..1、江丰电子。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开始第二增长曲线,主要用于pvd、cvd、刻蚀机等。与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拓荆科技、芯源微、上海盛美、上海微电子、屹唐科技等多家厂商联合攻关,形成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零部件新产品已在多家国内OEM及晶圆制造头部企业实现批量交货。
..2、富创精密。公司已进入客户A、东京电子、ASMI等海外半导体设备龙头的供应链体系,同时已为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众多主流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提供产品。公司在手订单充沛,产能利用率已至高位,为缓解产能紧张,公司规划发展沈阳新厂、南通、北京和专用领域零部件产能建设四大项目,达产后可贡献年收入42.5亿元。放眼未来,公司将持续扩大7纳米工艺制程的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的品类,提升工艺水平和产品性能;同时,加快研制应用于5纳米及更先进工艺制程的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随着产能扩张和产品研发持续推进,公司的销售规模和市场认可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3、新莱应材: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主要系产品结构优化和毛利率的改善。半导体设备自主可控需求迫切,零部件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下游国产晶圆代工厂客户方面,中芯国际表示2023年资本开支将和2022年的63.5亿美元持平;国产半导体设备商客户方面,北方华创和中微公司3Q22合同负债也创历史新高。我们认为公司多年来产品能够稳定供应美商应材和泛林集团,未来在新增产能的支持下,凭借产品质量和产能的优势有望持续受益国产替代。
..4、国力股份:半导体零部件:等离子体刻蚀(PlasmaEtch)、增强气相沉积(PECVD)、气相清洗等设备所用射频电源中的真空电容器当前由日本明电舍、瑞士comet主导,壁垒高格局好。公司深耕数年实现突破,性能参数可匹敌国外厂商且成本较低,已导入头部设备/零部件厂,当前全球份额低,未来有望助力国产替代,实现数倍增长。
..5、万业企业:离子注入技术壁全仅次于光刻、刻蚀、薄膜沉积。
..6、神工股份:公司的刻蚀用大直径单晶硅材料盈利能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尽管上游材料价格的上涨幅度超出预期,但公司仍然通过工艺改良、结构优化等方式降本增效。在刻蚀环节对于硅电极尺寸要求逐渐增大的趋势下,公司作为上游材料供应商从小尺寸切入国际市场后,已成功实现大直径产品的突破和市场渗透,下游客户的依赖程度快速提升,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份额提升与结构优化,进一步巩固自身盈利能力,穿越行业周期。
..总结:A股设备厂商的交易逻辑
..提出几个点供大家思考,不能看着券商铺天盖地喊大超预期,你就跟着起哄:
..1)设备厂的估值不是PS吗,净利润超预期了,然后呢?
..2)交易的逻辑自始至终都是看新增在手订单(即中标对应的增速)
..3)在手订单进一步往前推,核心矛盾还得是行业的景气度,虽然现在国内的扩产不再与全球的景气度相关,但依然有迹可循,比如SMIC+两长的Capex,国产化率等等,这些因子的变动,都不会影响当期已交付设备的财务报表,所以反过来,当期财务报表的变化,也不会影响我对下几个季度的预期。
:$北方华创(sz002371)$

..目前头部企业的利润率尚未达到行业正常水平,一方面由于技术层面还处在追赶者角度,长时间的高额研发投入必不可少,另一方面是规模尚存较大的提升空间,整体三费成本仍旧偏高;因此设备企业过去几年用PS进行估值是没有问题的,市场对他们的定位是“国产替代先行者“,营收 国产化份额持续兑现就足以支撑逻辑的自洽,利润率的波动不需要过于care;
..为了避免图片过于冗杂,我只选取6家代表性的半导体设备企业,其中3家科创板(拓荆科技上市时间偏晚),1个主板(市值最大的北方华创)和1个创业板(封测设备),这几家公司也基本覆盖了半导体设备主要的几个环节,相对来讲是较为合理的可参照组合;

..自18/19年HW被制裁以来,A股半导体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在过去的这一轮周期中,一共出现了3次像样的行情:
..第1次是19年国产替代的催化,行业基本面也实实在在发生了变化,定性为宏大叙事,和后续光伏的“双碳”属于一个类别,有基本面(业绩)也有故事(估值);
..第2次是20年,随着中芯国际A股的上市以及国产替代的余温,板块又迎来一波高潮,但这一次同时叠加了口罩之后的放水,且行业周期并没有特别景气,拔估值为主,股价涨幅不大;
..第3次是21年,半导体行业整体进入这一轮周期中最景气的斜率区间,也是设备厂龙头北方华创涨幅最大的一波,属于典型的周期逻辑兑现,设备厂量价齐升,创单位时间最高涨幅;
..而去年Q3则是国产化订单加速所致,市场一度认为国产化的Alpha足以对冲景气度下行,数据上确实有印证,但随后被BIS制裁给锤没了,事后来看幅度其实也不大,也属于拔估值为主。
..以下是北方华创的后视镜,同样的时间段可以去框绝大多数的设备厂(中微公司(SH 688012 ) ):

