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控股近日发布2021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268亿元,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减少7.3%。单季度数据来看,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9.74%、-27.12%。[淘股吧]
图1:绿地控股三季报信息看板

绿地控股通过促销去化、放缓增储,2021年1-9月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达到491亿元,同比增长880.36%;公司前三季度压降有息负债645亿元,债务结构有所改善。截至10月底,公司转为“黄档”房企。

“三道红线”限制外部融资的情况下,绿地控股通过增加应付款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2021年三季度末,公司应付账款及票据余额为3105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应付票据规模合计343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50%。


基建收入持续超越房地产业务收入 改善现金流为前三季度主基调

绿地控股是一家以房地产、基建为主业,金融、消费等综合产业并举发展的跨国经营企业。

翻阅历年财务数据发现,公司的房地产、基建业务合计收入贡献超过八成。2016年,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达到基建业务的2倍,随后基建业务收入增速显著,2020年首次超过房地产开发业务。
图2:2016-2020年绿地控股基建、房地产业务的收入与毛利率

今年前三季度延续该趋势,绿地控股2019年1-9月基建业务累计收入达到2114亿元,同比增长44%,超过当期营收增速33%;房地产业务结转收入达到1496亿元,同比减少3%。因低毛利率基建业务的营收占比增加,加上房地产行业整体利润率走低,公司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营业收入达到4268亿元,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减少7.28%。

在房地产全方位调控持续从严从紧的市场形势下,现金流管理成为绿地控股的主基调。

一方面,绿地控股试图通过促销去化进行资金回笼,但效果甚微。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共完成合同销售金额2302亿元,同比增长5.7%;合同销售面积18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但仅看第三季度时,公司合同销售额、销售面积的同比降幅达到20%以上,业绩也不及2019年同期。
图3:2019年至2021年三季度绿地控股各季度合同销售情况

另一方面,公司放缓增储,以控制现金流出。具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新增房地产项目储备41个,去年同期为77个;权益土地面积294万平方米,去年同期为1053万平方米;累计权益土地款304亿元,去年同期为731亿元。

得益于加重现金流管理,2021年1-9月,绿地控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达到491亿元,同比增幅超过880%。


10月底由“橙”转“黄” 评级机构接连下调评级

政府于2020年出台“三道红线”政策,根据三个指标的触线情况,将试点房地产企业分为“红、橙、黄、绿”四挡,以此来划定房地产企业融资时有息负债年增速的上限。绿地控股作为试点房企之一,连踩三道指标,降负债成为其第一要务。

当前,负债总额超过万亿元的房企有4家,依次为碧桂园万科、绿地、保利。绿地控股的负债规模在2019年首次达到万亿级别,资产负债率也常年维持在高位。
图4:2015年以来绿地控股总负债、资产负债率

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压降有息负债约181亿元,实现现金短债比指标超过1.0的央行监管基准线,“一条红线”转绿达标。在此基础上,公司进一步压降有息负债,前三季度已累计压降有息负债645亿元,净负债率有所回落。

截至2021年9月末,公司总负债规模达到12228.2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7.7%,较去年年底有所回落。公司有息负债约为2500亿元、货币资金余额为795亿元,剔除预收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现金短债比分别为81.4%、100.6%、1.6倍,仍处于“三道红线”分类中的“橙档”房企。

绿地集团近期在官微披露,截至今年10月底,绿地控股净负债率已降至100%以下,达标转绿。至此,绿地控股从“橙档”上升至“黄档”。

鉴于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条件越来越差,结合绿地控股的销售、债务到期情况,两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标普于今年10月接连下调了公司的信用评级。


应付票据增速超过150% 隐形债务值得关注

为对冲外部融资压力,绿地控股通过增加应付款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2021年三季度末,公司应付账款及票据余额为3105亿元,同比增长65%,分别占当期净资产、合约销售额的181%、135%。其中,应付票据规模合计343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50%。

今年以来,房地产商票逾期问题受到较大关注。今年6月,有媒体报道称央行等监管部门将“三道红线”试点房企的商业承兑汇票数据纳入监控范围,要求房企将商业承兑汇票数据随“三道红线”监测数据每月上报。未来,房企的商票乃至其他应付类负债或将受到更多管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1年9月末,绿地控股的少数股东权益为766.97亿元,占所有者权益的45%。不过,当期净利润151.4亿元中,少数股东损益仅为39.75亿元,占比约26%,也即持有公司近半净资产的少数股东仅拿到公司1/4的净利润,是否存在“明股实债”值得探究。(PLH)

读财报是由新华财经与面包财经共同打造的一档以上市公司财报解读为主要内容的栏目。新华财经是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内容全面覆盖全球股市、汇市和债市等金融市场,提供权威、专业、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