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2日,*:到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淘股吧]


2021年9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8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8月底,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2.8亿千瓦,同比增长9.5%。
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0亿千瓦,同比增长33.8%。
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2.8亿千瓦,同比增长24.6%。


风电和光伏一样,核心驱动力就是降本增效。
风机的大型化,带来风机成本下降。
据产业调研,近期部分风机招标价格持续下降,目前来看这种降本是确实发生的,并不是风机厂商为了竞标而恶意降价。风机降本增效,带来风电的发电平价,风电项目收益率随之提高,促使电力运营商增加风电设备的装机量。规模化效应进一步促进风机的成本优化,行业成长性逐渐显现。
从板块估值来看,相对新能源侧和光伏,风电板块估值较低且处于历史地位水平。

先上图


风电产业链包括上游零部件制造商、中游整机厂商及配套、以及下游电力运营商。
上游:零部件制造商
1.叶片:
风机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关系到风机的性能以及效益,约占风机总成本的15%-20%。
风机叶片的原材料主要是由玻纤和树脂构成,玻纤占叶片成本较高。现阶段碳纤维成本大概是玻纤的10左右,因此还不具备经济性
风机叶片直径每增大6%,风能利用率可增加约12%。随着风机单机装机容量的增加,风机叶片的直径也不断上升。现有的风机叶片直径可达100多米。
目前做风电叶片且营收占比较高的公司有中材科技时代新材天顺风能

板块龙头:中材科技
第二梯队:时代新材、天顺风能、东方电气明阳智能
第三梯队:九鼎新材上纬新材(叶片上游材料)


2.风机铸件:
风电铸件主要包括齿轮箱壳体、扭力臂、轮毂、底座、行星架、定动轴、主轴套等,主要起着支撑、保护和传动的作用。铸件产品质量直接影响成套设备的耐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风电铸件原材料是铁素体球墨铸铁件,要求有良好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刚度,而且还要求具有在低温下的高冲击强度。下游成套设备厂商对供应商的质控体系、研发实力及工艺设备需进行全面综合评审,转换成本较高且周期较长,具备较强的用户粘性。
目前主营做风电铸件的公司有日月股份永冠集团、吉鑫科技等。
其中日月股份今年扩出的产能较多,毛利比同行高5-10个百分点。
3.轴承(主轴):
主轴在风电整机中用于联接风叶轮毂与齿轮箱,将叶片转动产生的动能传递给齿轮箱,是风电整机的重要部分

在风电主轴领域,国外企业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国内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据国内整机厂商反馈的,国内生产的主轴质量确实和国外存在一定差距,但看点在于,不少风机企业已经在小型风机上小批量试用国内主轴厂商的产品,产品正在验证阶段。
国内主轴企业以民企为主。
板块龙头:日月股份、新强联
第二梯队:金雷股份通裕重工广大特材
第三梯队:中环海陆振江股份
从下文零部件毛利率中也可以看出,生产主轴企业的毛利率远远领先其他部件,可见该领域的技术溢价。
4.轴承(非主轴):
除主轴外,其它部分的动力传动也需要轴承锻件,主要用在风机的齿轮箱、偏航变桨系统、风塔塔筒连接、转子房连接等部位。
目前国内生产轴承的企业有中环海陆、恒润股份派克新材等企业。
5.齿轮箱:
齿轮箱的功能,是将风轮在风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发电机,并使其得到相应的转速。通常风轮的转速很低,远达不到发电机发电所要求的转速,必须通过齿轮箱的增速作用来实现,故齿轮箱也称增速箱。目前国内主营齿轮箱的公司有中国高速传动(南高齿)和杭齿前进
风机整机有三种技术路线,分别是双馈式、半直驱式和直驱式。三种技术路线逐渐摆脱对齿轮箱的依赖性,其中直驱式则是完全不需要齿轮箱。随着风电大型化的发展,更多的厂家倾向于选择直驱式或半直驱式,齿轮箱将逐渐边缘化
6.风塔:
风塔主要起支撑作用,将风机架设到一定高度。由于风塔具备较强的运输半径,市场格局相对分散,国内风塔龙头企业的全球市占率均在10%以下。
板块龙头:天顺风能
第二梯队:大金重工天能重工恒润股份
第三梯队:秦胜风能
7.海缆:
海缆是海风电力传输过程中必备产品,海缆生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认证周期长以及区位要求严格等构筑了海缆环节的高壁垒。
目前国内海缆格局稳定,主要包括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等企业。
8. 升降设备:
风塔内部通常是中空结构,风塔高度太高不可能让维护人员徒手爬上去,这时候,就需要升降(助爬)设备。该设备虽然技术壁垒不高,但事关维护人员的生命安全,风机厂商在配套爬升设备的时候,会倾向有长久行业经验的企业且不会轻易更换。目前升降设备仍是以外资为主导,国内主营助爬/升降设备的有中际联合
9. 逆变器: 风电机发电和光伏发电一样,需经过逆变器将电的频率和相位进行转换才能并网传输。国内主要做逆变器的厂家有禾望电气阳光电源

