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福布斯杂志在统计全国富豪榜时,一定忽略了的哥这一隐形财富阶层的存在。以前在杭州时,滴滴10次有一半概率司机大哥是本土拆迁户,嫌打麻将无聊出来拉人解闷。去北京出差更是,几乎不用问,人家就主动招供三代拆迁,分的房子比你口袋里的银子都多。[淘股吧]

没想到坡县也是,我上回遇到那个华人老伯,有钱有富有闲没事做,快活到66岁找22岁小女友.昨晚遇到的这个安哥,号称吉隆坡有N套房。哎呀,我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有钱人呐,一定要出去工作,要多接触人,挣不挣钱无所谓,主要是让人知道自己有钱,否则那么多财产,都捂在被窝里无人知,人生多憋屈哦。


然鹅,昨晚刚明白的道理,今早又被打脸了:需要出门得瑟的有钱人,可能兜里现金不超过500块,租金分红啥的都归媳妇管。而真正的有钱人,不出门也能让人知道他不差钱,就比如今天把券商银行买涨停、把指数拉翻天、把新发的基金盘中买结束募集的那一波波巨量资金。


我滴个乖乖,不知你啥感想,反正我是全程地铁老人看手机脸,那哪里是牛啊,简直是刚放出来的藏獒啊。上证从2800涨到2900点花了3个月,2900奔3000点用了一个月,但从3000点奔到3300点,只用了3天半。1.5万亿的票票,不会都是的哥媳妇儿出的吧?

但冷静下来一分析,也有大涨的道理。今年因为你懂得的原因,原本拉动GDP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废掉两个。导致现在能扛起经济大旗的就只有消费了,实体中大消费映射到资本市场上,白酒是消费,医药健康是消费,网红带货是消费,免税概念是消费,旅游游戏是消费,连科技创新也都是为了更好的消费!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消费是解决经济问题的最好方法,那么怎么样才能刺激老百姓消费,答案是:先要有钱,最好是有闲钱,有钱了才有底气,有足够的闲钱了,花起来才不肉疼。



3月复工后的经济复苏,财政和货币郑策的宽松主要针对实体经济,虽说咬住了“房主不炒”不松口,但聪明的资金还是涌入了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地产,类似杭州这种准一线,万人摇的情况层出不穷。

但买房子是大钱,而且抽血效应极大,房子一买可能几年之类酒不敢喝了、药不想吃了,旅游不敢去了,连网红带货都悠着点看了。显然,能盘活实体企业资金的最好方向是资本市场。

因为这玩意没啥门槛,你一个亿也能进,手里有一万块也可以玩,股票涨了赚钱了,就舍得花了,总觉得是白捡的,连着赚到钱了,会有念想,觉得自己接下来还能赚,因此更敢花。有什么能比梦想更感人的呢?


再说了,蚂蚁都行走5年了,股市也该涨了,黄首富进去了10年,房价涨了10倍,菜价涨了5倍,就股价原地踏步;白大褂徐羊,资产起飞时上证2500点,进去时跌破5000点,一晃五年了,明年人家该出来了,你总不能还在2500,摆明了给他二次创业吧。你让这两个大佬怎么想:卧槽,真是度年如日啊,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是看板块和个股,其实上半年的医药和消费股早已开启了慢牛模式,基金赚的鼻青眼肿,而7月起,带领指数快速突破的券商和银行等权重股,属于刚刚突破,更像是对创业板牛市的补涨,来印证主板牛市的开启。


如果真是全面牛市,我有两个疑问:一是大医药和大消费是会补跌还是直接在高位启动?

我记得08年和2014年的时候,茅台都属于低位股,而现在已经新高又见新高,几乎跟指数同步,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外资把它买上去的,而洋大人的心思又不是我等能懂的。这些已经高位的医药消费大白马,接下来是高位横盘,等大金融风头过了再补涨,还是阶段性高低切换之后,再回到它们的轮动上呢?


另一个疑问就是,接下来的上涨是雨露均沾式的,还是属于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劫富济贫式的呢?以往的经验是,只要池子的鱼还在活跃,场外会有源源不断地活水涌进来,这次会不会也这样呢?人人都喜欢把现在和过去的牛市比,有相似,但又完全不同。

上一轮牛市里的乐视和暴风,早已灰飞烟灭,而2015年带头启动6个月极度赚钱行情的同花顺、恒生、大智慧等属于互联网金融股。现在还有人敢提这个词么?多少人因为它家破人亡,微贷网可是周末井茶叔叔刚过问过呐。


然鹅,资本市场的神奇之处在于,同样的个股换个题材、换张羊皮照样可以新高,就比如这几天上天了的同花顺和东财,炒的逻辑早已不是暴雷,而是金融科技——都牛市了,大伙炒股肯定要用软件和看财经资讯的嘛,那还说啥,涨呗!

