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015.SZ,简称“协鑫能科”)系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旗下企业,公司为用户提供清洁能源生产的电、热、冷等能源产品,同时稳步开展能源服务,开拓能源互联网市场,为用户提供需求侧管理、能源交易、能源大数据等服务。
8月7日,在淘股吧调研团的组织下,我们有幸走进美丽的协鑫能科总部园区和上市公司旗下的苏州园区蓝天燃气热电有限公司。通过跟高管面对面的深入沟通交流,以及近距离的观察,让我们对这家优秀的公司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蓝天燃气热电有限公司
我们一行人先是去了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东南部的蓝天燃气热电有限公司。公司拥有规模为2×180兆瓦(2台S109E)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供热能力为360t/h。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机械通风冷却塔
据公司财务副总魏纯洁介绍,公司的主设备采自美国通用电气(NYSE:GE),采用国际领先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技术,通过热电冷三联产实现区域集中供热、供冷,达到能源的梯级化、集约化利用。 通过这项技术每年大约可以节约21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403吨以及灰渣10万吨,能源的利用效率比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提高了30%,从而真正响应和实现了国家的节能环保政策。

随后我们来到了工厂内部的操作管控中心,工程师正全神贯注的监控着仪器设备运行的各个环节,确保机组能够正常安全地作业。

汽轮发动机组

操作管控中心
苏州蓝天厂长李克东介绍,与同类型工厂相比,公司的操作管理系统目前处于业内领先,但是公司未来仍将会持续优化,结合最新的工业技术,不断智能化发展。
协鑫能科总部园区
参观完蓝天燃气热电有限公司后,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协鑫能科总部园区。公司园区的景致非常美丽,颇有一些苏州园林的风格,并且与节能环保的理念相得益彰。进入公司大厦的内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面完全由绿色植物所构成的背景墙,公司始终秉承的理念“把绿色能源带进生活”跃然纸上。

公司总部园区

总部大厦内部
随后我们与集团总裁费智、副总裁兼董秘沈强等公司主要高管进行了深入友好的沟通交流。

与公司高管沟通交流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本次交流的主要内容:
公司主营业务介绍
公司现在发电端主要从事的是热电联产,包括燃机热电联产以及少量的燃煤热电联产,这是公司的主营业态。其中公司热电联产装机占总装机的90%。在江苏燃机热电联产的装机中,公司排行第一。在浙江排行第三,预计在广东2—3年内成为前三(广东目前只有两个热电厂,计划3年内干成6个)。公司在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省未来都会进入前三,公司的行业地位优势凸显。
目前公司通过热电项目占据全国20多个工业园区,伴随着这些工业园区的扩张和不断地增长,在存量资产上保持稳定的成长性。项目一旦在园区扎根,汽量会随着园区的发展每年不断增长,电量也随之增长。公司客户都是工业大客户,包括富士康、欧莱雅、三星的诸多五百强工业企业。公司现在拥有的大型工业热用户超过1500家,在售电、 需求侧、供热等领域服务工商业客户超过4000家,有6个配电网,需求侧管理容量超1200万千伏安,管理的储能电站容量26兆瓦时。公司布局在大型工业园区的布点,就像一颗种子,从发电端生根发芽,朝售电等服务端延展开来。
公司依托这种先发优势,打造了全产业链业务:从发电端往配电网、需求侧、售电、用户侧、储能等下游不断延伸,然后是大数据、云平台,这样公司就从重资产的发电端转向成为一个轻资产的电力应用服务商,打造出一个全产业链的能源服务。
主营业务竞争力
公司副总裁沈强在介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重点强调了公司优秀的运营管理能力。协鑫集团在电力领域耕耘30年,运营管理能力在行业中是被高度认可。以广东地区为例,大部分气电厂经营效益较差且处于亏损状态,但协鑫能科是盈利的,并且盈利非常好,体现出运营管理能力的差异。这其中也包括了对燃料价格走势的精准研判,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得到了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回报。