中游:风机整机
国内排名靠前的风机整机厂商有金风科技、明阳智能、上海电气运达股份
和绝大部分中游厂商相似,风电行业的中游整机制造商也面临两头的压力。在行业景气的情况下,各大整机厂商都会争夺零部件厂商的产能,因此面对上游零部件厂商时,公司的议价能力较弱。整机厂商面临的下游电力运营商大多是中大型发电企业,采用竞标式招标,因此议价能力和成本传导能力较弱。中游风电整机厂商在整个产业链中最有动力降本。

板块龙头:金风科技
第二梯队:明阳智能、东方电气
第三梯队:运达股份、电气风能

下游:运营商
风电运营商主要指全国性及地方性电力集团。
对于火电资产较重的电力集团来讲,煤炭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会造成企业盈利的剧烈波动,这就促使发电企业逐渐加大在新能源发电方面的资本支出。
从新能源发电部分的毛利率可以看出,拥有风电机组的企业,无异于拥有了一台台印钞机。以全部新能源装机的中闽能源举例,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控股并网装机容量0.85GW,对应营收12.52亿,净利润3.45亿。换算下来,1GW净利润就有4.05亿,这么来看确实暴利。
目前,国内各大发电集团都有不少新能源装机,其中风电装机量较高的有龙源电力大唐新能源三峡能源华润电力节能风电。地方性的发电企业如中闽能源和福能股份也在大力发展风电。
很多主机厂商也会自持部分风电场,以增厚现金流来对抗行业的周期。例如明阳智能2020年风力发电部分营收9.9亿,占总营收4%
风电产业链的盈利水平呈现微笑曲线式分布,以2020年年报披露的毛利率数据来看,
下游风电项目运营商 上游零部件制造商 中游整机制造及配套商。
下面表格是产业链上部分公司2020年年报中的数据,营收和毛利主要是按照该零部件的营收和毛利,不包含企业其它业务情况。
板块龙头:三峡能源
第二梯队:节能风电 福能股份、浙江新能内蒙华电
第三梯队:中闽能源、豫能控股甘肃电投


风电行业的发展趋势
1)大型化:
2020年央企风电组招标的约23GW项目中,平均单机功率已经达到3.2MW,其中3.0MW及以上机型超70%,大型化趋明显加速
主流风机厂商大型风机出货量比例逐年提高,小型风机型逐渐停产
企业之所以青睐大型风机,是因为大型化是本次风电降本增效的关键所在。


成本方面,风机占风电装机成本50%左右,建安费占30%左右。大型化可从这两方面有效地降本。举个例子(未实际测算,仅供说明原理),3MW的风机与1.5MW的风机相比,发电效率提升了2倍,但物料成本只增加70%左右,因此,同样的装机容量,风机成本会节省30%左右。与此同时,安装一台大型风机,与安装两台小型风机相比,在塔筒、吊装、人工、配套设备等方面都会节省很多成本。



利润方面,大型机器扫风面积更大,可利用小时数更多,因此在利润方面大型机也是优于小型风机的。参考国内目前已实施的风电技改项目“瓦房店东岗风力发电场三期工程”,将 0.55MW 风电机组替换为 1.5MW 机组,年发电上网小时数从 500 小时增至 2527 小时,利用小时数与发电量大幅提升。



综合以上两个因素,风机虽然未发生像光伏一样的技术创新,但确实通过大型化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发电小时数。

2)国产替代:
风机轴承的好坏,决定了风机的可利用小时数。其中最关键的主轴轴承,因技术壁垒较高,目前由外资占主导地位。我国相较欧洲地区起步较晚,在技术积累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

国内的轴承公司产品已陆续进入整机厂,在小批量试用,若后续性能得到验证,那国产化趋势将会急速推进。国内主机企业也有着强烈的降本需求,因此他们在实际生产中也会可以帮助国内主轴公司研发产品、验证产品。随着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风机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3)产业集中化:
之前风力发电行业有个明显的规律,每次抢装潮,行业集中度就会下降;抢装潮结束后,行业集中度会再次回升。主要原因在于,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抢装任务的迫切性,会使下游的风电运营商不得不考虑部分二线企业的产能。

伴随着陆风发电平价到来,和海风项目补贴即将结束,抢装潮这种周期性的事件很难再次出现,之后市场份额将重新向头部企业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