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研究决定,自 2023 年 11 月 1 日起上调本公司 53%vol 贵州茅台酒 (飞天、五星)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约为 20%。此次调整不涉及本公 司产品的市场指导价格。”[淘股吧]

昨天半夜,茅台发布了这则简短但重磅的消息,直接导致了今天茅台股价的大涨。

一切毫无征兆,但这个预期早就开始被各大媒体跟踪预测,好几年了都未能落实,如今突然兑现了。

那么,为什么茅台涨价是利好?以及,消费品涨价是不是就一定是利好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众所周知,飞天茅台的出厂价(900+)和市价(2000+)一直有巨大的利差,且一直供不应求。只要能做茅台的经销商,拿到货就等于赚到,只有卖2000还是卖2700的区别。

在自己品牌如此强势的情况下,巨大的利润全被经销商拿了,别说投资人不干了,茅台母公司本身也肯定想做一定的调整。奈何茅台在中国的地位过于特殊,阻力重重。

首先,从贸易战开始,我国的整体经济环境没有太好。

这时候一家公司,尤其还是国企,在大赚特赚的前提下,宣布由于还可以更赚,所以提价,这是极度“政治不正确”的,打击的了腾讯阿里们,风声紧的时候敲打不得茅台?不能提价。

其次,茅台的经销商,都不是“凡人”。

可轻意获得如此巨额无风险利润的业务,能轮到的就算不是神仙,也得是神仙的坐骑这一级别。最近几年茅台尽可能的去掉“违规”的经销商资格,去了半天也只减了点零头,可见真的去不动了。想让这些“为茅台开拓疆土的功勋”,把本来已经到嘴里的利润,回吐给母公司一些,肯定是一百个不愿意,茅台也没有足够底气和他们撕破脸,相比这些年没少“沟通”,但结果依然是不能提价。

再次,茅台在不好直接提价的情况下,2022年3月做了创新模式“i茅台”,实现了“弯道提价”。

“i茅台”可以粗暴理解为茅台的线上直营店app,里面也卖飞天茅台等明星产品,价格和尺寸都与市面上常规款式不一致,但毫升数这算成市面上的瓶装飞天茅台,会比出厂价贵,比经销商那里便宜,这中间的利润,全部是茅台厂自己的增量。这个思路够高,但“i茅台”总归体量太小,在经销商为主的商业模式下,注定不可能做大做强,只能算锦上添花。

如今,经过几年的博弈,预期终于落地了,此举未来几年,势必会为茅台在原有基础上,被动提升10%以上的利润,自然属于重大利好,股价大幅上涨也就顺理成章。

当下的茅台依然不贵,处于合理估值中部区域,长线投资依然有配置价值。

最后,聊聊消费品涨价和股价上涨之间的关系。

先说结论:这两者不能直接关联,需要先评估上涨的逻辑,才能判断是否能影响股价。

1、品牌够硬,消费者愿意承担溢价

茅台的涨价,前提是:1供不应求;2出厂价与售价利差过大。在不愁卖的前提下,涨了与消费者无关的出厂价,只对经销商有影响,对消费者本身无任何影响。

另一个例子是海外的LV、爱马仕们,一样供不应求,但涨价直接涨售价,结果呢?一样卖得火爆。

所以售价的影响是次要的,产品到底是不是过硬,是不是供不应求,有足够的吸引力让消费者愿意付出更多溢价,才是这些高端消费品涨价的核心。

在此基础上的提价,会间接助力股价上涨。

至于反例,就是国内的某个阿胶品牌了。当年也是大幅提价,提得过狠,导致某些原材料都涨到天上,它的消费者不愿意为此买账,商品与其价值不再匹配,后面别说股价了,公司都差点黄了。

2、宏观因素不可抗力

这是一个大类,里面有无数子项,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上涨、人工成本上涨、房租上涨、货币超发、自然灾害等导致的短期产量下降、行业整体组织提价等。

这些因素,每个公司或多或少都要被动遇到,肯定都不算利好,在长期经营中,能不能靠年景好的周期来覆盖掉这些成本,以及在遇到时能不能比竞品付出更小的代价,这些“后事”的结果公示后,才会影响股价。 $贵州茅台(sh6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