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核心逻辑:[淘股吧]
1、经济的环境,整体向好,起码整体比2020年好,银行作为顺周期的行业,基本面改善,对盈利的作用,对风险的改善和修复。
2、从银行的自身基本面研判的话,营收增速压力逐级减少,风险,不良的改善,利润增速会走好,增速回到0以上,单季度增速40%,2021年全年行业增速8%以上,利润逐季改善,基本面逐渐改善比较舒服。
3、2020年,坐实资产质量的一年,不少银行不良率下降10--20PB,经济向上,引导不良核销。2012年以来最干净的时候,水分很干了。
4、当前的估值水平不贵,交易结构上也不拥挤;基于以上4点看好板块机会。从个股的上,银行的板块的逻辑,几年分化非常明显。思考发现,银行估值体系在发生变化。头部银行的,这样的估值和普通的估值差,越来越大的。招行,宁波,平安,兴业等为例,中间业务收入,广义的财富管理占比提高;未来提升高,不受传统表内授信即资本的约束,不承担资本,用PE的估值;宁波,招行都是15倍PE,平安更高点,兴业也是大个位数水平。资本是能看到银行的趋势,有没有道理? 因为以前资管新规,没有打破刚兑,表内都是表外,没有意义,刚兑的打破,未来收入更洁净。兴业银行平安银行的更看好,当然招行宁波也会很 优秀。兴业银行确定性高,中长期逻辑比较顺, 业绩的弹性,从中短期2020年大力的做财富管理,大幅度250亿减值,600--700亿利润,未来释放弹性;确定性,今年核心资本充足率9%左右,比较缺,其实公司可能债融资如可转债策略预期,董事长落地预期。业绩确定性;财富管理角度,兴业银行强势的点,抓资产的能力很强,历史上介入地产,非标业务等节奏领先,丰厚利润后,市场进入和退出。敏锐的嗅觉。以前没那么强的财富端,更多的人力和体制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依赖领导的决策落地。2019年人事权调整后,财富管理增加1000人,30%不到的水平;后面的大财富,大投行的增长催化,更加坚决。1PB还没到,对比其他还是比较便宜。第2个,平安银行的角度,大的逻辑来讲,给2倍PB,主要是金融科技溢价和财富管理的溢价。平安的科技放卫星,做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科技型的银行,科技的投入力度和理念。持续创新的动力,持续的赋能。零售的业务还在迭代。平安银行的财富管理能力,渠道(负债端)能力,平安集团零售能力200--300万客户,平安银行目前5万人占比很低,后面可以依靠集团的私人业务和银行业务的发展。增长潜力较好,挖了招商银行的领导,继续加大了私人银行,增加几千人,未来中枢非常可观。除了兴业和平安,性价比考虑也跟踪:南京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长沙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
从银行估值看,目前估值情况? 银行板块的角度分化。从市净率角度,还在10%分为以内,某些个股估值以及历史新高;4倍PB以上,招行宁波会继续,PB破1.2倍,现在已经2倍;趴在底部的,个别的银行比较好。国有,普通一些股份制、城商银行等。整体上,10%分化以内。还有广大,浦发,中信,华夏等次银行还在底部区域,优质银行头部已经历史高位。(提问者补充,2020年11月1日测算过高,PE,PB角度,10%内涵增速回10倍PE,以及回归到PB位1,空间看30%)
大的银行的如何看?国有银行,有机会迎来估值修复。来自资产预期的加息逻辑。如果说,重演冲锋的行情。逻辑的,加息,不能回升很多。一旦发生利率提升,对大行很有利,但是目前贷款利率没有提升。2、一旦央行国有银行,支持小微的政策取消,则非市场化经营转向到市场化的经营。概率低。3、 温和的业绩回升,资产质量的改善。17年叠加的。
AH银行股价溢价情况怎么看?溢价率比较高的分位数上。国有银行的,中行,建行等溢价率高,其实招行的溢价率并没有很高。港股已经涨了很多。 最好的机会在去年9月30日,当时股息率在9%以上,叠加估值修复的。现在投资港股银行的,邮储银行可以继续看。关注,建行银行和光大银行,基本面坚挺。这几个标的。建行和邮储的驱动因素,整体利率温和回升。
长期利率低对银行的影响? 长期低利率这件事情没有存在, 美国也没有,只是阶段性的货币宽松。国内也没有,目前整体利率3点,未来利率中枢会下行,但是时间比较行,短期看不到。即便实行,美股的银行,没比A股银行低。摩根大通的PB1.7倍。长期低利率不是所有国家没有,美国没有, 只有日本,主要是因为他们经济不行。中国没有。负利率暂时还没看到,远一点,看不清楚20--30年的货币发生什么状态,也许是数字货币,是可以负利率的。为什么在欧洲和日本负利率效果那么差;现金的利率最低是0.,货币政策效果削弱。央行解决这个方案,就是数字货币,可以用负利率。未来不可知道。发生与否,货币形态变化有福,效果如何难说,美国也没发生。供参考,未必全对。
如何简单判断银行的优劣?(传统一般行业公司是现金流,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市净率。那么比较简单的判断的指标吗?)传统银行的估值,跟ROE有关系;ROE越高,估值越高。很简单,传统稳定PE,如果中间业务增加,那么PE会上行,估值从速。洁净中间收入比较高。 不良率也是,最终还是看ROE,
分红率的影响?分红不是主要核心估值原因。理论上估值超过PB1,大行分红高,增长,盈利能力才是关键。破净应该要多分红;提升分红率改善估值。
貌似严重低估的银行怎么看?很多银行的,小型的银行估值,估值小于0.5的,现在有些银行,估值比较低,如民生银行等,特别低的原因,PB为0.49,从PE角度看5--6倍,具体PE不高的原因大体这几个原因:1、盈利能力出现了下滑;所以PB、PE低。2、对风险的判断看不清楚;或潜在的,如内控比较混乱,暴雷等事件影响,估值下去;3、还有就是在找不到特色,没有标签,最低的估值。如传统业务,信贷业务增速不高预期;4、非市场化的折价,政策银行等。公司治理,长逻辑没有等,这种情况出现。
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受到政策的调控冲击,对银行影响怎么看?
