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sh600600)$
[淘股吧]
1、行业现状:量稳价增或成为常态,行业高端化趋势显著
2、公司简介:百年历史啤酒龙头,聚焦一体两翼核心产品,持续推进高端化战略
3、经营分析:利润表现超预期,产品结构升级有望加速
4、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一、行业现状:量稳价增或成为常态,行业高端化趋势显著
根据欧睿,2021年我国啤酒行业销售额为6870亿元,16-21年CAGR为 5.0%(其中量-0.6%,价+5.6%),我们认为啤酒行业量稳价增或成为常态:量:销量下滑企稳,预计未来或保持稳定;价:受益于提价、产品结构升级与罐化率提升。21年我国高档啤酒销售额达2182亿元,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16-21年占比提升5.8pct 至31.8%)16-21年CAGR为9.4% (其中量+7.2%,价+2.1%),增速快于行业整体。啤酒行业竞争格局稳定,21年销售额口径 CR5 为63.5%,百威/华润/青岛/嘉士伯/燕京啤酒市占率分别为18.9%/16.3%/13.5%/9.5%/5.3%。酒企通过囤货锁价等方式积极应对成本上涨压力,目前大麦成本承压,主要包材价格回落,考虑到大麦成本占比相对较小,我们预计整体成本有望逐步回落。
二、公司简介:百年历史啤酒龙头,聚焦一体两翼核心产品,持续推进高端化战略
青岛啤酒是一家历史悠久、拥有较大品牌影响力的公司。公司多年来持续深耕中高端产品市场,采取多元化的渠道策略因地制宜,同时注重经营效率的提升。青岛啤酒推进“一纵两横”战略带市场建设,提速沿黄、振兴沿海、解放沿江战略成效显著,20年华东地区亏损大幅收窄,21年东南地区首次扭亏为盈。坚持“1+1”品牌战略,21年青岛品牌/崂山等其他品牌收入占比分别为 65.6%/32.7%。经典、纯生两大主力单品实现快速增长,21年销量增速远高于公司整体。其中纯生打造“啤酒+音乐”模式,22年焕新升级,更换全新代言人肖战,采用地铁宣传方式进行针对性推广。经典系列发力1903国潮罐,定位差异化市场。持续丰富产品矩阵,推进高端化战略。2009年公司已推出高端产品奥古特,10年以来陆续推出逸品纯生、鸿运当头、全麦白啤、皮尔森、IPA等产品。20年白啤焕新升级,签约杨洋为代言人;推出超高端百年之旅等新品。22Q1-3中高档及以上产品销量同比+8.2%至249.8万千升。
三、经营分析:利润表现超预期,产品结构升级有望加速
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1.72亿元,同比+6.65%;实现归母净利润37.11亿元,同比+17.5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2.09亿元,同比+45.43%。其中,2022Q4实现营业收入30.62亿元,同比-9.83%;实现归母净利润-5.56亿元,同比-22.1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51亿元(21Q4为-10.09 亿元),亏损收窄。
1、疫情影响Q4业绩,全年量价齐升趋势延续。(1)2022年公司实现啤酒销量 807.2万吨,同比增长1.8%,其中主品牌青岛啤酒实现销量444万吨,同比增长 26%。22Q4单季度啤酒销量79.3万吨,同比下滑6.5%,我们判断主要系疫情反复与放开后感染高峰出现导致现饮渠道受损影响。(2)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吨酒价格提升。公司高端化战略持续推行,2022年中高端啤酒销量达 293万吨,同比增长5.0%,高于主品牌整体增速。在产品结构升级带动下,公司22年吨酒价格达到3927元/吨,同比提升 4.9%。(3)分区域来看,2022 年公司山东/华北/华南/华东/东南/境外收入分别同比+8.2%/+8.1%/+1.0%/-0.5%/+2.8%/+12.0%,公司巩固提升基地市场建设、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成效卓著。
2、成本压力仍存,费控能力突出。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36.9%,同比提升 0.13pct。成本端2022年公司吨成本为2482元/吨,同比提升4.9%,其中吨直接材料成本同比+8.7%,主系包材和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成本压力仍存。费用端22年公司售费用率同比-0.53pct 至13.05%,我们判断主系疫情影响消费场景的情况下公司缩减费用投放;管理费用率同比-1.0pct至4.58%,22年公司职工总数减少1240人,员工薪酬优化成效显现。综合来看,公司费控能力提升带动22年净利率同比+11pct 至11.5%。
四、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德邦证券:2023 年夜场、餐饮等现饮渠道逐步复苏,公司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超高档产品引领行业提质升级,原浆生啤、青岛白啤等新特产品及青岛经典等产品快速增长,我们看好公司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优势。同时近期成本压力趋缓,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我们依据年报业绩对盈利预测进行调整,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收346.9/367.9/389.1亿元同比增长7.8%/6.1%/5.7%,实现归母净利润43.5/50.8/57.6亿元,同比增长 17.2%/16.9%/13.4%,EPS分别为3.19/3.73/4.23元,对应PE分别为34.5x/29.5x/26.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结构升级不及预期;市场高端化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终端消费恢复不及预期等。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