..从景气度的发散顺序来看,行业传导顺序是:部分下游需求爆发,设计公司向代工厂加单(IDM则是提高自己的产能利用率),然后Fab或IDM产能利用率打满的情况下,发现短期供给还是不够,于是芯片涨价、代工涨价、原材料涨价。
..代工厂拿到这笔钱,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扩产,毕竟产能不够的时候,谁先开出来新的产能,谁就挣更多的钱。
..于是他们开始向设备厂下订单,这事儿分个轻重缓急,比如 ASML 的光刻机交期在18个月以上,其他的设备没那么着急但也得等半年,所以第一步就是赶紧给ASML的销售打电话:“哥要加单,赶紧给我排产”,台积电和三星这种财大气粗的,一般还会加一句“你有多少我要多少”。
..对应到国内的半导体设备厂是同理的,但多了一个招标的特色环节,中标信息一般会披露,比如北方华创中标了多少台PVD,中微中了多少刻蚀机,而且还会标注金额,按照不同设备+6个月或者+9个月的成产周期不等,算到未来对应节点的财务报表中,是比较直白的,所以营收维度,财务报表永远不可能超预期,因为以上信息都是公开且完全定量的,就算你加足马力三班倒,这个季度营收多了一点,无非是把后几个月的单子提前做了,这次多一些下次就会少一些。(非常景气的时候会有设备涨价的情况,但国内基本不会,这里或许会算作超预期,但当下显然不是景气时期)
..简单总结,半导体设备厂的业绩测算方式=全球半导体资本开支*国产化率*市占率,其中国产化率这一条只适用于A股的设备厂
..光刻机首先炒作了一波,中芯国际、张江高科、福晶科技、茂莱光学等等走了一波大牛,福晶科技至今还在飙升。存储在大基金的加持下,佰维存储一路长牛,深科技、兆伟创新也是不得了。那么之后呢,上周观察到,刻蚀机板块的中微公司、北方华创走势有些强于中芯国际,难不成刻蚀机板块也要走出一个佰威存储?一个福晶科技?
..核心:中微公司、北方华创不谈,其余标的不太多:
..1、江丰电子。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开始第二增长曲线,主要用于pvd、cvd、刻蚀机等。与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拓荆科技、芯源微、上海盛美、上海微电子、屹唐科技等多家厂商联合攻关,形成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零部件新产品已在多家国内OEM及晶圆制造头部企业实现批量交货。
..2、富创精密。公司已进入客户A、东京电子、ASMI等海外半导体设备龙头的供应链体系,同时已为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众多主流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提供产品。公司在手订单充沛,产能利用率已至高位,为缓解产能紧张,公司规划发展沈阳新厂、南通、北京和专用领域零部件产能建设四大项目,达产后可贡献年收入42.5亿元。放眼未来,公司将持续扩大7纳米工艺制程的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的品类,提升工艺水平和产品性能;同时,加快研制应用于5纳米及更先进工艺制程的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随着产能扩张和产品研发持续推进,公司的销售规模和市场认可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3、新莱应材: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主要系产品结构优化和毛利率的改善。半导体设备自主可控需求迫切,零部件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下游国产晶圆代工厂客户方面,中芯国际表示2023年资本开支将和2022年的63.5亿美元持平;国产半导体设备商客户方面,北方华创和中微公司3Q22合同负债也创历史新高。我们认为公司多年来产品能够稳定供应美商应材和泛林集团,未来在新增产能的支持下,凭借产品质量和产能的优势有望持续受益国产替代。
..4、国力股份:半导体零部件:等离子体刻蚀(PlasmaEtch)、增强气相沉积(PECVD)、气相清洗等设备所用射频电源中的真空电容器当前由日本明电舍、瑞士comet主导,壁垒高格局好。公司深耕数年实现突破,性能参数可匹敌国外厂商且成本较低,已导入头部设备/零部件厂,当前全球份额低,未来有望助力国产替代,实现数倍增长。
..5、万业企业:离子注入技术壁全仅次于光刻、刻蚀、薄膜沉积。
..6、神工股份:公司的刻蚀用大直径单晶硅材料盈利能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尽管上游材料价格的上涨幅度超出预期,但公司仍然通过工艺改良、结构优化等方式降本增效。在刻蚀环节对于硅电极尺寸要求逐渐增大的趋势下,公司作为上游材料供应商从小尺寸切入国际市场后,已成功实现大直径产品的突破和市场渗透,下游客户的依赖程度快速提升,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份额提升与结构优化,进一步巩固自身盈利能力,穿越行业周期。
..总结:A股设备厂商的交易逻辑
..提出几个点供大家思考,不能看着券商铺天盖地喊大超预期,你就跟着起哄:
..1)设备厂的估值不是PS吗,净利润超预期了,然后呢?
..2)交易的逻辑自始至终都是看新增在手订单(即中标对应的增速)
..3)在手订单进一步往前推,核心矛盾还得是行业的景气度,虽然现在国内的扩产不再与全球的景气度相关,但依然有迹可循,比如SMIC+两长的Capex,国产化率等等,这些因子的变动,都不会影响当期已交付设备的财务报表,所以反过来,当期财务报表的变化,也不会影响我对下几个季度的预期。
:$北方华创(sz002371)$
声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所发内容承担法律责任,倡导理性交流,远离非法证券活动,共建和谐交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