热电联产的相关政策比较稳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体现为排他性(《热电联产管理办法》发改能源〔2016〕617号规定,在已有(热)电厂的供热范围内,原则上不再重复规划建设热电联产项目)。这个政策确保了公司不会面临恶性竞争。燃机热电联产亦是如此,拥有好项目后就有了排他性。它的护城河就是区域经营的排他性,一旦进入,后续发展机会是具有确定性的。其次是以热定电,热负荷越高即热用户越多,电就发得越多,产能发挥得越充分。热电联产的选址非常关键。选对了地点,用户就会越来越多,叠加公司具备的管理优势,回报是非常有保障的。另外公司也会和政府积极合作,通过一同招商引资,引入更多用户,对提高热电效率,充分发挥潜在产能都会很有优势。
在电价政策层面,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电价被相对抑制。如果未来向市场化方向发展,电厂效益相应会增加,但是短期内调整的可能性不大。现在经济周期低谷,公司依然能够保持很好的盈利水平,凸显出公司的强大的竞争力。
公司的用户一般是工业用户,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蒸汽,这也会成为公司的客户。一般的工业企业没有专人去做热、电的能源管理,公司同时可以提供这种服务,比如能效、运维、需求侧的管理、用户侧的管理等,帮助企业节能降耗,减少电费的开支。 另外,公司也有售电业务,客户的粘性将会使公司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
公司在发电端的分红能力和现金能力是非常确定的。原材料主要是天然气和煤炭等燃料,不存在巨大的波动,原料端的趋势是稳中有降,尤其今年,整个大宗商品都呈现下降趋势,对公司业绩将会有很好的支持。公司产品端是蒸汽和电,电和蒸汽全部是次月结,两端匹配,公司现金流会非常好。
深耕主业,积极拓展下游业态
在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领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在清洁能源领域,除了热电联产,公司还积极涉足风力发电和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公司依托多年以来深耕在清洁能源领域所具备的优势,使各项业务能够协同发展。
在风电方面,公司会大力开发风电平价大基地项目,目前在内蒙古和在新疆分别规划了四、五百万装机。这些项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实现完完全全的风电平价上网。比如刚公告投产的辽宁风电项目,在平价条件下依然可实现盈利。公司目前储备的项目资源条件都比较好,项目回报率都是非常可靠的。
除却能源领域之外,公司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目前已经切入到IDC赛道当中。数据中心本身是耗能大户,在能源方面它主要是用电用冷,而热电冷本身属于公司的产品。公司目前的产能基本在百分之六七十,有百分之三、四十的产能在理论上是闲置的。公司希望根据自身优势,发挥协同效应。 有了这项业务,不但可以将已有产能发挥出来,提高效益。同时又涉足了新的行业,一个后续发展空间非常大的行业。
公司首先考虑利用现有资源,主要是电厂资源,以后还要逐步拓展。公司对于数据中心产业的初步规划为:初期依托已有优势,后续则可能依托于数据中心积累下来的建设、运营、选点等经验。除了数据中心本身,公司总裁费智表示后续公司可能更进一步地发展其下游产业,比如说数据开发这些,拓展起来可能有了一定的基础,就不一定依托于电源点,因为电源点首先是有限的,其次是想优先发展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些城市,靠近这些城市的数据中心去发展。总结公司对于发展数据中心的策略,可以概括为首先是考虑利用电厂的成本优势来发展,下一步则是超脱电厂的优势,深入到数据中心本身这个领域。在数据中心全部投资里面,能源这一块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5%,运营以后,电的成本将会占据整个运营成本的45%。发展数据中心业务,公司在电力能源成本方面将具有巨大的优势。
