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投资策略#
上半年总体收益还是满意的,尤其一季度的播种做的很好,但是二季度犯了很多错误,对收益有很大的负作用。一季度的播种工作可见《2020Q1总结》,在Q1的总结里明确了完成了播种,建立了组合,只是等待收货,按照一季度的组合,应该收获的收益为:

但实际上半年的收益为:

考虑到一季度已有13%的收益,那差不多少赚了20-30个点。现在回过头来进行Q2的总结,做错的事情为:
1.瑞幸事件当天清仓了拼多多,38元清盘的,并且后面虽然也不敢追,错过了后面所有的涨幅。这暴露了我研究不到位的问题,也再次体现了我不敢最高的心理障碍。
2.新高教集团过早卖出,但这个问题还好,我在Q1就说了这就是抓一波困境反转的机会,2块买,4块卖吃了一倍,只是后面4-5这段没吃到,不过也算可以接受。
3.进阅文集团进的不够坚决,虽然阅文更换管理层后做的几件事能很明显的看出阅文的IP化要加速了,但总想着还没业绩出来可以慢慢买,但忽略了困境反转股在反转一瞬间的爆发,核心还是自己对阅文的定性不够明确,没有抓到20-30元时阅文股价的主要矛盾。
做对的事情为:
1.坚决持有微盟,完整吃到的涨幅,虽然在9块左右卖掉了1/3,但整体对收益的影响不大。
2.新高教卖出后,下一只困境反转股票选择了BPY,虽然涨上去又跌了下来,但整体有10%的收益贡献,并且持续有分红,让整个组合更有安全感。
3.在心动公司23-18的过程中坚决多次加仓,收获了更多涨幅。
不确定对不对的事情:
一直持有腾讯,目前腾讯仍然有20%的仓位。这个其实很纠结,一方面确实觉得腾讯不错,但另一方面觉得腾讯不符合我个人投资的定位,我买的公募私募就持有腾讯。
——————分割线———————
在聊下半年的策略之前,想说一下我个人做股票的策略。
看过我多篇文章的人都知道,其实我大部分钱都是买产品了,只有少部分钱自己投资,为什么一定要留这部分钱呢,除了手痒想玩以外,也还是想证明自己投资更能赚到钱,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在于我很认同彼得林奇的观点:个人投资者相对机构是有优势的。这个优势在于3点:
1 个人投资可以挖掘出更早期的投资机会。机构投资者投资往往受制于股票池的限制,很多还处在早期的公司是没法买的,券商也不会跟踪,典型如我买微盟的时候,除了IPO时的几个分析,都找不到一篇像样的研报,反而是持有翻倍后市场上关于SaaS双雄的研报层出不穷。在我买乐歌的时候也是,十大股东一个机构都没有,近半年研报一篇都没有,后面持续涨停的时候反而研报和机构都多了起来。
2 个人持仓可以更集中,机构受制于要控制回撤和仓位、持股比例的限制,必须适度分散,但是个人没有这些限制,可以很集中,我基本持仓在5只股票左右,哪怕4只表现平平,有一只大牛市收益就很明显了,我今年的收益回头看主要就是抓住了微盟和新高教。
3 个人可以长期持有,没有排名的压力,不用每年甚至每个季度都表现好,可以充分长期持有。
综合上述,个人投资者只要能够做好选股,有20%的准确率,然后长期集中持有就能有不错收益,如果准确率更高或者能发掘早期公司的投资机会等机构来接盘那战胜机构就顺理成章了。
那如何能做到准确率高呢,核心在于2点: 少量集中的研究、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
少量集中研究很简单,机构要研究300只股票,个人只研究5-10只就可以了,精力上更有优势。
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也很好理解,机构的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其实对所有的行业和公司都是懂一点,跟行业内人是没法比的,尤其在机构买入前。我认识的华为的朋友只买消费电子、腾讯的朋友只买腾讯投资的公司、尤其是微信相关公司收益都不错,甚至有个逛街姑娘只买衣服股,收益都很高。
但是当然这样限制也很大,自己熟悉的公司不一定在好赛道。我理解这就是靠朋友,如果朋友推荐的公司,能用两三句就把商业模式和盈利逻辑讲清楚,那就可以重点关注,如果实在没有,那可以不买嘛,不投资是绝对不会亏钱的。
回到下半年的策略,简单而言就是要进一步去挖掘早期公司的投资机会,然后坚定长期的持有。上半年问题就是持有不坚决。
而挖掘什么样的早期公司? 我个人倾向于找大市场里的新势力,尤其是以一个很有想象力的角度切入到一个大市场的公司。 这种公司有两个优势:
1 在大市场里切入的进来证明早期会有较快的增长,有初始业绩
2 市场大搭配初始的业绩,想象空间空间大,后续资金敢进敢拉
3在大市场里的新势力,成长起来容易被人看到,比如拼多多、微盟这种有业绩了很快就能起来,相反我在乐歌里熬了两年才等待解放军
所以目前的持仓来看微盟和心动是符合的,阅文、BPY完成困境反转完成后还是要卖掉的,下半年仍然要持续去寻找这种有早期公司的投资机会,然后集中持有,也希望大家都能聊聊,互相学

最后赠送彼得林奇的一个观点,做好股票投资的前提是:先去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