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耗资数十亿美元开发大模型之后,科技巨头们正将目光转向小模型,希望以此开辟赢利的新路径。

据媒体周六报道,大模型曾被寄予厚望,被视为推动生成式AI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但由于运行成本高昂、数据隐私顾虑等掣肘,阻碍了这一技术在企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如今,苹果微软、Me­ta和谷歌等科技巨头纷纷推出参数较少但性能较强的小模型,意图打开AI盈利增长点。

通常而言,参数越大,模型性能就越强大。但大参数模型往往需要海量数据和算力的支持,其运行成本和能耗较高,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沉重负担。

而小模型以其相对便宜、节能、可定制等优势而备受青睐。

微软公司Az­u­re AI平台企业副总裁Er­ic Bo­yd表示,小模型为客户开启了更多此前因投资回报不足而无法实现的应用。

谷歌本周发布的"Ge­m­i­ni Na­no"小型模型已内置至新款Pi­x­el手机,Me­ta新推出的8亿参数Ll­a­ma 3号称可媲美Op­e­n­AI的GPT-4模型,法国初创公司Mi­s­t­r­al也加入了这一阵营。

同时,小模型亮点还在于可确保数据隐私,这些模型能在设备本地完成运算,无需将敏感信息上传云端,对注重数据保密的企业客户具有吸引力。

此外,小型模型的能耗相对较低,可推动人工智能从云端向终端设备延伸。

苹果上月发布了Op­e­n­E­LM小模型,暗示有意将AI功能植入畅销的iP­h­o­ne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