其次,如果IDC建在电厂附近甚至电厂里面,在可靠性上,会比社会上的电源要来得更可靠,同时节约了成本。一般来说,数据中心是全部依靠社会电力供应的,但是公司至少有一路稳定的电源肯定是少的,还有一些其他的成本,比如土地。但是假如数据中心建在电厂里面,电厂的电源的稳定性肯定更具保障,而且里面的土地不需要购买,这样兼具电力保障稳定性并且可以同时节省大量的土地成本。具体在数据上,公司总裁费总介绍,在减少重复投资方面,减少一路电源,这一路电源在江苏的价值大概为5000万人民币左右。一个项目,因为它是n+1的,一般要三路电源,至少这路电源是不需要再投。从土地上面的成本考量,在5000个左右的规模,公司大概率不需要用到额外的外部土地。假如按照50万—100万每亩的成本估算,可节约上千万到上亿元不等。其次,按照国际标准,IDC的能源系统必须配备柴油发电机,柴油发电机占总投资的15%。公司目前想通过电厂取代柴油发电机,如果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包含运营在内,整体节约成本大概30%。贵公司目前正在和GE(通用电气)进行黑启动的联合攻关,只要在15分钟内带到1/3负荷,这个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 最后,运营的能源成本上,如果可以直接供电,相应的也会更加便宜。
公司目前在广东有两个大数据中心项目取得备案证明,总计可容纳1万个机柜。公司正在推进核准工作,将转入建设的有关能耗指标和选址工作等进一步细化。 在江苏,公司最近已在无锡获批1000个,后续还将会继续争取1000个。由于IDC涉及到地方能耗指标的问题,有的能一次性拿到,有的可能还要分几期。特别在昆山、太仓一带,公司考虑会是要优先拿到的,因为距离上海比较近。在北京,公司考虑了在廊坊的项目,之前规划在3、4000台,后续可能会翻一番至6、7000台。目前公司数据中心项目主要集中关注的是北京、上海、广州,在其周边100公里范围左右(的项目)。因为这些地方目前是供不应求的,并且未来需求量会持续增加。
海外业务
随着国内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经济增速逐年下降,同时电力的增长速度也逐渐放缓,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公司目前海外的主要布局是东南亚、南亚、东欧,项目涉及风电、垃圾发电和水电,跟公司在国内的业态差不多。这些地方的国家跟中国关系较好,国内或者存在能源缺口,或者有产品迭代需求,项目回报率也非常不错。
公司目前已有几个项目正在落地,第一个是斯里兰卡的燃机热电厂,已取得中标通知书。其次是越南的风电项目,列入了越南国家规划。 另外是印尼的水电项目,有望在今年年内签下PPA。还有泰国的垃圾发电项目也在推进。在东欧,公司的合作国别是塞尔维亚,项目已纳入两国合作框架。
分红回报
关于分红,公司重组上市的时候有一个分红回报计划,公司应保持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在满足现金分红的条件下,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应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任何三个连续年度内,公司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该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但是公司目前不具备分红条件,因为公司是借壳的,首先要弥补前面的亏损。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目前这个弥补已基本完成。
公司总裁费总表示,时机合适的时候,公司肯定会增加分红,会高于最低的三年累计30%的水平。之前因为需要弥补之前的亏损所以没有分红。从上市公司现金流看,公司基本具备这个条件,所以肯定会适当地增多分红,回馈投资者。
6.公司展望
公司目前正在运行总装机总约3170兆瓦,在建拟建规模超2000兆瓦,预计未来将会持续不断地释放新增量。上市公司未来3年的目标是,燃机热电厂装机容量翻一番,垃圾发电装机容量翻一番,风电由于基数较小,今年可能就能实现翻四番的装机容量。从三年的周期来讲,公司目前的在手项目足以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
通过与公司高管的深入交流,公司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跟务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公司深耕于电力领域数十载,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背景下,依托于多年以来优秀的项目运管经营能力和主营业务的政策壁垒不断开拓进取。同时公司不断结合自身优势,合理积极地拓展布局进入下游业务,打造多业务协同发展。相信在公司优秀的管理团队带领下,未来公司将会给投资者以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