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参与医药领域投资的朋友可能都觉得对专业性极强医药专业知识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医药专业壁垒高,林林总总的药名、致病机理、靶点、药物作用机理、药代动力学、分子结构、临床试验数据和评价指标等等,诚然,这些专业知识对你投资医药领域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基础之一,不断的学全球新的医药研发前沿知识也是医药投资人的核心使命和重要能力。但是,我认为,医药投资人的最核心护城河并不仅仅在此。
我从北大医学部药学院毕业,学的都是这些专业知识,十五年前从德国拜耳医药做了几年新药临床实验,后来误打误撞进了证券行业,当时的金融业还很少学医药的人进入,此后数年波澜壮阔,一大批中国各大医药院校的后浪进入金融领域,学专业非常好的学生有很多,能否长期获得高收益的投资人寥寥。
那么,究竟什么是医药投资人的护城河呢?我也是只做探讨,本人未曾到达,也是努力方向,供大家参考、探讨。
一是跨一二级市场的学能力:医药领域创新不断,新赛道迭出,投资二级市场的人,如不能够看到一级市场的很多冒起来新兴领域和新技术,投资医药的视野是滞后的,对刚刚上市的一些新型企业、创新药、器械也缺乏更早的认知,最近几年很多隐形资产的公司恰恰是来自一级市场投资人对其创新研发管线的挖掘。一级市场投资人同样如此,如果光是关注于很多项目的技术细节,而忽略了和头部上市公司的激烈竞争,管线比较,那么,也是视野受局限的。最为重要的是,真实的产业世界,上市公司和一级市场的未上市公司是一起在真刀真枪竞争的。
二是跨行业、大局观的思考能力:医药行业投资参与的资金大多数是综合性基金,对于估值的理解、风格的理解,很多时候要从跨行业角度寻找答案,这个我在《策略分析师的困惑:赛道轮动到风格多元》中有所论述,需要的是,很多医药投资人以为估值就是自下而上的,其实流动性仍是阶段性估值的主要矛盾,即便长期均值回归,不意味着现在美股、港股18A的创新药估值是合理的,流动性甚至会影响实业的研发投入,这个问题我找时间专门论述吧;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本身就具有跨界属性,比如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医疗信息化、医疗AI等等,对于这些领域的投资,必须对科技行业的成长逻辑,估值体系有所深度理解,才能把握住投资机会的。
三是全球化的视野:中国医药已纳入全球产业链,一个创新药、创新器械,可能在中国做临床前开发,然后在美国、中国同时做临床,也可能诞生于美国的某个大学、科研院所、biotech公司,然后和某个中国药企合作,引进中国做临床,上市销售环节,很多中国药企业,遍布欧洲、美国、还有中国的CRO、CDMO公司为这些创新的产业链条进行服务,中国工程师的红利让这个产业链条越来越多的转移向中国企业,每年的JP摩根大会都有大量中国的医药上市公司、投资人参加,蔚为壮观;未来可能形成中美医药创新的双极,一个不了解欧美新医药研发前沿的医药投资人是不合格的,看待一个中国医药企业不看它在全球医药格局中的定位、和外资同行的竞争可能缺失了某种重要的视角去认知判断。中美贸易站会继续,但人类共同攻克种种疾病难题的合作精神会继续。
四是逻辑思维能力和长期主义精神:很多医药投资人因为专业所以专业,着迷于技术细节,熟不知技术只是投资医药企业的一个方面,整体观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抓住投资医药企业的核心要点,抓大放小,一个药企的管线可能众多,关于长期主义精神我在《医疗投资者的自我修养》中万字论述过,把深度研究跟踪的一个医药企业牛股的股票当作股权长期持有,大多数时候比频繁更换持仓收益率高,甚至很多回撤也很小,可以穿越牛熊。
五是医药投资人老司机经历:医药产业长期发展稳健成长,但是投资有周期,估值有周期,政策有周期,其周期和牛熊市的周期还不一定完全匹配,没有经过几个周期的医药投资人,对资本市场缺少敬畏之心的话,即使一时业绩暴增,也难以保障长期业绩的可持续发展,容易吃大亏;二级市场没有踩过几个雷的医药投资人,一级市场没投过几个滥项目的投资人,难以对表面风光无限的公司产生审慎之心,医药可以复盘的经典大坑太多了,有时间我找个复盘几个,老司机都知道,风控有时候比赚钱还重要,投资的第一位是不亏钱。
成为一个优秀的长期战胜市场的医药投资人真不容易,二级阶段性的好业绩、一级投中一两个明星项目可能只是lucky,清醒的继续自我修行吧,我辈仍须努力,以配的上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医药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