蚂蚁等互联网企业,起来历史背景,监管的容忍和包容。金融科技,和监管的环境有差异。拉平了监管的要求。存量的互联网优势在消退。以前互联网强势,后面是合作意愿更强。互联网金融,牌照。口子很严,具有全国牌照的银行合作,纯的促进的业务。不怎么完全的从头吃到尾。为银行议价能力提升,特别是中大银行,但对中小银行未必有利,可能是个打击。
均衡的影响,互联网巨头,科技金融,金融科技也好,在机制等方面有这种文化,突破的方向?
说实话,突破的在于监管层的。金融本质是按照牌照吃饭的。没有牌照干啥都违法。在牌照方面,卡的比较紧。监管放松,在有限的范围内通过技术为金融机构赋能。从竞争转向合作,比较容易点。
未来中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未来5--10年的发展趋势如何,真的能跟M国那样好吗?
中间业务,信用卡银行卡。后面增长比较多的是财富管理业务和投行业务。如果相信直接融资业务,要相信增长的,佣金收入提升,态势非常明显;现在非常明显的转折点。需求玉如,刚兑的打破,也是进行中的。刚兑利差,2020年,破1/ 基金的,代销的业务。以前也有中间业务也有,但是假的,只是利差,代销和管理费用,低风险收入。其实给的估值,中间业务收入,AEM增速比存款收入要快。
财富这边转,搞传统的信贷业务,AEM增速,前行。
历史上2007年银行是最后一波上涨。什么情况下,银行估值会下降呢?
1)经济的崩塌,比如经济危机。疫情,直接终断。企业现金流很大的。整体的资产质量压力很大。银行板块,疫情不会出现大的反复;2)M国金融制裁预期;这个话,概率不大高。去年实施起来,也没放到银行名单。心态平和,未来修正,没有制裁风险。 3)市场系统性风险出现,银行股也会跌。
问下港股邮政储蓄银行怎么看?
邮储银行:我们称之为注重0.5的阿尔法;1、国有大行的机制;2、邮储银行资产端的提升逻辑很强。下面很多的邮局,邮储银行有很多网店代理,低成本的,需要给集团费用,负债端非常平;最大的看点资产端,同业利率比较回升; 贷存比相对大行还有空间;3,邮储银行的零售业务非常有特色。平均的户均贷款几万元;小微贷款比较分散。在资产质量看,中间业务占比6-7%的水平,对比大行的基本20%的多的,中间业务提升过程预期,有依据可行,信用卡和财富管理业务在抓。可预期可对待。跟其他大部分银行比,也不贵。
请教下港股中信银行,净资产10块多,股价3.6元,各方面估值很低,怎么看?
如果是财务投资者那么,可以拿。3.5倍PE, 0.29倍PE,很赚钱的。如果搏股价换一个。如果是保险资金,可以长期拿。业绩确定的是邮政储蓄,光大等。
春节前后的货币政策松紧情况怎么看?
现在银行同业的趋势,春节后,短期内的紧张程度。马上过年了,节前的,流动性紧张,会呵护下。节后,判断春节后会收货币。贷款的增长会受到明显的约束。从3月份开始。1月份开始从信贷投放来看,还是要好,但信贷增量跟去年差不多,因此春节后回来要收一收,重回相对平衡的状态。
银行同业的利率水平和持续性?
利率成本在2.6。和社融没啥关系。利率之前比较低,去年,货币宽松2%不到。但是整体后期收起来,现在2.6%,货币收,没见信用收。信用依靠信贷额度,央行的指引。存款准备金率如果想动,信号意义更强,主要是通过信贷额度来实现。紧平衡的状态2.6--2.8的区间震荡。
近期给机构路演的,机构如何看待银行板块?
机构整体对银行的关心度,在提高。市场脆弱性在提升。之前消费,科技的投资经理开始关注银行。银行板块近期热度也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