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总体来看,职业教育在社会认同等方面还是不如普通教育,在就业方面也存在被标签化、被歧视的现象。国家拟通过立法的方式来明确职教与普教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无疑有助于打破偏见。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点,还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比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水平,让职教和普教在招生、就业以及学位教育等方面有着更加均等的机会等等。[淘股吧]
其实,无论是职教还是普教,当前都面临着提升教育质量、提高与社会发展适配性的问题。地位都是靠质量拼出来的,努力把教育质量搞上去,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出来,这样的职业教育才够职业,也与高质量发展更相配

近期,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该修订草案关注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职业教育应该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同时还对优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相关举措和意见。这意味着职业教育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将进行首次“大修”。该修订草案关注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职业教育应该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更是作为其中的亮点和看点。


1、法案修改的大背景?
两件事,第一件事:K12的问题,如何更好让青少年的发展得到进一步重视,在近20年会持续是一个热点,市场有很多不同的看法,K12领域的市场化课外培训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变得紧张,加剧社会对下一代发展前景的焦虑,一方面是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孩子负担越来越重。有些课外辅导引导并不是有意义的教育,很多产品和服务存在问题,调整是必然。第二件事:中国经济发展到了非常重要的转折点,粗放经济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必须要提高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都是用人提供的,增强人的质量是关键。随着整个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和技术迭代速度加快,如何有效地提高职业教育来并提供企业一线劳动力是以后我国未来竞争力的基础。两件事发生到同一时间,刚好职业教育和K12教育两条线绞在一起了。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还是希望越做越大,K12是基于未来社会的愿景,两个不同的方面。两个趋势不太容易逆转,社会发展必然面对的,K12严格是改变方式,而不是取缔,职业教育领域是打造更大的盘子,核心提高更加符合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劳动力供给,严格的K12领域要有更多的创新和变革去适用这种背景。

2、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提升到一个地位,职业教育的招生吸引力比较弱?
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法纲中已经强调过了,长期以来公众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不同,真正把下一代送到职业学校是很难的。形成的看法有很多的原因,历史的传统的,职业教育的使命是为产业和一线提供劳动力的,我们自古以来孩子都不希望是人下人,都想成为管人的人,这个意识很难变,全球都是,高等教育的供给以研究型学为主,应用性学很弱,来自于一个体系形成的惯性。最近高等学院的扩张又加重了这种现象。
产业界的第一反应就是你们来了干不了活,反应很激烈,现在经济又处于一个转型过程,产业需要这样的人才,所以强调职业教育,从几个面来改善这样的局面。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就业质量,是否有有质量的就业岗位,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支持员工在未来发展获得更多的薪酬,去年人力资源和保障部发布了职业工人的薪酬指引,用薪酬体系等方式引导企业为一线工作的人提供更多薪酬发展的机会,职业教育以前认为是去企业做一些苦脏累的活,现在这种活在变少,以前企业对两种途径的工作内容差异和薪酬差异正在弥合中。教育机构来看,现在有高等和初等,以前只停留在高职,现在有很多发展,不再是大专,现在有本科和研究生的职业教育,使得两个不同的类型中,两个都能获得教育的机会,两个不同教育类型之间有桥梁,职普集合,从职业教育本科学校可以去读普通教育,本科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职业性学转到职业教育都可以,现在在做顶层的设计,国家准备建立学分银行,所有的学分都是可以跟最终的文凭建立联系,未来职业教育的普遍推开,职业教育有望改善社会看法,短期来讲,社会马上改观是不太现实,对广大社会民众来讲,核心还是就业问题,只要能打开,最终就不太在乎从哪个赛道出来。

3、职业教育的定位,高教算不算职业教育?
高教自考的培训严格说这一类机构提供的教育,从形式和内容上讲不算。职业教育法讲的很清楚,职业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目前这种大多数被定义为继续教育,泛职业教育里面算一部分,因为针对的是已经就业的人员。

4、目前市场上的企业有哪些机会?以及未来的投资机会?
1996年制定职业教育法,有一个天然的缺陷,跟当时整个社会变革的环境有关,当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基本没有提,这次最大的变化就是强调企业作为职业发展的主体,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对于职业教育业来说,把企业提炼出来,对于企业的要求,更多是企业用人角度,企业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办学,可以受到财政和政府的支持,企业也可以为职业院校提供课程,可以打造产教融合提供工学结合的教育,且这样的企业必须为院校提供实。这些年,职业教育发展过程,探索出一些途径,用法律条款的形式确定下来,企业的职业教育里面是主体军,跟普通教育不一样,主体是学校。职业教育是双主体,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参与作为社会责任。从投资上来看:
1)企业要想跟院校实现合作,是面临一些问题的,第三方的作用不可低估,第三方公司作为桥梁起撮合作用,这样的公司越来越多,第一种就是企业直接办学,投资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国家限制也很小,劳动力的总量和未来通过职业教育提供劳动力的需求是很明显,只要适应这种需求。
2)很多用人企业跟第三方教育企业,根据企业的需求为院校提供相应的课程,很多的投资投到相关企业中,通俗点就是卖课程。
3)第三个是实训基地建设,跨产业和行业的实训基地开始受到关注,民办职业院校,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实训设备的投入过高,使得很多职业院校办学投入要比普高要大。现在工商管理的文艺的比较多,民办职业里面高科技的比较少,因为设备投入大。跨行业的实训基地的需求很大。
4)第四个就是职业培训,经过去年疫情之后,越来越多资本看好职业培训的平台,在线职业学平台,投资非常活跃,阿里腾讯京东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的投资,带来越来越多的市场资本进入职业培训的领域,相当长的时间,活跃度是非常高的,最近3-5年有些企业完成上市,投资机会比较多,比较确定的方向,办学和课程发展一个是实训基地一个是职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