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量价关系)[淘股吧]
量增价涨:
量增价涨主要是指个股(板块指数〕在成交量增加的同时,个股股价也同步上涨的一种量价配合结构。量增价涨的结构只出现在上涨的行情中,当股价向上涨升的同时,必须伴随着成交量的增加,而这成交量的增加,只是相对的增加,而非比较式的增加;也就是说,成交量的增加,不是跟前一天的成交量相比较;而是与5日均量、或5周的均量线做比对;以日线的角度来说,当成交量持续大于5日均量时,就判定为成交量的持续增加;当成交量都能维持在5日均量的水准之上时,则股价也必然能持续的向上涨。


一、交易层面
汽车今天全线大涨,神通报收涨停,维科精m,最高冲击15个点,视频点评的长安以最高点收盘,华为产业链的整车 江淮(有写过文章分析)、赛力斯也跟随表现,医药虽然周一下跌,但是下午相关的支原体肺炎的也都初夏靠前;无人驾驶方面强势股整体也是表现居前的,我们关注的启明信息华阳集团以及路畅科技等也小有表现。整体来说,今天整体市场的汽车股是主流,而昨日我们文章中也主要是写了华为、特斯拉和无人驾驶也是表现居前的。

二、市场很恶心,但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轻指数 重个股)

上证指数:周一市场出现了一个低点,今日小幅上涨,报收3038.55。整体的过程还是符合我们的判断的(具体指数分析可以看周末的文章)。对于整体的指数而言,我们暂时无需过多的担心(3000点保卫战一直都在),只要沿着主线的思维,建立票池进行跟踪交易,那么指数的波动对交易的影响机会相对的减小。

北交所:昨天我们说明了北交所短期进入到了关键的时间窗口,今日北交所指数整体是缩量调整的,相对符合预期。只是这个过程中指数的波动较大,从而对整体北交所的个股也形成相应的影响。从阶段来说,北交所整体的机会还在,而短期则是看1030附近是结构的一个支撑位置。

行业和概念:今天行业中汽车是一枝独秀,涨幅和涨停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吗,从这种角度来说,汽车有望进一步走强。概念方面 汽车热管理特斯拉新能源车、无人驾驶、小米概念汽车电子等整体保持涨幅和涨停的一致性。有没有觉得这个过程和昨天的情况很相似?行业和概念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从这种角度上来说,短期汽车延续性进一步被强化了。

三、汽车催化性事件的认知
事件1:据特斯拉官方微博,Cybertruck全球正式交付活动将于北京时间12月1日凌晨在得克萨斯超级工厂进行。
事件2:智界 S7 及华为全场景发布会定档 11月28日14:30举行;
事件3:华为和长安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后续对标博世汽车;
事件4:四部委11月17日正式出台《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L3/L4自动驾驶准入规范,打通行业法规壁垒;
事件5:问界M7已搭载搭载HUAWEIADS2.0,无图NCA功能预计于年底前开放,小鹏于“1024科技日”宣布XNGP年底前开通25-50座城市NOA;
事件6:特斯拉FSDV12临近,部分区域车主手册已新增FSD(Beta)功能介绍;
事件7:即将于下月发布的问界M9预订量突破3.3万台。同时,与北汽和江淮等车厂合作的鸿蒙智行新车正在开发中;
事件8:华为已向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发出股权开放邀请,并希望中国一汽集团加入

四、汽车催化性事件下,整车和细分的机会思考
整车部分:华为合作的造车企业,目前有赛力斯、长安、北汽、江淮等企业
长安的估值做测算:
传统部分:2024年预计燃油+混动车销量150万辆,单车5千元,若12.5倍PE,对应市值937.5亿左右;新能源部分:预计深蓝新能源销量50万辆,假设单车15万元,给予2.5倍PS,则估值在1875亿。综合市值在2812亿,对应的目标价格28.35元。如果采取保守思维则2300亿是有较大概率能够看到的。对应23.2的价格。(后续的目标28.35的价格则是市场博弈的结果。)
江淮汽车估值测算
2024年上半年将会推出新车型,下半年交付,2023年底工厂建成,年产量25万辆。2024年预期交付量:5-7万辆,对应市场规模400-500亿。按照2022年江淮的营收395亿,而2024年和华为的智选汽车也将实现400-500亿的目标,相当于再造一个江淮,那么按照目前江淮的439的估值,我们以50%作为一个保守型的估值,那么江淮初步暂时可以看到650亿以上,对应当前的市值,还有50%的空间。
赛力斯估值测算:(还有另一种算法就是利用理想的估值进行对标测算)
我们维持2023-2025销量预测至10万/33万/44万辆,维持2023/2024/2025年收入预测至342亿/1067亿/1304亿元,其中问界品牌收入预测为237亿/997亿/1244亿元,给予问界品牌2024年PS估值1.8x,测算公司2024年合理市值折合1454亿元(997亿元*1.8倍*81%),维持目标价至96元。

