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絮叨絮叨,小有感慨。这两天带着猫咪小徒一起做,放慢了节奏,也有时间能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待自己。不经意间把自己跟桃县的一些前辈老师做了比较,有一些小感悟,分享一下。

我有时会说自己有“三板斧”,直观感受上是自己会的还挺多,且在这些模式里游刃有余的穿插,偶尔抓住一些机会就翻上去了,屏蔽了一小部分风险。但这两天的时间总隐隐地觉得不踏实、不稳,也许是现在操作的资金跟之前的体量不同了心态变了。但事实上,经过思考还是认为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不够专一

倘若能专一去把一种形态做到这个赛道上的top专家,那来这个形态上博弈的人无论想不想也都只能为我铺路。如果足够专一,是否也能因此屏蔽掉更多的风险,也就是所谓的只做看得懂的。我们来股市目的是来赚钱的,赚一个什么钱?就像在股市开了一家公司,这个公司选择什么赛道提供怎样的一种服务,提供出行服务那是滴滴,提供送餐服务那是饿了么,提供短视频服务那是抖音,这些高速成长型的企业不是天生就是巨无霸集团,当然不能像阿里、腾讯那样什么都做什么都投,想要快速增长势必要在一条有足够大空间的赛道里精耕细作,才能有机会成为巨无霸集团,那也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成为大游资大概就是这样的境界吧。

同样的道理,在股市里“赛道”、“服务”就是“模式”、“形态”,有的老师只做首板,有的老师只抓连板股假阴线,有的老师只做连板股回踩,有的老师只抓龙头,等等。很多老师尝试了很多办法找各种原因依然没办法持续盈利,就是唯独没去尝试专一。你看会做加法其实挺容易的,而真正难的其实是减法,那些精简到极致只做一种形态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大佬,或许那种境界里的效率高到我们难以想象,赵老哥的8年一万倍,涅盘老师的4年上亿。所以也许真的做加法浪费了老师们太多的时间,同时也耗尽了金钱,苦于挣扎在回本路上的老师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什么都会做,又好像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买又好像什么都不会买呢?

专一于尝试各种模式,却从未尝试专一本身,这何尝不是一种痛。这也许就是我和神交已久的几位老师最大的差距了。库里有一手精准的三分球,经管身材在长人如林的NBA吃尽苦头,但依然可以伟大;同样梅西有一手灵动的盘带过人,凭此也可以成为伟大。当我们把一种模式一种形态吃到透,成为这个形态上的库里、梅西,这个形态的任何一种变化我们心知肚明,任何一次买进卖出都恰到好处,那谁又能阻止你在这个形态上赚钱呢,恐怕只有关小黑屋能真正阻止你了。栋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