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五年前写此贴,配上2010-2015间全部的华谊兄弟交易清单,结果可能不止吸粉无数,还可以自嗨一把:哇塞,这不就是股神嘛!

现在,就是“自以为是”地自找难看。2016年熔断时重新建仓华谊,2018年大肆加仓,2019年至今不惜止盈多个牛股,只为搬家华谊。

眼前的结果一目了然……如此执着,若非死不认错刚愎自用,又是什么理由在支撑?



影视股没有护城河,影视股盈利模式太差,影视股经营稳定性太弱,影视股政治风险大……看起来,选择影视股投资的不是脑子坏了,就是不懂投资。那么,护城河是天生的吗?盈利模式、经营稳定性是恒定的吗?政治风险?呵呵,30年前投资中国的这个风险最大。这些看似有理的因素从来都是旁观者、消极者和键盘侠的借口。反过来看,这些恰是影视股现阶段投资价值所在:优秀的影视股在经过早期混战后必将建立起坚固的护城河,比如“六大现象”,比如迪斯尼;面向普众的脑力产品影视业的高附加值消费特性决定了盈利能力的高利润率、长尾特质,其衍生线的广度深度更足以保障经营稳定性;至于政治风险,吓阻的只会是悲观消极者,对于积极乐观者而言,这个风险恰是超额收益的沃土!

那么,以我长期持有华谊的表现可以“妄议”如何选择影视股吗?所幸,我的华谊投资史还没有跌下红线,华谊自身至今看来也还没到很多人内(心意淫)定的完蛋地步,或许我还可以讲讲是如何选中华谊的。



首先,行业巨大成长空间为投资影视股提供了不完全因果关系。不完全不代表确定性弱,假设有一只影视业全覆盖的指数基金,未来数十年的表现大概率胜出大多数行业。

我国人口14亿,人均文化类消费不及发达体十分之一。影视业从上世纪90年代起步,20多年可以说从零开始,至今大银幕数全球第一,中小屏幕数更是遥遥领先,渠道先行,这就是影视产品的市场支撑。另外,我从不怀疑我们的影视国际化能力,“三段论”、类型片不是什么高深玩意,中国文化骨子里的故事性、容纳性、深刻性只需要“开放”二字即可无限度释放。



其次,巨大成长空间下的头部潜质是选择华谊的决定因素。华谊凭什么可以成为头部?

对作品负责、对观众负责创造触动人心的力量的初心是根本要素。20多年来,影视势力走马灯一般轮番登场,能够持续出品优质影视作品的屈指可数,华谊的作品集无疑证明了其初心不改,甚至可以说能做到这一点的影视民企只有华谊!

对未来负责是成为头部的必备因素。敢为人先或许会成为先烈,但没有敢为人先特质的企业永不可能伟大。华谊的经纪业务变革、影游联动、明星资本化、国际化尝试、实景布局等敢为人先的努力尽管褒贬不一得失俱存,但华谊的创新引领精神业内无人不服,同行也竞相跟随效仿。

对声誉对股东对自己负责是成为头部的底线保证。世事浮云遮望眼:经营上,近几年,华谊无疑是最被人诟病的影视公司,然而至今在影视作品和实景成就上可媲美华谊的公司找不出第二家;道德上,华谊大概是被骂最多最狠的影视公司,但键盘侠的宣泄谣诼喷粪不仅没有实锤在华谊身上,反倒扯出扯烂了一串串同行;投资上,不乏在华谊上投机受伤的各种宣泄诋毁,然而多年来,几乎所有重要股东、跨行业实力资本对华谊始终支持看好。

最后,杰出的创始人管理人是成为头部的必然因素。在企业没有辉煌到成为经典案例,创始人管理人没有荣登一本本畅销传记时,肯定或是否定一个企业家都可以说是“偏见”。我对王中军的偏见就是“杰出的创始人管理人”,这是我选择影视股华谊兄弟的最重要理由。对此,任何一个执着(固执)的投资人都只能自我安慰(麻痹)——投资,就是为自己的偏见买单。



了不起的雷小米说,站在风口,猪都会飞。事实上,风口总是太窄,是猪,一定挤不上去,不如老实待在乏人问津的沃土,也能吃得胖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