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大主线[淘股吧]
大科技、大消费、新能源

大科技:2023: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有可为

一、近期事件回顾
特斯拉中国官网,特斯拉国产 Model 3 起售价降为 22.99万元,此前起售价26.59万元,降幅高达3.6万元。Model Y的起售价则从28.89 万降到了25.99万元,降价幅度为2.9万元。
我们认为特斯拉的降价有望刺激订单,拉动需求的增长。从对锂电中游的影响上看,考虑到特斯拉22 年三季度汽车毛利率为27.9%,本次降价后仍有较强的利润垫,对于中游材料的盈利影响较小。总的来看,新能源车目前仍然处于优质供给催生需求的阶段,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认可度在提升,需求有望超预期。中汽协预测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670万辆,同比增长90.3%;中汽协预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900万辆,同比增长约35%。

二、投资逻辑
1、新能源市场关注度不断提升,高关注转化为高销量推动发展的核心要素正从政策转向供给,消费欲望也在增长。从汽车之家关注度来看,新能源关注度快速增长,至2022年占比已高达40%;影响新能源市场发展的核心要素主要为政策、供给和消费欲望。近年来伴随政策的退坡,产品供给逐渐取代政策因素,成为推动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接受度不断提升,消费欲望增长。

2、各项优惠政策持续退坡,对消费和供给的影响逐渐衰减。自2009年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战略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始终坚定不移、贯彻始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2021-2035)》提出的发展目标也预示着了未来10~15年间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良好预期。与此同时,新能源优惠政策在不断退坡。2022年消费端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下滑30%,2023年面临全面取消;供给侧的双积分政策也在持续递减。政策对消费和供给的影响逐渐衰减。

3、新能源产品加速供给,每年增加约50款新车中高端产品竞争力增加,市场份额扩张,纺锤形市场初成型。2016年~2021年,伴随技术的不断创新,新能源市场以每年增加50款新车的速度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其中,20万以下和30万以上市场,在售主流车系明显增多,产品竞争力增强。从销量分布来看,新能源高、中、低端市场份额基本形成“343”分布,纺锤形市场基本形成,更加向需求靠拢。10~20万价格区间成为新能源市场消费主力,走向主流大众汽车消费市场。
4、新能源消费族群由尝鲜族向大众消费者渗透,选车过程更理性。驾驶感和智能化成为产生新能源消费欲望的关键动因。2021年以前,大部分新能源消费者由于限购等政策因素考虑购买新能源

大消费:疫情后时代, 恢复和扩大消费优先
一、国务院联防联控调整对新冠病毒政策
行业新闻。12月26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 豆浪投质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印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妥有序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支持恢复与 大消费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已经有国资委、央行、队 证监会、银保监会、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召开会议,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部署2023年工作。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合各部委工作会议、*及新闻发布会,我们进一步提炼出对于2023年经济工作的消费方面具体执行方向。
浪投:
文献中第二条谈到:突出做好稳增长,“扩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部委工作部署包括满足服务业主体融资、增加居民消费信贷、促进大宗消费等;财政部工作重点从减税降费,倾斜向民生支出和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以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意愿。

三、疫情后时代消费板块的复苏与预修复性价比凸显
消费板块龙头看,业绩和股价走势与行业趋同但修复更快,具体行业间差异也验证不同消费场景修复结论。具体看:1)行业集中下龙头领先:航空和酒店行业出现了明显的行业案牛好于行业,市场表现有所反应。2)服务VS商品:商品修复明显好于服务,但其中需要注意,餐饮的修复和线下零售类似,而非和服与类似,同时各地区分化较大,可能有“可选VS必须”底层逻辑。3)线上VS线下:管控放松前,线上网购的业绩和市场表现都明显强于线下零售,而防疫放松后反转,原因或包括边际变化差异和货币政策。4)奢侈VS日常:奢侈消费受影响较小,而且更依赖于现场消费,放松后更受益。

新能源:顶层设计明确,兔年迎新成长

一、顶层设计明确,新能源革命坚定不移
1月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浪投回皮书(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指出要着力打造以“锚定一个基本目标,聚焦一条主线引领,加强四大体系建设,强化三维创新支撑”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总体架构。一是充分利用各类电源互补互济特性,构建多元绿色低碳电源供应结构;二是稳住煤电电力供应基本盘,推动煤电灵活低碳发展;三是打造“新能源+”模式,加快提升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意见稿提出,2030年至2045年,规模化长时储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满足日以上平衡调节需求电力系统实现动态平衡。
其中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能源工作的路线图,2023年要全力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增强能源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大力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持续扩大清洁低碳能源的。将进一步提升跨省跨区电网错峰支援和余缺互济能力,推动油气增产增供,预计2023年原油产量达到2.05亿吨、天然气增产60亿立方米以上,同时加快风电光伏项目建设,2023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4.3亿干瓦左右、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9亿干瓦左右。

二、需求释放与新技术产业硕团队 共铸新能源23年新成长
当前新能源已经度过从0到1的初始快速野蛮发展,正处于从1到N的规模化、产业化阶段。展望2023年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分析新能源行业的政策、市场、技术趋势,看好能源安投國国内大循环、技术降本提速三个方向的投资机会:
宏观视角:能源安全和促进新能源消费将是最强政策趋势。经历2021、2022连续两年的缺电后,能源保供被提上了重要日程,加强新能源配套建设保证能源安全愈发重要,包括传统抽水蓄能核电火电等均迎来新发展机遇。后疫情时代消费复苏是最强主题,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支柱作用愈发凸显,有望获得政策持续大力支持,进一步带动汽车、电池、智能化相关产业链。
中观视角:核心原材料降价和国内大循环助推行业更上新台阶。在度过产能瓶颈期、疫情影响的双重作用下,硅料、碳酸锂为代表的上游原材料已开启降价周期,产业链利润分配将会重构,预计大部分利润将让渡至下游开发商,加速行业降本。成本端的压力释放,以及疫情对施工、物流、人员等因素影响消除,将使被积压两年的国内需求得到完全释放,大型风电、光伏集中式项目,以及配套的大型储能,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微观视角:具有产业意义的新技术孵化速度显著加快。新能源新技术层出不穷、百花齐放,资本助力也进一步加速新技术孵化。在众多的新技术中,能够解决当前需降本、摆脱贵金属依赖这两大痛点的,迅速脱颖而出。PET复合铜箔、银包铜因为可显著降低锂电铜箔、HJT低温银浆的成本,研发进度不断加快,客户不断加速导入,代表了未来技术发展方向,有望不断取得进步直至实现规模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