实话说,这两天涨的让不少老股民很崩溃,因为急吼吼入场的资金,全是靠本能,专挑可以用杠杆的金融和证券,闭着眼睛all-in,胆子越大,赚得最多,不敢冒险,那就啥都捞不着。


熊市才适合理性,牛市只会涨到让理性的人怀疑人生。因为你越理性、越踏空、越坚持越崩溃,只能靠本能。啥是本能,本能就是不管你怎么涨,劳资就是持股不动,一动不动,钟南山叫了也不动,新冠来了也不动,总之就是不动。因为我曾经的吐血经历告诉我:如果牛市来了,你最好的办法就是,捂股,只要它还在趋势里,就坚定的拿住,往死里捂。

记得是2007年前后,那时候我刚入股市,还不是很懂,账户也是用的朋友的,我记得跟风买了一只股,买完看它一路上涨,激动死了,根本拿不住,今天买明后就忍不住卖,终于有天被甩下车了,然后眼睁睁的看着它翻倍了。


这才明白:瞎折腾远不如死拿。然后就学聪明了,买了再也不放手,结果duang熊市来了,套的死死的,这回真的彻底装死了,直到N年后解套。那种感觉真的是,比胡歌当我的面和人家舌吻还难受……


为什么牛市要死拿呢?因为你进进出出容易踩错节奏。而同样的一只股,跟对市场波动和踩错节奏,结果真的会冰火两重天,哪怕是方向对了,你高点杀进去,跟人家低位的,利润差别也是很大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嘴上分析的头头是道,交易却做的并不好的真实原因。因为分析和预判,只要找对方向就可以了,而真实的交易,对节奏和状态要求很高,真金白银杀进去,巨亏和巨赚都容易影响心态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即使是牛市,也有60%以上的人赚不到钱,甚至亏钱,而造成亏损的原因,不是行情,而是节奏。


牛市绝对不是永远涨,像这两天一样来势汹汹的,会有暴跌甚至午后急跌和跌停等现象。如果你把握不好,那就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不用时时刻刻都要交易,只做你熟悉的风格和题材。

比如你最熟悉科技股,那就抓住科技股一直做,你在消费和医药上赚到了钱,那就还在原有的领地做,每轮牛市格局不同,没准你无奈之下的选择,搞不好就是穿越牛熊的核心票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落袋为安。牛市初期是开户的比医院挂号的多,四处聊股票的比聊八卦的多,但是牛市中后期,人人都是股神,几十倍收益的遍地。

BUT,如果没有兑现,那就是账面浮盈,说白了就是0,真正落袋的才是高手和赢家!而这恰恰是老韭菜和牛散之间的差距。所以啊,啥牛逼回忆都是浮云,见到钞票了才是真的。



大富待学校,看到毕业生和明年要毕业的学生在聊找工作的问题。这届孩子真的蛮惨的,学么没好好上,工作么机会少、考研么竞争惨烈。哪怕是找到活干了,房地产20年暴涨期已过,其他风口要么已经是昨日黄花,要么是一地鸡毛,如果家里再没个雄厚的后盾,未来想要在财富上跑赢同龄人,真的挺难的。

记得我以前去上海出差时,顺道拜访沪上的柚子大佬。傍晚的时候,我们坐在黄浦江边,一边吹着风一边回忆以前。大佬说他,高考暑假和大学四年,除了上课,其余时间全花在股票上,大四的时候,同学们都在忙着找工作应聘,而他更加坚定了在股市的信心,因为经过四年的修炼,别人还在为4000块月薪沾沾自喜的时候,他账上已经有300多万了,而最初的本金只有20万。


这让我想起我的学生时代,以前也写过。我没读研究生之前,对金钱的兴趣远大于学业,靠给莆田医院写不孕不育广告文案,以及帮纪录片写解说词等等,攒了不少钱,加上接触的人都是生意场上,我很喜欢观察有钱人是怎么变有钱的。他在投什么买什么,也喜欢效仿,买股买基金看房子,结果就是21岁时,我手里已经有将近40万了,22岁已经琢磨着买房了。

记得那时几个玩的好的女生聚餐,有个长得很漂亮、业余做淘宝模特的女生骄傲的讲起了自己的男朋友。她一脸甜蜜的说,她已经计划好毕业就结婚,然后男方家里每月会补贴他们1万元。话音未落,其余的女生都羡慕的很,觉得她命真好,结婚就有钱收,而别人还要为三四千的工作跑断腿。

我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是几个人中唯一没有谈恋爱的,确切的说连异性的手都没牵过,我就想:原来靠脸吃饭,只要给一万块就满意成这样,那我靠脑子跟汗水赚了好多个一万,是不是就没必要走这条路了。

只是一个小小的念头,觉得靠男人给那么少,还不如自己挣来的快呢。我不知道这种想法对不对,但现在看也没错到哪儿,因为据说现在漂亮的皮囊只需要3000块了,抛开通货膨胀不谈,还贬值了。


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也不知道后来会跟股市发生如此的纠葛。我只想说,如果这两年资本市场有大机遇,那么对年轻的你来讲,就是一个机会呢!一个搞不好可以翻身逆袭的机会。当然,你不要一门心思就奔着暴富去,而是要把它当作一场学和历练,当成财富教育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