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新规对咱们都有哪些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上海市场可转债的佣金提高了10倍。
昨天晚上,接到客户经理的通知,从8月1日起,上海可转债的佣金收费标准是:由原来的百万分之五提高到十万分之五。
猛一听提高了十倍,非常多,其实也就是和现在深圳市场的佣金标准差不多罢了。
如果只买一手可转债的话,佣金是五六分钱的样子,还是比深圳的便宜点。
不过这都不重要,因为我交易的可转债大多数都是深圳的,而且也不会只买一手。
深圳监管比较松,容易出妖债。
至于涨跌幅限制,咱们只要有能力抓住20厘米的涨停板就已经很不错了。
主板才十厘米涨停,可转债20厘米已经不少了。
以前经常有50厘米涨停,但是能抓到的人有几个?
所以,咱们该怎么操作还怎么操作。

下面说一下可转债市场上的一个新玩法。
对于这种行为,有人表扬,有人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多年的市场经验让我们得出了一个共识:大部分的可转债最终的转股价值都会超过130元,从而触发强赎条件,促使投资者转股,完成退市,投资者、承销商和发行人多方受益。
只有极少数的上市公司才会采取到期还钱的方法,这基本上都是不缺钱的主,人家也不想让投资者转股,所以才不会下调转股价,大股东也不想因可转债持有人低价转股导致自己股权被稀释。
对于那些缺钱的公司,会通过下修转股价,以及蹭各种市场热点,让可转债转股价达到130以上促成强赎。
通过可转债转股把债权融资转化为股权融资,从而达到不用偿还债务的目的。
因此在可转债市场一直有个烂股牛债的说法。
公司越垃圾,可转债可能越好。
2010年以后发行,目前已经退市的可转债共计231只,只有6只是到期赎回的,分别是广汽集团九州通航天信息上海电气格力地产,看看哪个缺钱?
但是最近这个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
最近到期赎回的两个可转债分别是海印转债洪涛转债,这两个公司是标准的烂股,基本面不行,公司也没有什么钱来还债。
按以前的思路,这类公司应该会拼命让转股价值达到130元以上触发强赎,但是事实并没有,这两个转债最后都是熬满了六年时间,选择了到期赎回。
之前海印转债到期偿还的时候,我一直有个疑问。
海印转债的最后一个月,可转债溢价率高达10%,按理说投资者应该选择到期赎回才对,可令人惊讶的是,竟然有6亿面值的可转债进行了转股。
这部分转股资金直接亏损6000万元。
难道他们都是傻子吗?会干这种赔本的买卖。
当时,我知道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但具体什么情况却不清楚。
很多看似不合理的情况,背后必然隐藏着某种秘密。
直到最近洪涛转债的操作,才让我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的玄机。
最近,有洪涛转债的持有者接到官方工作人员的信息:选择转股可以补贴差价。
上市公司给投资者发补贴这还是头一次听说。
许多人怀疑,对方肯定是骗子,不可信。
但是,紧随其后,有许多可转债持有者表示已经收到了补偿款,而且补贴已经预期明天开盘跌几个点,有赚的,非常满意。
看来,这不是诈骗电话。
到底怎么一回事呢?
洪涛转债的到期赎回价是108元,而截至收盘退市,它的转股价值只有100.43元。
眼看着最后转股日临近,剩余规模还有1.568亿,难道就这么放弃吗?
难道就要掏出真金白银吗?
而且公司在电话中还明确指出,公司缺钱,希望投资者体谅一下公司完成转股。
所以,洪涛股份的高管就想出了一个全新的模式:溢价转股公司补差价。
也就是说,只要可转债投资者选择转股,就可以获得公司的现金补偿,比你选择到期赎回的收益率还高那么一点点。
我估计海印转债当初也是这么干的,否则无法理解,投资者为什么会亏钱转股。
区别在于,海印转债是偷偷的干,只针对大户。
而这次洪涛转债则是明目张胆的操作,就连只有200张洪涛转债的小散都接到了洪涛股份的电话,请求补偿差价转股。
可以说这次洪涛股份是用尽了全身力气来做这件事,迷你散都不放过。
洪涛股份如此操作,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吗?
好处多多,如果不转股,每张可转债要还108元,现在只要掏10块钱补贴投资者,完成转股,就节省了98元,难道它不香吗?
大家知道,可转债的票面利率都很低。
拿洪涛转债来说,前五年票面利率分别是第一年0.4%、第二年0.6%、第三年1%、第四年1.5%、第五年1.8%,合起来五年利息也就5.3%。
最后再拿个10%回馈投资者,六年合起来的资金成本15%左右,摊到每年资金成本不到2.5%,比银行贷款便宜多了,非常好的融资方案。
至于那些没有转股的投资者也无需担心,最后都是按照108元的到期赎回价进行还款了。
据说,洪涛股份确实缺钱,但是深圳担保和高新投出手,帮它度过了难关。
毕竟谁也不愿意做第一个可转债违约的公司,影响地方形象。
对于洪涛股份的这个做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有投资者认为,要给这些公司打气,人家宁死不违约,好样的。
说这话的都是可转债投资者。
但持有洪涛股份的投资人则认为,这操作明显的侵犯了正股股东的合法权益,本来公司应该到期还钱的,通过转股补贴给债券持有人,增加了正股供应和抛售,导致股价下跌,侵害了正股持有人的利益。
不过,咱们无需操心对与错,通过这个案例,明白两点就行。
第一,到期赎回价就是可转债的最安全边际,这个价位以下就可以大量买入,特别是股性活跃的小盘债。
第二,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不要以为是诈骗,而是看看公司的补偿款满不满意,满意就转股,不满意就选择到期赎回。
不过,我一般也不会买入剩余年限不足一年的可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