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使耳非是无欲闻。”
[淘股吧]


趋势降龙第二十三篇。


最近一周的行情整体比较差,收盘没事看了会儿电影《功夫》,里面有几个镜头很有意思:
(当洪日庆拿出一本如来神掌时,小朋友的眼神)



(当一下拿出好几本武功秘籍时,注意小朋友的眼神)

两个眼神,一个聚焦,一个发散。


喜剧电影大家一乐而过,但道理相通。“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这个电影让我回想到以前的自己,总是多学很多,因为此时没有标准,认知阶段,都是新的,所触皆是灵感,这一步估计是绕不开的,除非你在0基础的时候就碰上老师,就像小朋友上一年级,教他1+1=2,就只会认定1+1=2,一开始就踏上正确的路。大部分没有这么幸运,所以在学时接受到的信息,充满了真假混杂,上学前一直被教1+1=3,以至后面接触到1+1=2时,反而会很懵。除了真假,所学时还会把高维低维混在一起,时机适与不适混在一起,以至于把细节当重点,不适的时机还要出手。要填补未知的空白,还要纠正已知的偏误。每次想到当时的无知还偏执,都为师父当年的耐心多一份感激,为自己没被打死踢死捏一把汗。。

这也是为什么学了很多还做不好的原因。现在资讯发达,桃县一个网站就有海量的信息,吧里高手很多,手法更多,这里有不同流派的武功,每一派武功单拿出来,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每个手法单拿出来,都包含了适用条件、适用时机、真假信号鉴别等等。就像片尾的这个小朋友,可选择的太多,不见得是好事。

武侠电影里经常有个桥段,主角偶然获得一份武功秘籍,而且经常是残破的版本,不是半侧,就是缺角少页,比如《断刀客》里的,主角凭借半册练到极致,就能独步江湖。

如果一次性给你五六本秘籍摆在面前,一般就会先挑一本,练几天,觉得遇到难点了,想不通了,就很自然放下这本,去看看其他几本。在股票学上,这种变换几乎零成本,你想换套武功,学个别的技法,很快就能找到大量免费的资料,但能轻易得到的都不会很珍惜,这在感情上、工作上都普遍存在,这是正常的心理特征。可市场又是反人性的,所以才有7亏2平1胜的概率,你要想盈利就要先反人性反本能心理。

泰拳的肘膝、咏春的膀手、柔术的锁技、擒拿的关节技、拳击的步法、柔道的摔法、少林的硬气、太极的养气,谁能都会全都精?从来没见到哪个人类做到过。各路都有优点长处,都想学,看几天练两下就会了?选择>努力,好学是好事,贪多的话累个半都学不会。“驴和熊掌不可兼得”,都懂,但放下很难。人的体能是有限的,大脑容量也是有限的,盛多了不可能不冲突。

先博览做加法是让自己先有个全貌,了解清可选项后,选定一个适合的方向。股市不是考试单选题,一眼看到答案划勾,市场更像是ABCDEF,每个选项的描述都有合理的地方,不是非对即错的黑白,你要选择的是一个适合自己的选项,然后扎下根去,只练一套武功,此时,其他选择都是干扰。

“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使耳非是无欲闻。”读、思考、请教,无关的不要看,不去听。你正练着降龙十八掌第十掌,正琢磨的脑壳疼,这时看到别人炉火纯青的一阳指使出来很炸裂,你一激动改学一阳指了?低吸改打板了?水遇阻会绕路,人遇阻不能总绕路,遇到瓶颈不要躲避不要放弃,今天在A路遇阻选了B路,后天就会在B路遇阻又选C,时间很快过去了,武功却都不成型。这就是以前的我,直到有幸遇到师父,帮我砍掉了其他选项,只“逼”我练一本降龙十八掌,遇到瓶颈时可以解惑,大量的训练与沉淀,我所一时不理解的,或者一时以为理解的,在后来回头看,都有了更不一样的认知,随之也能更精进一点。当你专注一点,钻到理解本质后,反过来再去看其他武功,也更容易看明白,当它们没有了未知与神秘,对其他门派武学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好奇与盲目崇拜,也就自然不会有取舍难题了。

我把这些感受写在这里,供后来人借鉴。如果你是初入市场,做加法少不了,但要记得回归减法。如果你已精一,遇到了瓶颈,不要躲,打通后更上一层。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从一而终。



(不要去留言纠正什么鱼和熊掌了,反正都是两样东西么,驴和熊掌价值还更对等点,孟子不会怪我的,没准他当时就是打错字了。)