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电影音乐会暨开幕式在白鹭洲下沉式广场正式启幕,中国移动咪咕作为本届金鸡奖全程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咪咕圈圈、咪咕视频、魔百和、移动云VR对开幕式进行5G+4K超高清直播.[淘股吧]


作为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联手日本NTT DOCOMO共同打造的AI虚拟偶像麟 犀组合成员,已先后登上央视一套《开学第一课》、《点赞中国》专题晚会、湖南卫视2017跨年晚会等主流媒体舞台。在后续活动中,“犀”还将借助5G+AR技术,全方位地带大家深入了解金鸡文化、闽南文化,给观众带来科技感、未来感的新鲜观看体验。


除开幕式外,万众期待的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闭幕式红毯,中国移动咪咕将打造5G+4K +VR+AR全景直播。整个金鸡奖期间,咪咕打造了集众多“黑科技”于一身的“云上金鸡节”,为线上观众带来电影节新体验。


11月26日,在由咪咕携手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联合举办的书画日主题活动上,故宫博物院书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协会理事张志和将进行关于《宋代书画赏析》的主题分享。此外,由咪咕公司主办的“5G创营未来”营享力大会也将在11月26日于厦门举办。据透露,咪咕将发布5G赋能下的内容生态版图及规划,并结合内容生产聚合、营销创新等话题,邀请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探讨5G内容生态与合作。


对于AR行业来说,更轻便、高分辨率、更大FOV的终端创新是关键;3D立体、高帧率的内容成为刚需;高算力云渲染,低时延编码以及光纤和5G双千兆网络高带宽低时延能力是保障支撑。


在终端、内容、网络三方面的发展趋势中,云化成为必然,5G在其中作用凸显。运营商云和5G面向未来的融合应用模式,创造了新业务,催生了新架构。


作为全息视觉领域的领军企业,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微美全息(WIMI.US)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全息云服务。微美全息覆盖从全息计算机视觉AI合成、全息视觉呈现、全息互动软件开发、全息AR线上及线下广告投放、全息 ARSD K支付、5G全息通讯软件开发、全息人脸识别开发、全息AI换脸开发等全息AR技术的多个环节,是一家全息云综合技术方案提供商。其商业应用场景主要聚集在家用娱乐、光场影院、演艺系统、商业发布系统及广告展示系统等五大专业领域。


随着5G全息通讯网络带宽条件变化,5G全息应用市场将迎来爆发,全息互动娱乐、全息会议、全息发布会等高端应用逐步向全息社交、全息通讯、全息导航、全息家庭应用等方向普及。微美全息云计划基于全息AI人脸识别技术和全息AI人脸换脸技术为核心技术,用多个技术创新的系统支持全息云平台服务和5G通讯全息应用。


在原生AR体验方面,在基于3D图形在现场三维场景中叠加虚拟信息时,5G大宽带的作用体现在提升3D模型等多媒体内容的实时加载速度,无需提前下载到本地,需要时直接从云端加载,降低终端设备的运算负担。而在快速移动的场景中,5G让稳定的毫秒级实时数据同步变得可能,也保障了AR终端的流畅。


借助于5G的低时延属性,以及云端服务器的强大性能,可以将渲染任务放到服务器端,然后再以视频流的形式传回本地AR设备上,这样可以在移动端获得高质量的3D渲染,让移动芯片的AR设备也能显示出顶级的画质,极大地增强用户的真实感体验。 “运动到成像时延”能够达到20毫秒的及格线以内。


针对时延要求比较高的AR的计算,如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采用5G的边缘计算MEC(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可以把处理逻辑下沉到网络的边缘,在边缘节点就可以快速进行超大数据量的比对,完成场景的初始化、闭环检测等任务,快速将计算结果传递给用户。


对于算力的优化也将直接改善AR设备的形态和重量,而AR内容走向云端,其需要的大量的数据传输、存储和计算功能都能借助由“5G+MEC”支撑的云端处理。优化产品的同时,进而突破当下AR应用场景的限制,拓宽商业空间。


微美全息云业务将与5G深度结合,在5G的高速率与低延时的协作下,远程通讯与数据传输,从系统终端到业务服务器传输时延平均6ms左右,远低于4G网络传输时延,保障了全息AR的远程通讯与数据传输中的无卡顿、低时延,以及多终端异地协同,时交互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得端+云协同的协同更加高效。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和物联网(IoT)应用,使得微美全息云的全息AR广告业务与全息AR娱乐业务,以及全息互动娱乐、全息会议、全息社交、全息通讯、全息家庭全息等,都将基于5G+AI人脸识别技术和全息AI人脸换脸技术的核心技术获得有效增长。


5G+ AR应用正在从典型场景单点实验,到同类场景规模复制过渡,随着5G基站的部署加速,这一进程也有望提速。


现阶段,从5G+AR商业应用来看,比较局限在细分场景,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5G标准分阶段,目前的5G还不是常讲的5G,低时延广连接的实现需要时间;针对AR场景,其产生的内容流量成本和计算资源成本可能更为凸显等。再者,AR相关设备的重量、佩戴体验有待继续提升;光波导等更适宜的显示技术量产力还不足;产业链需继续完善等。尽管如此,5G+AR已在工业的部分细分场景进行了落地。


业内预计,面向2020年及未来,基于5G网络的VR/AR应用、工业互联网等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和物联网(IoT)应用将随着5G网络的成熟获得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联接数将达到1000亿。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AR将有更多的期待,也将产生更可观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