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医药产业政策出台频繁,从2018年开始仿制药一致性评级、“⎧4+7⎫”带量采购及后续的全国多轮带量采购,医保谈判准入制度以及医保支付价和DRGS的推行都将医药产业带入洗牌期。看得出来,政策的目的是将中国的制药产业从低端引领到高端,从仿制引领到创新。目前看仿制药已经夕阳日下只能提供现金流,品种较丰富的大型仿制药企转型创新药相对容易点,各种专注开发创新药的创业型药企将会获得长足发展。针对国内创新药企的发展模式,我认为有4种可以借鉴的模式:专业病种聚焦、强强联合或收购兼并、全产业链综合发展、创业型药企模式。未来创新药的临床进度和商业化能力将决定各家药企的竞争格局,后续兼并合作或许会成为主流模式。
第一种成功模式:专业病种聚焦
国外代表公司:Gilead吉利德,诺和诺德
国内代表公司:贝达药业信立泰
1. 聚焦抗病毒的Gilead吉利德。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吉利德进入了中国人的视线,几乎全中国人都知道了有一家美国药企生产的瑞德西韦是“人民的希望”。吉利德专注于antivirus抗病毒领域,治疗领域覆盖丙肝、乙肝、HIV、流感病毒等,很多划时代的重磅药都是吉利德开发的,包括了名噪一时的丙肝神药Sovaldi。聚焦抗病毒药物使得吉利德成长为跨国性大药企,这是专业聚焦的典范
2、聚焦糖尿病的诺和诺德。诺和诺德在糖尿病领域深耕,其大部分营收都来自于糖尿病领域,诺和诺德和在糖尿病领域覆盖了全产品线,从各种胰岛素到GLP-1,诺和诺德成为糖尿病霸主绝对是实至名归。
3、聚焦在肺癌领域的 贝达药业,埃克替尼目前持续大卖,其针对的是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从这款药开始贝达专注的核心领域一直是针对肺癌治疗的化学小分子药物,目前正在审评阶段的恩沙替尼是治疗ALK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后续接档的几款药物基本都是化药小分子针对肺癌各个细分基因突变,在此基础上其也在开发其他针对其他癌症的小分子化药,聚焦小分子化学药使得贝达药业更专注,其市值最近增长一倍以上凸显了市场对其的认可。
4、聚焦在慢性病领域的信立泰,信立泰分析的非常多,基本都是一个观点,信立泰聚焦在以心脑血管为代表的慢性病领域,慢性病的特点是产品前期放量慢,但是长尾效应非常突出,可以延续多年的持续增长,目前信立泰的研发管线已经基本成型,是国内唯一专注慢性病的创新药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一定会得到市场的重新估值
第二种成功模式:战略合作收购兼并
国外代表公司:Celgene新基医药(已被BMS收购)。
国内代表企业:信达生物、乐普医疗、复星医药,后续应该有更多药企会采用这种模式
1. 新基医药。
要说哪家公司擅长合作,必须是新基。其成立于1986年,一年后上市,靠着不断收购兼并,停牌前市值770亿美金。新基在2017年与国内创新生物药企百济神州在肿瘤领域的全球战略合作,合作涉及资金13.93亿美元,也创下国内药企单品种权益转让新纪录。百济神州全面接手新基公司在中国的商业团队,并承担起新基在华多个已获批产品的销售职能及在研产品CC-122的商业化责任。双方的战略合作是新基文化的一种体现, 新基则获得百济神州⎧PD-1抑制剂⎫BGB-A317用于治疗实体肿瘤在亚洲之外的全球授权。
.2019年,BMS便宣布将以现金和股票作价合计7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新基医药。 BMS是美国一家拥有百年发展历史的公司,其本身就是多家公司合并后的产物,新基被其收购也是药企兼并的一次好的案例。
2、信达生物
信达在体现国际价值方面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表达方式。2015年信达生物两次与美国礼来制药达成产品开发战略合作,获得首付及潜在里程碑款等33亿美元,根据合作协议,信达生物和礼来将合作开发、生产和销售多种新药,其中信达生物将合作主导中国市场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礼来将合作主导国外市场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如果以上抗体在国外商业化,信达生物将收到额外的销售提成和其他付款。合作的优势在于,生物药的开发需要长达十年,创业型生物医药公司抗风险能力是比较差的。将专利转让给美国公司,可以拿到首付和里程碑式付款,在产品没有上市之前,这些现金流对于对人才、研发、生产基地来说是很重要的,可以降低风险。
信达与礼来的合作虽然有一些机缘巧合和偶然性,但信达本身的资质和技术正好跟礼来形成互补,信达也可以吸收到国际前沿技术。这种模式值得目前中国创业型生物医药企业借鉴。
3、乐普医疗
乐普医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并购史,2013年开始,中国出现了近30年来最大的并购浪潮。并购成为了众多企业快速扩张的“捷径”,而作为创业板的第三家上市公司——乐普医疗(300003.SZ)也不例外。实际上,乐普医疗最近几年持续高速增长的业绩,与近年来的多笔并购息息相关。2014年至今,乐普医疗相继通过收购和新设立的方式获取超过30家公司的股权,总交易金额超过80亿元。并购扩张之后,乐普医疗业绩迅速攀升,营业收入从2014年的16.69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77.95亿元;扣非净利润从4.07亿元增长至12.41亿元。
世上本无捷径,在并购的道路上亦是如此,多笔并购加身的乐普医疗,其商誉占总资产近一半,商誉减值风险随之而来。另一方面,大规模并购也使费用率居高不下,一定程度压缩了利润空间。其现金流也非常紧张,需要不断增发新股在二级市场募资,长远来看,企业单纯的想通过并购做大容易,但做强确非常困难,乐普医疗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其管理层表示2020年开始梳理各并购公司的业务,并将专注于内生发展。对于手里有现金储备但发展遇到瓶颈的二、三线传统药企,收购兼并一些创新小企业是快速转型创新药的不二法门,只不过在收购过程中一定要控制风险,防范出现大量商誉减值和现金流断裂。