华为汽车零部件:
华为产业链相关公司参考



无人驾驶相关标的:
激光雷达(禾赛科技、永新光学长光华芯炬光科技);
CIS(韦尔股份);
AR-HUD(水晶光电);
光学摄像头(舜宇光学科技联创电子宇瞳光学);
连接器部件(电连技术兴瑞科技瑞可达);
域控制器(德赛西威经纬恒润);
PCB(胜宏科技世运电路)

五、被忽视自动驾驶成长股——联创电子
事件:11月30号cybertruck 将会上市,利好产业链相关公司。
联创电子业务说明:
(一)主业手机镜头,跟随行业已经开始复苏,10月公司3季报交流已经提示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开始提价;
这一块业务出现了历史历史性的亏损(导致整个业绩也出现亏损)
(二).车载镜头高速成长,这块单独的资产被掩盖在了主业之前的下滑之中。属于隐藏的牛股。
特斯拉引领了自动驾驶的范式,BEV+transformer成为了大家认可的自动驾驶范式,在这个技术路径里面,视觉成为了主导,单车的镜头用量提升,规格提升;范式的建立引领所有厂商进行自动驾驶的学路径确立,行业的渗透率迎来了爆发。15万左右的宝骏目前都配置了大疆的无人驾驶技术,宝骏上没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但有多颗高规格的8M镜头,
1.低估的市场空间
之前的车载镜头数量都是2-3颗,未来是11颗-12颗,且镜头的规格大幅提升,随着L2向L3的升级过程,镜头从一个非安全件升级为车载安全件,因为L3以后,自动驾驶出现镜头的飘焦等情况是会影响大模型对距离的计算的,会引发交通事故,车载镜头的进入壁垒会大幅提升。且镜头是一个全球市场,面向的是7000-8000万辆车每年,单车1500-2000(镜头+模组)的价值量的话,这是一个干亿级的市场。市场空间决定了这里面会有牛股出现,所以值得重视,而技术趋势的演进从L2一直到L5的过程,决定了未来镜头数量和规格还将提升,摄像头的单车价值量还将继续提升,这在大部分汽车零部件里面是稀缺的,价值量处在不断提升的过程,而绝大部分零部件的价值量是一个下降的趋势,
2.行业格局的变化被忽视
行业壁垒的大幅提升以后,全球车载的镜头市场就2-3个玩家。以舜宇光学和联创电子为主。车载的验证壁垒,以及从普通零部件走向安全件的过程,导致进入壁垒越来越难。这是一个可以看到稳定格局的细分行业,且随着镜头的专业度大幅提升,原来的组磷镜头模组厂被镜头厂的一体化趋势所取代,镜头+模组,单车的价值量会达到1500-2000;
3.即将到来的人形机器人还有各种具身智能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视频验证了纯视觉的端到端方案在人形机器人上的跑通,未来将成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范式;本质上这些都是仿造人类的智能系统,视觉在人类系统中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那么这些具身智能的视觉系统也将非常重要,会打开新的亿级以上的终端,复制另一个汽车市场。
其中:联创电子是特斯拉的HW4.0平台镜头的主供,不仅供特斯拉汽车平台,还有人形机器人平台,成为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放量的弹性标的;远期按照单车模组+镜头1500的价值量,人形机器人500-800块钱的价值量。
据说拿到了cybertruck70%的车载镜头的份额,按照目前207万辆的cybertruck,按照单车1500的价格,对应21.7亿的营收,按照3%的净利润率,则整体有望实0.66的净利润(这个利润非1年),再加上其他厂商的按照2022年的24亿,对应3%净利润,则整体是0.72亿,总体预计是1.38亿,按照40倍的估值,对应64亿左右。再加上主业务逐步回升,至少10月份产品供不应求,那么四季度可能会缩小亏损,按照2024年1亿的利润,按照50倍的市盈率计算,那么对应当前114亿的市值则是相对合理,因为公司目前市值也才115亿(整体估值比较难算清楚,暂时也只能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