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过我一个问题,在某种情况下,你不考虑融资杠杆吗?


比如在大盘2400点,比如在蓝筹股估值很低的时候,等等。。。


我回答是,不融资。如果再深入探讨,我会总结2个原因:


第一是杠杆和频繁交易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都是会增加波动性,从而促使更多的多巴胺分泌,无论是投机和投资,本质上是不能有过多的多巴胺,不能被快感左右——杠杆是成瘾的。


第二,如果一件事失败的代价过于沉重,那么它成功的概率无论多高,根本无关紧要。这就是投机客口中的赔率和胜率。一件事情失败会造成毁灭性打击,那么哪怕失败的概率只有0.1%,成功的概率99.9%,它的数学期望值仍然是0.




如果说我对股市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大部分来自于《聪明的投资者》,那么我的人生观和对股市的哲学思考则来自于被称为不确定三部曲的《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反脆弱》。


这三本书来自于同一个作者,塔勒布。


他在书中写了一个小故事。他在公司的晨会上,同事问他对股市涨跌概率的看法,他认为70%的概率会涨。但同时他的同事却发现他在做空股市。同事很疑惑,为什么认为大概率会涨,但却做空呢。


塔勒布的回答是,虽然大概率会涨,但是现在的位置一旦下跌则会大幅下跌。所以哪怕只有小概率会跌,但我的空单仍然是值得的。


这个小故事,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


在多年之后,我仍然面临着很多人对我为什么不融资的疑问。我曾经默认大部分股民是懂统计学,懂概率,懂什么叫幸存者偏差。


后来我接触到一个心理学名词,叫做,知识的诅咒,指的是当你获得某种知识后,你就无法想象自己完全没有这个知识的情况。举个例子,家长在教孩子做功课的时候,会非常着急,经常忽略一些知识点,家长很难想象到在孩子眼中一道题哪怕要认真的读一次都要好久。


股市里的股民也是一样,大部分股民根本不懂幸存者偏差,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看起来收益率非常牛逼的人,一旦他进入私募领域或者公开操作后,又归于平淡。


自然也不明白为什么有的推荐股票者可以连续好几次成功推荐。这都是统计学里的陷阱,比如我们固有的印象中,长相好的人都更会社交,实际上我们在统计时已经将长相好但不会社交的排除掉了。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曾经一位股友,持股比较杂,有20只那么多,但大部分都是曾经或者现在的优质企业,他多次问我要不要集中一下,持有5,6只是不是就可以了。我告诉他不用,你就这么拿着就行了。


我前一篇文章提到了我建立的一个模拟组合,半年取得了70%的收益,有朋友问我,那是什么时候建立的,为什么当初没印象我提过呢。我告诉他,那是在淘股吧网公开建立的,我是否在建立组合之初就专门写文章公示,并不重要,因为我不认为半年取得70%的收益是我的能力。


是的,这完全可以认为是运气。完全就是100%


无论是我告诉股友,不用折腾自己持股分散还是相对集中,还是我的组合半年70%收益率,我都是想表达一个意思:——


就是你持股能赚多少钱,什么时间赚,这些都是运气。不光是我们股市里的小人物,哪怕贵为曾经的公募基金一哥的王亚伟,他曾经重仓三聚环保,后来大幅亏损后认栽割肉,此股从高点下跌90%。太多的例子证明深度研究无法确保你能持有到它上涨那一天。


所以在我的股市思想里,最为基础的一个观点是:赚钱不是技术,控制亏损才是技术。控制亏损靠本事,赚钱靠运气。




今天的文章主要是给大家推荐不确定性三部曲《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反脆弱》,其实塔勒布最厉害的一点,是把专业的理论写成了畅销书,让我等小白都可以窥见世界的真相。


放弃确定性,拥抱人生的不确定。


我们的生活大部分重大改变是由无法预测的小概率事件驱动。


我们惯于只统计成功者,也惯于把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


当我们无限优化自己的策略来适应当前的市场,则意味着我们的策略失去了反脆弱的特性,真正能够反脆弱的是加入分散的因子,除了适应当前的行情,更重要的是一些看起来不那么友好的因子。


就像生物进化,在遗传中加入变异的特性,随机的结果使得物种更加的反脆弱,才不至于发生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