第三种成功模式:全产业链综合发展
国外代表公司:诺华辉瑞
国内代表企业:恒瑞医药、正大天晴、齐鲁制药、科伦药业
1、恒瑞医药
目前恒瑞医药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手术用药和造影剂的研究和生产基地之一。公司产品涵盖了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特色输液、造影剂、心血管药等众多领域,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产品布局,其中抗肿瘤、手术麻醉、造影剂等领域市场份额在行业内名列前茅。同时恒瑞在创新药开发上也引领全国,公司从仿创结合模式开始转向首创一类新药创新,在研靶点全面转向全球还未上市的药物。公司靶点更新,聚焦肿瘤、糖尿病、风湿免疫。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经上市6个1类新药,2个处于NDA申请中;是大型制药企业中1类新药研发成果最丰富的企业。同时公司商业化能力国内第一,虽然最近有行贿门事件,但公司可以借此更加专注于创新学术推广,摆脱过去的带金销售。公司靠仿制药提供现金流,靠创新药提高竞争力和估值的模式值得很多传统大型药企学
2、正大天晴
中国生物制药 的主体资产是正大天晴,以肝病起家,号称中国“首仿之王”。2018年安罗替尼上市,标志着公司已由仿制药大厂转变为仿创结合的药厂。公司每年可以保证几十个仿制药获批上市,用仿制药的现金流可以支持创新药跨越式发展。正大天晴也是CRO公司最理想的合作伙伴,同时正大天晴的万人医药代表是创业型药企进行商业化是优选的选择。



第四种成功模式:创业型药企争取上市融资,研发外包。
代表公司:大多数创业型生物医药公司。
利用融资加快研发进度、同时维持持续运营,早期可以借助股权融资一步步自建平台自主研发,或通过外包推动,推动VC+IP+CRO模式;拿到一定数据后同大型企业合作,进行项目转让或战略合作。科创板设置了五套差异化上市指标,其中第五套要求规定:申报企业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医药行业企业需取得至少一项一类新药二期临床试验批件,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泽璟制药微芯生物百奥泰已经上市,神州细胞、君实生物、前沿生物、艾力斯等在排队。多家中国领先的创新生物制药企业已经在香港上市,这些都可以给后来者提供借鉴。
随着药物研发公司上市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在临床I期甚至临床前期的公司就能上市IPO,利用资本加快发展已经成为大多数创新公司的不二选择,当然IPO开放后,企业与资本联合,快速科创板融资,再进行深入研发,也是一种发展模式。另外传统制药公司建立下属创新研究院,借助政策 独立融资或IPO也是做大企业的一种发展模式,比如科伦药业最近就独立了旗下的研究院,显然也有这个想法。
一些创业型药企如果创新能力不足,可以找CRO合作,让其提供一体化服务,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与CRO签署项目排他性协议,也可以选择分段外包,从发现-筛选-CMC-生物-申报等,你可以分开外包给CRO的不同部门,最大限度保护IP;当然也可以直接与药企谈判,进行项目引进或卖出,参考信达和礼来的合作模式,总之非常多样性。
创业型药企有一个天然的致命缺点,就是研发能力很强但是商业化能力不足,或许和全产业链的大型企业合作进行商业化是一个好的选择,不必什么都要自己做,寻找专业的进行合作也许能事半功倍。



#创新药时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